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9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何况——李傕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个?

比起李傕忽然对他这个没有任何自主权的小皇帝忽然生出了同情心,刘协反而更相信,他其实是接到了董卓的指令,想要利用他对自由的渴求,让他做出什么错误的举动。

比如将朝臣给拖下水,让董卓又有杀人的借口。

在洛阳的时候董卓就已经杀了伍琼和周毖等人,谁知道他会不会又想对卢公和荀公动手。

这些前来长安的老臣从未做出什么联系长安之外势力的举动,才能和董卓维持着表面上的太平,若是因为刘协的举止失当而遭了董卓的屠刀,刘协绝无法原谅自己。

他想到此,看向李傕的目光就更多了一份警惕。

他开口回道:“朕知道了,多谢告知。如果没有其他事情,你可以离开了。”

刘协的这个反应让李傕不由一愣。

他不得不承认,贾诩和他说的话是对的。

刘协不会相信红口白牙的话,就将他想要的东西交给他。

这个被时局裹挟着上台的大汉天子有着远超过常人的早熟和理智。

这种理智早在他和刘辩被中常侍张让带入邙山,为董卓等人所截获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端倪了,如今也更是如此。

李傕小心地朝着周遭看去,确认因为自己早前的习惯,让他此时和刘协的搭话,并未引起守在殿外之人的注意,这才继续说道:“罢了,过几日陛下就知道了。”

他若是在此时和刘协说什么他能替刘协除掉董卓,只要刘协愿意将军权交托给他,让他取代董卓的位置,刘协只怕也是不会相信的。

反而会更加觉得他是在通过刘协钓鱼上钩。

既然如此,还是先跟京城中的其他官员,比如说王允和黄琬等与乔琰没有交情、甚至可能有利益冲突的官员接触,由他们来传递消息为好。

按照贾诩的说法便是,他要想取得自主进军的机会,第一步要先拿到天子的诏令,从而名正言顺地限制董卓的行动,取代他实现对凉州并州的军事防线调度。

不过嘛,贾诩说的是等他们击败了乔琰之后,再将这个先斩后奏的事情和相国交代清楚。

可要李傕看来,若真到了这个地步了还管什么董卓!

在对方的奋进之心有缺之时,李傕对董卓的敬佩情绪也早削减了大半,留下更多的便是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甚至觉得,自己比起董卓来说,显然要更适合刘协。

毕竟他这人在政事上没打算、也没这个本事去一手抓,只是想要兵权和富贵而已。

到时候他还能将未央宫的主殿归还给刘协。

这岂不是要比董卓在的时候舒坦多了?

李傕也在从刘协这里离开后,找上了被董卓委任为司徒的王允。

王允看着自己面前的李傕,不难从对方的表现中看出,他这种说辞里到底有多少真实可信的程度。

在李傕说起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的争斗,挑唆他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乔琰身上之时,他心中思忖——

在凉州那头暂时无法进军的时候,或许从董卓的内部对他做出瓦解,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2

这可真是个天降的好消息!

而身在凉州的乔琰也在六月初收到了个对她而言的好消息。

杨修从并州赶来凉州对她汇报各种事项,便提到了个乔琰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将棉花和棉花籽脱离开来的器具,已经大概敲定了方向了。君侯以乐平书院的学生来协助完成这项工作,确实也起到了效果,今年刚加入书院的黄月英和诸葛亮提出曲柄连杆的轧棉机模型,德衡觉得颇有可行性,已经在测试放大之后的情况了。”

乔琰连忙抬手止住了杨修的话茬,“等等!你刚才说什么?”

杨修:“我说德衡已经在测试了。”

“不是,我是说上一句。”

杨修不明就里地回道:“我说,黄月英和诸葛亮弄出了轧棉机的模型?”

第189章 医学奇迹

乔琰:“……?”

杨修的再一次重复可以让她确定,自己在先前并没有听错。

他说的确实是黄月英和诸葛亮的名字。

这是什么天降馅饼啊!

饶是乔琰已经将陆逊郭淮等人都捞进了自己的二代队伍中,手下也不乏南北名士名将,骤然听到这两位出现在了她的乐平书院内,还是有种说不上来的时空错乱感。

按照她的认知,此时的诸葛亮应当还在徐州的琅琊郡,若无曹操攻伐徐州之事,他应当在短时间门内并不会离开那里,而黄月英应当跟随父亲身在荆州才对。

她的乐平书院只是刚请来了郑玄,还没有安装什么专门吸引天南海北人才的磁石吧?

要知道,在如今的时代下,要让有些人离开自己原本的环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人来说。

其父母所处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几年内他们的去向。

像是黄月英的母亲,是襄阳蔡氏之女,这也限定住了她的活动范围。

所以说,这两个人到底是怎么跑到她的地盘上来的?

在五个月前,乔琰还曾经回返过乐平书院过一趟,她可以确定,在当时这两个人绝对没有出现在那里。

现在却突然冒了出来,还是以设计棉籽分离设备的功臣出现的,这可真是——

好大一个惊喜!

杨修并不知道乔琰对这两人的态度要更倾向于喜获至宝,还以为乔琰这会儿微有茫然的神情是因为并不清楚这两人的身份,便解释道:

“黄月英乃是荆州黄承彦之女,喜好机关作物之术,因术算大家刘元卓身在并州,仰慕其所书之《七曜术》,故而前来。”

“诸葛亮则是被奉孝先生的好友荀文若给介绍过来的,来书院已有三个多月了。说是前阵子奉孝先生没少把乐平月报往徐州寄,荀文若觉得此地是进学之处,便鼓动诸葛亮与其叔父和兄弟一道前来了。”

“……”乔琰沉默了片刻,开口问道:“那荀文若如今何在?”

这真是又一个让她猝不及防的情况。

【荀彧,把诸葛亮,介绍到了,并州的书院,就学。】

这句话分开来看她都认识,合在一起就是有种说不出的魔幻。

如今却成了真实发生的事情。

偏偏这件事情,因为诸葛亮才只有十一岁,远未长到后来被司马徽评价为“卧龙”的地步,和这些书院学子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分别,所以就连郭嘉都没想到要跟她汇报。

若是在早几年间门乔琰还缺人来用的时候,或许不会隐瞒这么久。

毕竟十一岁的孩子也不是不能派上用场,完全可以和当时的蔡昭姬以及杨修一样,一边进学就读一边工作。

但在现下,并州的人事岗位已几乎没有空缺,凉州这边毕岚和国渊等人的职位都是乔琰生造出来的,她已经完全度过了缺人的窘境。

所以没人跟她提起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