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515)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如今这趟,才算是正儿八经的进军。

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有早年间门跟随董卓作战经验的西凉军,还是在长安才招募的兵卒,都有种手忙脚乱之态。

可当大军开拔之际浩浩荡荡向西进发,依然是一派威风凛凛的声势。

作为被李傕从董卓手中救出的吉祥物,刘协不得不登上了长安城的城墙为士卒送行。

他望着这支队伍远行,脸上闪过了一丝忧虑之色。

刘协并未亲眼而见过多少交战,只经历过洛阳城被攻破之际的逃亡。

对于一个自小被养在深宫里的皇帝来说,这已是他所见过的数量最多的军队。

然而这一支军队并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存在的,而是为了进攻意图救驾的并州军。

这般看来,他虽比身在董卓的看管之下待遇好转了些,却依然在充当着一个傀儡工具的作用。

甚至可能还是负面的作用。

他自知自己不能将这种情绪表露在外,只在见到了王允之后,才将这种苦闷的情绪诉说了出来。

“陛下切勿忧心。”王允安慰道。

他看着面前早熟且聪慧的天子,不由心中感慨。

刘协也并不只是聪慧而已,他还对臣子有一份关怀备至之心。

在他身处长安期间门,哪怕被董卓限制了行动和权力,也还是多有问及长安民生。

若是能让眼前的天子还都洛阳、重新掌握,未必不能重现汉室之荣光,可惜他实在是生不逢时,才处在了今日这样的境遇之中。

好在……好在西凉军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也让他们还有机可趁。

“董卓和李傕这对豺狼虎豹如今已非同心,若要让他们相互争斗,我等便可从中谋利了。”

刘协连忙插话道:“可这派往凉州的队伍怎么办?”

王允反问道:“陛下以为这支队伍的统帅比起董卓如何?”

“自是不如。”刘协回道。

李应、樊稠和胡封等人若能和董卓相提并论,又怎么可能在早前在他的麾下还排不上号。

王允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有信服力了几分:“那么就不必担心并州牧的情况了。她素来运筹帷幄,岂会在凉州之地,对门户看守有所缺漏呢?”

刘协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想到自己到底不如王允一样参与过战争,觉得还是相信他的判断为好。

若乔并州能从容应对此战,便再好不过了。

但其实王允也无法做出一个肯定的判断,这上邽之地的防守有变,到底是乔琰有意为之,还是恰好被西凉军留意到的破绽。

那凉州之地毕竟是一块连段颎、张温、皇甫嵩等人都无法划定规则的地方。

但他必须跟刘协这样说,以让陛下心中怀有一份希望。

王允更不能说的是,只出于长安城中局势的考量,这场上邽之战哪怕败了,对他们也是一个好机会。

届时李傕的势力必将遭到削弱,董卓就有了与之相争的机会。

而若是胜了,李傕的部从将有相当一部分先滞留在凉州,这也同样给了董卓反击的可能。

所以无论胜败,他们都要努力见缝插针地寻求兴复契机。

在说服陛下血书下诏取信于李傕后,王允也在不断争取在此地的话语权。

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帮上董卓一把。

至于凉州的情况,他也鞭长莫及。

他此刻所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王允唏嘘不已地踏出了未央宫,举目四望间门所见,都是一片颓败的宫室遗迹。

今日也实在是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年已高寿的荀爽竟又一次卧病在床,也不知道会不会病情加重。

卢植还与李傕在宗庙祭祀问题上起了争执,被关入了大牢。

他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然而他又不免想到,百多年前的王莽篡政,天下乱起,不也是如今这样的局面吗?

所幸大汉火德不衰,有汉光武帝这样的宏图伟志之人,掣起炎汉兴复的责任,仿佛天命归汉,实为不可逆转之事。

天子刘协又有明君之相,仁人志士尤在努力。

那么他还不能放弃!

现在机变风云在前,他王允绝不能走错半步!

并无人在意到的是,今日除了刘协之外,在看向这出凉州方向进军的还有一个人。

她小心地藏匿在围观的人群中,将自己的脸掩藏在斗笠之下,以防被见过她的人认出。

董卓将她册封为渭阳君之时,令她乘坐青盖之车,列队为仪仗,自长安往郿县所起高坛册封,难保闻讯而来的好事者里,就还有记得她相貌的。

目送着这一支军队出行远去后,她又将斗笠压低了些,这才朝着远离长安的方向走去。

她不是别人,正是董卓的孙女董白。

她原本不应该身在此地,而应该被关押在长安宫城之中,作为一个人质。

但两年前修复未央宫和宫城中必要建筑的时候,董卓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便召集了工匠后,在董白所在的住处,又挖掘了一条通往城外的逃生之路。

这条逃生之路并未告知于他的任何一个手下。

也就意味着,这既是董卓在危急关头给自己留下的退路,也是他对家人的保护。

在李傕对董卓动手之际,董白并未直接动用这条逃生的出口,而是先将曾祖母借助装病的法子给调了过来,而后等待着祖父的反应。

当董卓的那封问候信抵达,她看到信中的“知尔畏寒惧火,体魄不健,勿断饮食,小心珍重”,便知道,这就是祖父对她的指令了。

去找段煨!

在旁人无法交托信任的时候,只能由她去通知段煨,将长安城中的情况告知于对方。

而李傕分兵进攻凉州,也正是段煨能前来驰援的最好时机。

从长安到郿坞,官道二百多里。

这个距离不算太远。

可惜方今这等困苦时节她若贸然去农户处购置驴马,租赁车驾,只怕要出事,只能靠着徒步走过去。

但想到曾祖母要隐瞒她已不在此地的情况,处境更加危险,若是发觉了床下地道的存在,祖父也有性命之危,董白不敢耽搁,径直朝着郿县的方向而去。

在她身后的包袱里,装着供给她走这段路的干粮,乃是在长安城郊购置的。

这些干粮顶多供给饱腹之用。

不过比起乔琰当年在兖州行路,董白所面临的条件已经要好太多了。

她到底也是在凉州地界上长大的,这种徒步远行之事,在她并未被册立为渭阳君之前,并不是没有做过。

自长安到郿坞的这一段关中平原之地,也因被董卓划归在“私产”中,而多对流民进行驱赶,那么她只需要远离官道靠近两侧山岭而行,便不会遇到太多危险。

更不用说,在她的前头还正好有军队在行进,因其中也有步兵,行军速度不会太快。

所以她只需要跟上这支队伍的脚程,就可以确保,绝不会有劫道匪徒敢在周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