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501)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吴郡名士高岱因为得罪了许贡,在吴县是混不下去了,只能往南走,便退到了吴郡与会稽郡的边界一带,距离孙策所在的由拳不远。

此人在吴郡的声望不低,还恰好和许贡有仇,在孙策看来,简直没有比此人要更适合拉拢、作为标杆的存在了。

既然是要给此人示好,孙策也不吝于给对方看到自己的态度。

听闻高岱此人尤其喜好《左传》,在让人将高岱请来之前,孙策还捏着鼻子,逼迫自己多看了几页。

结果人一请来,孙策与他说起《左传》,高岱却连连表示自己并不懂此道。

孙策还以为高岱是在嫌弃自己英武有余而文采不足,是个嫌弃自己的表现,当即就把高岱丢进了由拳的大牢里。

这造成了一个结果,高岱的亲朋好友直接在由拳的府衙外头静坐示威。

在孙策向张昭问询进军建议的时候,府衙之外的求情声响还在不断地往他的脑袋里钻。

没等张昭给出个宜缓攻的建议,孙策捂着直跳的额角说道:“罢了,不管这一趟能否收获足够的军粮,我意已决,先攻王晟这老匹夫!”

更让张昭没想到的是,孙策在出兵之前毅然决然地将高岱给砍了,而后才领兵直扑王晟所统帅的那一部而去。1

正在为孙策把守九江郡防线的周瑜也没想到,孙策会做出这样一个草率的决定。

他们此时的处境其实已不算太差。

久处南方的这些扬州世家,尤其是江东四大望族的顾陆朱张四家,其实都不喜欢在上头有这么一个想要将扬州给荡平、把控在自己手里的少年将军。

孙策先解除了舒县之围,救下了陆康,算是和这四姓之间有了一个格外良好的开端。

所以他们此时袖手旁观,一面是在自抬身价,一面也是在观望孙策的态度。

对孙策击退袁术出境,又将士卒约束良好的表现,他们还是颇为满意的。

周瑜也已计划在今年秋收之后再寻他们聊一聊,试试能不能将这助力彻底拉过来。

可正是在他盘算此事的时候,孙策先杀高岱,后又凭借着他足够出色的统兵能力,接连击败了盘踞在乌程的几方势力,而后——

对着王晟一族举起了屠刀。

若是知道孙策这头的情况,可能刘备都要觉得自己面对的那都不叫问题了。

在讨董之后,他从原本的清河郡丞转为了济南国相。

这是个不算太差的位置。

相邻的泰山郡太守应劭和他在讨伐董卓时期有了几分交情,西边的东郡曹操也同样是老相识。

而在济南国内部,上一任的济南王刘康,乃是在熹平三年由汉灵帝册封的。

因他是在济南国绝封了二十年后重新立国,一贯以来都保持着谨小慎微的作风。

传到他的儿子刘赛手中后,依然保持了这样的状态。

七年前,此地还迎来过曹操担任国相,在这里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

虽然曹操在济南国相任上只做了一年就辞官回乡了,但他和济南境内豪强之间的碰撞所产生的种种影响,一直到刘备在此地接手的时候还有不少保留。

这让刘备从原本一郡之地的二把手变成一把手,减少了不少适应的麻烦。

对于他来说,这实在是个好好学习如何除残去秽、治理民生的好地方。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时间转入昭宁三年(光熹三年)的时候,他的邻居曹操抢先一步对着两个接壤的郡国动手,又迫降了另外一个,一举拿下了兖州牧的位置,成为了他名正言顺的顶头上司。

然而没过多久,他又被委任为荡寇将军,负责出兵征讨袁术这个逆贼。

刘备有点茫然。

但这并不妨碍他很快做出了决定。

出兵是板上钉钉的必然之举!

不管是出于对哪边朝廷的考虑,袁术的种种举动都对得起“僭越叛逆”这四个字,出兵讨伐势在必行。

此外,按照在给他送来的诏书中所说,这一趟出兵豫州,并不需要消耗他所管辖的济南国中军粮,而是由曹操来供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给了他一个摸索和上司相处关系的机会。

虽然觉得自己好像被人安排得挺彻底的,不像是有什么自主权的样子,但杂号将军的名头,加上依然在手的济南国相位置,对比刘备这个刚过三十的年龄来说,绝不能用时运不济来形容。

除了……

曹操给的军粮好像稍微少了一点。

可刘备再一想,兖州东郡在洛阳之乱后收容了不少从洛阳迁出的户口,食粮并不很充足,而像是陈留、济阴、东平这些地方的太守国相水准不高,在去年积攒的存粮不多。

这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曹操还专门让人来说了一句,说是他父亲从太尉位置上免职后回到了老家谯郡,在此前讨伐董卓的时候因担心兖州生乱,就避祸到徐州去了。

不过一部分家业还是在那里的,届时刘备率军经过,可以再从曹氏坞堡中得到一笔军粮供给。

也算是很厚道的表现了。

这么一来,对于这场能提升自己名望的征讨袁术之战,刘备心中只剩下了领兵取胜的信念。

也别说刘备了,对于能再次拥有出兵的机会,打的还是袁术这种没脸没皮、奈何家世极高的玩意,张飞也心中舒坦得很。

他拎着新打磨好了尖端的长矛,一副跃跃欲试之态。

在他们于济南国内募集起了兵将后,便在六月的尾声,穿兖州各郡而过,直入豫州沛国。

军队在沛县休整了半日后继续南下,直到在横渡汳水之时遇上了袁术派出前来拦截他们的队伍。

这是他们和袁术之间的第一场交锋。

刘备到底是从黄巾之乱时期就开始统兵的,也在讨伐董卓之时,于成皋经历过几场战事。

他早让张飞作为前军,防备的就是这等半渡而击的情况。

张飞更是铁了心要打出个进攻豫州的开门红,当即朝着对面的将领杀奔了过去。

虽是远道而来,可张飞所率领的这一支队伍自两年前就跟着刘备了,怎么也得算是精兵。

张飞奔马持矛,又端的是一派凶悍难有匹敌的状态。

在这一番拼杀后,袁术派出的这支队伍被张飞击杀了主将,余下部从便要么仓皇而逃,要么当即弃刀投降。

然而当刘备带着后军渡河,问起敌方将领身份的时候,却见张飞一副干了坏事的表现。

“怎么了?这人身份有问题?”

他顶着刘备探寻的视线,支支吾吾地说道:“他叫乔蕤,是……并州牧乔烨舒的同族。”

“直系的那种同族。”

第192章 乔氏姐妹……

张飞所说的直系是按照“亲不过五服”的说法来讲的。

从他有些磕绊的表述中,刘备听出来了,这个不巧被张飞所斩杀的乔琰亲属,还得算是她的堂兄。

乔蕤自己平日里也颇有些以乔琰同宗自傲的意思,没少将其作为对下属提及的谈资,这才让他投降于刘备的下属都清楚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