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556)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其二就是关中初定,因在关中需要设立军屯屯田,所以向并州境内招募熟练耕作的老农。

因关中在短期内无有战事,故而这些老农的待遇津贴只有寻常士卒的一半。但在关中土地上的耕作收获所得,超出原本产值数额的三分之一可以归属他们本人所有。

“这买卖划算啊!”其中一名农人说道,“我听说关中亩产三石,咱们如今的亩产,算最好的肥田,差不离便是九石,也就是说……每亩地可以拿到两石属于自己的收成!”

按照州府在这份消息中所说,这部分收获是不算入缴税的净收入。

田丰目瞪口呆地听着此人继续跟同伴说道:“按照我们现在以曲辕犁和犁耙的耕作效率,其实每户都有那么一个劳动力的多余,多赚那么几十石的收益一年,何乐而不为啊!”

“你算少了吧,我听闻关中那里的土地,不止肥沃还平坦,耕作起来可要比我们这并州容易多了。”另一人回道:“既说正式招募还有十余日才出,我先同我家婆娘商量一番,看看要不要把我家大儿给送去。”

这一句话听来简单,却让田丰听出了一种对乔琰毫无保留的信任。

关中是一片沃土不错,但早就因为历年来的凉州入侵三辅,以及随后的董卓主政,变成了一片让人谈之色变的地方。

可这些谈论到此地的并州人,却好像完全没有怀疑早年间门的旧事会否重临。

但想想这几年间门只有草原上的鲜卑人听到乔琰的名字色变,从没有并州成为他们越冬打劫目标的消息,又好像并不奇怪。

这是实绩在手的结果。

这还不是最让田丰觉得难以理解的东西!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那一句“亩产九石”!

亩产九石是什么概念?

若是冀州能达成这样的产值,他明日就敢撺掇袁绍直接拿下幽州,而后兵进并州!

只可惜这样的产值出现在了他们的对手这里。

听他们浑然未觉这亩产惊人的语气,田丰不得不怀疑,即便是他们口中稍显贫瘠的土地,很有可能也有着并不逊色于这个亩产太多的收益。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亩产,才让他们能得到这样的生活状态。

田丰一面觉得,自己前来偷师走的这一趟实在是来对了,又不免通过这些并州农人的生活状态,揣测起了并州府库内的存粮,只觉一阵心惊肉跳。

这位乔并州……

“做什么选择都在你们,先回到这乐平月报上来吧。”常林的声音打断了田丰的沉思。

他连忙正了正自己的表情,以防因为惊愕的情绪而泄露出了自己的来历。

但常林已经掉头去和身后的村人交谈,倒也并未发觉田丰的异常。

那些孩子更因为他没直接说月报上的知识,而是让人取了铁针,磁石,枯叶以及一盆水,都忍不住凑到了他的身边。

这种围拢的状态,也让常林一时之间门很难留意到田丰这个站在外侧的。

在这些孩童殷切的目光中,常林将缝补衣物的铁针在磁石上摩擦后搁置在了枯叶上,又将叶片放在了水中,便见这铁针连带着叶片转动了起来,最后变成了南北指向。

不管他们之中有人如何将叶片拨动,它都会回到这个方向。

“常从事,”拨弄着叶片的孩童回头朝着常林看去,好奇问道:“这是什么原理?”

常林摊了摊手,“术业有专攻,这一点上你们可不应该问我,这是乐平的科学院那边折腾出来的东西,其中具体的缘由,又要将其用在什么地方,你们若是有机会前往此地,自然就知道了。那里偶尔会教术算出众的帮手,即使没在乐平书院就学,也能通过募招的方式进去。”

他将水盆还给了身后的村民,将手中的乐平月报往后翻了一页。

想到第五页是地理而第六页就是他们倍觉期待的杂谈,虽然心中满腹对先前那指针的疑惑,这些孩子也乖乖地站在了那里,专心聆听常林给他们讲故事。

事实上这还没到第六个板块呢,第五个板块里的地理就先将他们给迷住了。

这一期月刊中介绍的,便是凉州和并州之间门的秦直道。

在如今的年月里,四处游学,以及那种博览风物的旅游,绝不是大多数人能享受到的生活。

即便这些孩子出生在并州的上党郡,等到他们成年的时候,能走出这一郡之地的,只怕都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是往凉州方向走。

听到这等在山岭之上修建数丈宽的驰道,还是经由三四百年的风霜洗礼也依然未生杂草,这些孩童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乐平侯纸的存在和月报的设计,让他们甚至能看到这条驰道的图样。

虽然图案画得丑了点,也总比让他们直接想象要好得多。

常林解释道:“等到州府募集往关中的人手齐备了,就会从这条路南下前往关中。”

他这话刚一说完,刚才还说要让大儿子去关中的男人,顿时收获了一众孩子投来的羡慕目光。

但又不是他本人去,他怎么想都觉得好像自己亏了。

当然此时表情里更有些萧瑟之感的不是他,而是田丰。

这位袁绍麾下的得力谋士在眼光长远上实是一流的,又怎么会看不出,若并州地界上的孩子所接受到的都是这样一种为州中地理特征而骄傲的教育,等到他们长成后会是何等样子。

冀州的满足甚至还只停留在今年尚算丰收而已。

一个亩产还不到并州一半的丰收!

更让田丰如遭雷击的是,他紧跟着听到常林将手中的月报翻到了最后的一面,说道:“好了,说说你们最喜欢的杂谈故事。不过今天的杂谈有些特殊,不是我们并州的奇人奇事,而是隔壁冀州的。说它是杂谈也不完全对,这可能也是个术算上的问题。”

“要说这件事,就得从两年前的讨伐董卓说起,当时在酸枣会盟的各路人马缺粮,于是……”

田丰:“……”

糟糕。

即使只听了个开头,也并不影响田丰判断出,常林这话中所要说的,必然是袁绍和乔琰的借粮之事!

别管乐平月报这东西到底有多少数目的发行量,又是不是只有并州的从事手中有这样的一份东西,只要它的传播途径中有这等妙趣横生的读报环节,只怕再过上几日,整个并州就都知道袁绍算不明白一笔账的事情了。

月报中记录此事,或许只是为了让并州的民众不会因为这样的利息说辞给欺骗,却也是实实在在地把袁绍的脸往地上踩。

但田丰有什么立场指责此事呢?

他现在叫“元封”不叫田丰。

乔琰和袁绍也处在绝对对立的立场下。

田丰可以肯定,若今日犯下这等棋差一招问题的是乔琰,袁绍也绝不会错过这个打击对手的机会。

这是一场绝不会因年龄性别等任何因素让步的斗争!

乔琰也何止是在对袁绍的针对上寸步不让,她在给自己争取利益上也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