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8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他连忙朝着贾诩行礼而拜,“请先生教我。”

李傕在这一刻心中只剩下了一个想法——

若是董卓用不好这个谋士,那就让他来用!

长安城里的这些暗潮涌动并没有对外传出任何的征兆。

在李傕被贾诩劝说、按捺下了那个动兵的打算后,此地看起来还是董卓的一言堂。

乔琰对贾诩操纵局面发展有信心,所以此时已开始专心地主持凉州与并州的春耕活动。

尤其是凉州。

去年在田地开垦后播种下去的冬油菜,于紧随而至的四月里,变成了一片在眼前铺开的金色花海。

油菜花开花后二十天便可结籽,当乔琰巡视于武威郡田垄之上的时候,花期其实已经过半了。

十来天之后花期过去,此地便要收获菜籽,而后改种小麦。

这一段交接的时间里,原本被引导到那五处办事地方的羌人,其中的绝大多数也要被填补到种田的队伍之中。

例外的大概只有接待办和外语办的成员。

但前者中的羌人数量原本就有限,后者目前最大的任务,是将各个羌人指引到对应的田屯中,凭借他们在冬日学会的汉语,完成对各项工作的解释说明,其实也该被算在这个春耕的行列里。

乔琰踱步而行,就看到田垄间站着不少穿着统一制服的羌人,他们一面要同并州调配过来的老农打交道,一面又要跟这些羌人转述消息,不是一般的忙碌。

比起二月里她刚回返凉州时候从窗外所听到的音调,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或许是因为熟能生巧的缘故,传入她耳中的汉话又有了不小的长进。

起码听起来已要比先前顺耳太多了。

其他的羌人经过了造物办、纺织办、建造办等地工作一冬,又拿到了对应的薪酬,也已算是初步建立起了对乔琰的信心。

在下地从事农活的时候,好像很难让人在第一时间看出,他们原本隶属于游牧民族。

也更让人很难想起,在前两年的时候,他们还在和汉军陷入你死我活的交战。

眼前所见的种种景象,让乔琰不无感慨地对着一旁的赵云说道:“子龙,你看今日的羌人,像不像昨日的黑山贼?”

而现在,黑山贼已是黑山军……不,已是并州军中难以分割出去的一个部分了。

那么,这些羌人呢?

第185章 两封军报……

赵云是亲眼见过乔琰如何将黑山贼收为己用的,再看眼前这场面,确实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其实比起黑山贼来说,羌人还要更难收服一些。

黑山贼归根到底还是汉人,只是因为光和六年和七年的种种灾情,才落到了被逼上太行山的地步。

所以在他们能从乐平得到生存支持后,便会选择倒向于她,在她的麾下任职做事。

可百年羌乱后打破的秩序,却需要一段更加长久的时间来进行修复。

好在如今已经渐渐走上正轨了。

赵云的脸上也不免闪过了一丝笑容,回道:“君侯会得偿所愿的。”

乔琰闻言,并未再多说什么,要让羌人在限定时间内达到融入并州军之类的话,只是驻足在了田垄的一角,看着面前的油菜。

这种在现代也不乏一见的油菜,还有个别名叫做寒菜,可以取代那个更加拗口的芸薹之名,寒菜二字也足以清楚地说明了此物的生长特质。

西北之地的严寒并不影响到它的冬耕生长,也难怪会在随着丝绸之路传入北方后,在此地快速生根发芽。

在乔琰所推广执行的耕作之法中,这一茬油菜按照摘掉顶心的方式进行过处理,使得朝着四周生长的枝叶变得更加繁盛,经由这样处理过的油菜所产生的菜籽,也自然要比之前更多。

而比起同样种植在凉州地界上的胡麻,油菜的出油效率也要更高。

这意味着她又能到手一批油。

不过乔琰对这两种油有不同的安排。

胡麻油因其干性油的特征取代了南方的油桐出油,投入到了防水布和防水纸的制作中,油菜籽的油,在当前最合适做的一种是食用油,一种是——

“将这些菜籽收获之后,榨出来的油制成灯油,送去并州,供给书院所用。多余的倾销给并州民众,换得的收益计入武威郡田屯的账上。”

在如今这时代,蜡烛的成本可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用不起的,这种时候就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随着郑玄和其弟子的到达,整个乐平书院内学子的年龄其实是增加了不少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让他们加一点班,乔琰怎么想都觉得不划算。

尤其是在这种分秒必争,急缺文吏投入到使用中的情况下。

顶多就是考虑到古代的近视,并没有对应的眼镜可以弥补,所以限制了夜间灯油的使用时间而已。

算起来这灯油能对书院免费供给,已可以算是格外优渥的待遇。

她心中正思忖着此事,忽然留意到有一道目光在朝着她看过来。

然而等她循着那道视线看过去,又见对方将脸欲盖弥彰地转了过去,已在对着面前的羌人讲解油菜籽采摘工具的使用,以及按照采摘斤两计算对应贡献的规则。

这表现活像是刚才在打量她的人并不是自己一样。

乔琰饶有兴致地往那头走了几步,在一旁听起了她说话。

让她有些意外的是,这身着外语办制服的羌女说汉话的语调,比起其他人来说,俨然要更倾向于汉人的表达方式。

她几乎已经彻底将北方羌语中没有音调的特征给克服了。

顶多就是多以常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取代了复杂的句式而已。

因为她所掌握的词汇量确实不够。

比起乔琰先前入耳的那些声音,这位汉语的初学者好像表现得格外优秀。

能以这种简化的方式进行表述,本身就是一种动脑子的表现。

“你之前学过汉话吗?”乔琰开口问道,打断了她与人介绍规则的话中。

被乔琰留意到的人正是迷唐。

意识到自己看人的时间太长,引起了乔琰的注意,已经让她颇为紧张,所以她此刻只是凭借着这几个月间练出来的本能在进行陈说。

现在听到乔琰朝着她发问,她更是有种不知道要将手脚往何处放的感觉。

她只能努力告诉自己,在此地的见闻已经足够让她确信,乔琰这位并州牧并不吃人,反而要比其他汉人领袖或者官员,对她们羌人的偏见更少。

在她这里的评判标准,其实只有一条——

是敌人还是朋友。

比起畏惧,迷唐对乔琰的想法也要更倾向于敬佩。

只因这一个冬天下来,羌人在移居湟中后,并不只是得到了安全越冬的环境,还在手中都积攒了些钱财。而在乔琰所管辖的凉州地界上,这笔钱是能买到对应的货物的。

财货的累积也最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归心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