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597)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她叹了口气:“另一方面我又希望他继续发展对武器的提升,尽快将神臂弓做出进一步的改良。”

要知道,太史慈组建的神臂弓营,现在还用的旧版武器呢。

“仲德啊,你说人为何没有一心两用之法呢?”

或者说,为什么没有两个马钧呢?

程昱还是难得看到她表露出这么一副郁卒的样子。

他想了想回道:“若要我说的话,我选后者。”

“至于纺织的改进,何妨等益州的宣旨队伍回来后,以他人之物充实己方呢?”

若论丝织,在当今天下,还无有可与蜀锦相比的。

即便是未来的吴地丝绸业,也远不能和巴蜀纺织业相比。

乔琰想要得到造船之术,可以和江东进行交换,想要得到纺织技术改进的可能,当然也可以和邻居交换。

只不过前者还相对来说是个公平的交易,因为周瑜这种聪明人已经主动将位置放在了更低的地方,但后者,在刘焉促成了乔琰的大司马之位后,就势必要处在更加情势不由己的处境下了!

但如今的刘焉还对此一无所知。

世人多传汉中张鲁的天师道能得到刘焉的支持,乃是其母亲在刘焉这里很得看重,替张鲁吹了不少枕头风的缘故。

可实际上,刘焉并不能算贪恋美色之人。

对一个果断为自己请益州牧之封,甚至潜藏天子之志的人来说,所谓的因为张鲁母亲精通养生容貌极佳,让刘焉为之倾心,在大业未成之前都是个荒诞的说辞。

刘焉对卢夫人看重,只是因为她兼挟鬼道之术而已。

也无怪刘焉会喜欢这些谶纬之说。

当年董扶告知于他,在益州这个地方有天子之气。

而在他求来益州牧的位置后数年,随着汉灵帝刘宏的驾崩,这天下果真陷入了动乱之中,唯独他这个益州,因为各方险塞的阻拦,处在一个无比太平的发展环境中。

就连董卓挟持刘协逃入长安后,也要与他维持友邻的关系,还要给他大司马的位置。

这如何不是有天子气的代表?

可惜董扶这位大占卜师在几年前病故,没能再多给他留下几句指示。

好在,益州这个好地方给他送来了卢夫人。

这位天师道第二代传人的妻子精通鬼神命理之说,凭借着对益州境内事务的多项预测,成功得到了刘焉的信任。

她此时便坐在刘焉的面前。

益州人说她擅长保养容颜确实不是一句瞎话,这妇人明明已有了五个孩子,也已年近五十,看起来依然像是个三十出头的模样。

刘焉端详着她的举动,见她垂眸看着面前树立在米盆之中的纸人,口中念念有词,心中思忖着他问询卢夫人的问题,便不免有几分紧张的情绪。

然而在卢夫人猝然张开眼眸的一瞬,那盆中纸人竟忽然无火。

刘焉险些惊了一跳,却还是维持着坐在原地的状态,以确保自己的州牧体面。

当面前的火烧尽的时候,他才不疾不徐地问道:“我记得我让你卜的是我的前途,这好像不是什么好征兆?”

卢夫人看向了他,以轻到缥缈的声音回道:“君侯恐有大祸将至了。”

但若卢夫人愿意跟刘焉说真话的话,大概会告诉他,这世上当然没有什么神鬼之说,她这出燃火也顶多算是个小把戏。

只是她和张鲁惯会打配合,让刘焉早已相信,这并不是什么小戏法可比的。

这就够了。

事实上,早在今日刘焉找上她之前,张鲁为徐庶和盖勋驱赶出武都郡的消息,已经通过快马飞报,先一步送到卢夫人的手中。

想到要给儿子讨还一个公道,她当即做出了将事情往夸大了说的决定。

就说刘焉大祸将至好了!

但她话音刚落,便听外间有人前来,给刘焉奏报道:“君侯!汉中方向传来消息,长安朝廷初立,天子派遣来使,意图册封您为大将军!来使已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了。”

刘焉闻言怔楞了片刻。

可在意识到这句话中的消息后,他又忽然抚案朗声笑了出来。

长安朝廷初立,便将他册封为大将军?

他转向卢夫人说道:“看来你是难得算错了一次,只是从大司马降职到大将军而已,这算什么大祸将至!”

这甚至……还该算是喜事才对。

一件长安朝廷向他示好的喜事!

第230章 长安元月

刘焉虽然有野心,但也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他先前那大司马位置,顶多就是因为,当时幽州那边刘虞表现出的态度不符合董卓的诉求,董卓为了表现出对汉室宗亲的看重,才转而对他给出了这样的尊号。

可非要深究的话,董卓所能掌握的地盘,可能还没有刘焉本人所掌握的益州更大。

要不是还有那样一批觉得刘协才是正统的老臣,又要不是彼时还有乔琰这个试图进攻长安夺回天子的外患,刘协的天子之名大概不会有这么明确,刘焉的大司马含金量也要打个对折。

但在长安朝廷重新建立之后,他们若是还肯给刘焉一个高位,比如说在这出消息中所说的大将军位置——

这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长安朝廷已占据三州,比起董卓来说更有实权朝廷的意味。

那邺城朝廷倒是也有冀州青州,现在还多了个外附着的公孙瓒,同样是三州。

然而此三州非彼三州。

刘焉一面希望这两头的“三州”打起来,让他因身居天子之气所在而从中获利,一面也知道,现在不是得罪乔琰的时候,若是长安这头给了他一个名号,他合该顺坡下驴地接下来。

大将军这个名号就更好了!

这意味着,这要么是刘虞这位新任天子对乔琰的提防钳制,要么就是长安朝廷在需要重视他这位益州牧上,达成了明确的共识。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刘焉来说都得算是个好消息。

出于利益的考虑,刘焉当然更希望是前者。

两汉权臣和天子之间的关系向来微妙,权臣能得到善终的少之又少,何况现在还是权臣年少天子年长的状态,这种组合简直前所未有。

刘焉怎么想都觉得,是该当出点什么事的。

比起被卢夫人说成是大祸将至的自己,显然还是长安那边生乱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现在倒不是计较此事的时候,还是先迎接前来敕封的使者为好。

正如李儒所猜测的那样,刘焉还不至于犯浑到将自己的野心袒露在使者面前。

他也打定了主意要在使者的面前拿出一派体面的样子。

故而他一面让人往益州南部的犍为、越巂、牂牁几郡太守去信,令其务必不可让那些南蛮在近日生乱,一面又让人将他的摆设与仪仗中有所僭越的东西都给尽数收敛起来。

他虽然不知道,他和董扶之间的“益州有天子气”交谈,因为小道消息的缘故被乔琰获知,而后转告给了李儒,他在此时也没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