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600)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那就只能用近期发生的事情。

发展乐平月刊到如今,蔡昭姬对“新闻”素材的敏感程度已经很高了。

她当即从可用素材里翻出了一项,便是那祭天的太牢礼。

发觉此物的规格比寻常的猪要重很多的,只有当日行到明堂辟雍参加典礼的人。

但只要有“人证”就好办了。

这还并不是只有一个特例,而是并州在畜牧养猪行当的发展下所形成的普遍成果。

乔琰领军入主长安的时间还短,并未来得及将一系列的种田畜牧框架搬到关中来,现在正好借着祭天之礼来上一出对外的宣传。

这个消息对于有人证的关中来说,听起来都有些匪夷所思,更何况是并未亲眼看到这一幕的袁绍。

他当即回道:“纸上所书,陛下不可尽信,此妄言也。”

他话刚说出,来使就朝着他投来了一个仿佛在看蠢蛋的眼神。

这个反应让他很难不揣测,这个消息或许是真的,否则他往后大可以拿着这个乔琰送来的假消息去反击。

只是他显然不能在此时将自己说出的话收回去,只能硬着头皮保持着面色从容。

他在此时又听刘辩说道:“这上头还说,天下旱情大多有周期循环,为防近年内再出现旱蝗之祸,并州凉州已陆续完成了开凿水渠的事宜,如今将发展到关中。”

在刘辩的记忆之中,还有对当年三辅蝗灾的印象。

彼时的旱灾蝗灾让三辅之地的流民陆续涌入京畿,在宫中也能听到人心浮躁之言,空中成群的飞蝗也显然不会避让开宫室,只因对它们来说无处不可去。

偏偏写出这篇记载,又将凉州并州二地水利工程介绍而来的伏寿,和刘辩有着相似的当年印象。

在她写下这些文字,以让关中民众生出信心的时候,其中种种陈述对司隶人士来说的代入感不是一般的高。

这让刘辩下意识地就担心起了邺城的情况。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觉得袁青州好像时常走在乔并州的后面。

虽然按照眼下的情况看来,乔琰和刘虞要想稳定关中,并不是在一时之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但这种相互对峙的局面到底还可以持续多久呢?

以刘辩的经验,他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回复。

听袁绍回说近年来风调雨顺无需担忧,刘辩保持着将信将疑的心态,将手中这一份月报中与刘虞登基有关的东西都给跳了过去,而后翻起了下面的,便随手抽出了其中的一份。

可他拿起的,大概也是袁绍最不想看到的一页。

在袁绍听到刘辩惊呼出了“袁青州”三字的时候,袁绍心中一紧,陡然生出了个不妙的预感。

得亏刘辩还记得先将使者给送出去,这才问道:“袁青州,你真的欠了那么多粮食吗?”

一听这话,袁绍眼前一黑。

之前连袁术都知道了这件事,还从远程表达了对他的嘲笑也就算了,这件事他原本是瞒着刘辩的。

反正对袁绍来说,欠了乔琰这个数额的粮食,与只欠上万石的情况也没什么不同。

在双方已经撕破脸皮的情况下,这就是一笔没有必要再还的东西。

但乔烨舒……乔琰这混账!她怎么敢将这种东西当做并州民众的读物?

别以为袁绍没听到来使在一开始就对这些月报的性质做出了解释!

总算跟刘辩解释清楚了此事无关痛痒后,袁绍回府就掀掉了桌案。

从对方这种肆无忌惮的炫耀和扎心的表现里,袁绍只觉得自己才因为公孙瓒与他联盟变得好了不少的心情,在此时又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而当从那种涌到头顶的狂怒中收回了几分神思后,袁绍又忍不住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

乐平月报这种东西,若是真的如送年礼的使者所说的那样容易获得,从田丰出发往并州到如今的时间也不算太短了,他早应该看到此物的才对。

这种融合了不少大消息的东西,即使田丰想要先去确认真实性,到了如今也早应该有消息传回来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就仿佛在世上人间蒸发了一般。

袁绍倒是没考虑过田丰会改投的可能性。

即便他真会做出这种选择,他也会名正言顺地成为乔琰的下属,而后让乔琰来跟他谈谈将家人也接过来的情况,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人都不见了。

他恐怕得做好田丰已经遭遇到不测的准备。

偏偏在这个时候还有下属问询,是否要让人前往长安,去那招贤的弘文馆一探究竟,看看对面打出的招贤招牌到底发展到了何种地步。

唯恐自己再来一出派遣人手后有去无回的情况,袁绍当即拒绝了这个建议。

他又哪里知道,田丰因为一手字写得还算出色,被迫继续留在弘文馆中,负责协助记录这些往来士人的言行,此时正在满心期待着他的营救呢。

田丰越想越觉得这个情况不太对,字写得好也不代表他所有的字都会写,这完全是两码事。

他其实应该说自己没法做到全部记录才对。

但在经历了先前的那些背运之后,田丰又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再因为说出了什么话,被塞到了另外的奇怪地方。

他身居现在所在的弘文馆,虽然要担心荀彧和崔钧会不会突然有一天想到他的身份,可起码能见到这些往来士人的表现,让他知道现在又有什么人加入到长安的建设之中去了。

再倘若,他那远在邺城的明公能稍微有一点政治上的敏锐,想到将人派遣到此地来打探消息,或许他就能将这些收集到的情报给一股脑地送回去了。

到时候,就连他自己也有了脱身的机会。

这弘文馆,毕竟是往来者甚众的地方!

田丰抱着美好的希望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在益州那边,李儒也同样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但和田丰这种工作方式不同,他是带着乔亭四处游玩的。

按照他和齐周所说的那样,反正这个宣旨还要等着各郡太守到达,让刘焉彰显一番他和长安之间的友邻关系,他闲着也是闲着,毕竟是第一次来到益州,总要看个够本才好。

君侯派遣他陪同而来,就是不想要抢夺了齐周作为天子使者的风光,他总不能连这点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

齐周既觉得“李蒙”说得有点道理,又觉得对方好像是在忽悠自己。

但这几日确实也没什么要事,便是让他出去晃晃也无妨。

连齐周这边的许可也得到了,李儒就彻底成了个闲人。

旅游到异地应当做的是什么?大概有一件事放在现代和古代都是一样的,就是购买当地的特产。

李儒也是这么干的。

蜀中之地最出名的东西莫过于蜀锦,此时虽不是养育蚕桑的时节,却还是有不少新产出的。

李儒领着乔亭挑选了相对价格低廉的两家购买了几匹锦缎。

在将东西搬回驿馆的时候齐周朝着李儒打量了好几眼,觉得对方购买的数量和品质倒是也对得起他的财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