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57)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所以她必须让凉州的局势更加稳定,以免被董卓寻到可乘之机。

而在孙坚死后,张济率领董卓部从快速退回了武关之内,重新回到了扼守关中平原关隘的位置上,让原本还担心董卓会趁机占据南阳郡的刘表,很是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孙策并没有选择退回长沙,凭借着孙坚在长沙郡的基本盘再图北上,而是带着孙坚的遗体以及其旧部,直扑庐江舒县而去。

早在今年四月里,袁术就以庐江太守陆康不予军粮,是为叛逆的罪名包围了舒县。

他这久攻不克下,本打算缓一口气,先看看孙坚和刘表那边的热闹,结果自己反而变成了那个热闹。

孙策带着丧父之后的一腔悲愤夜半杀入了袁术的大营,就差没将袁术给当成刘表来暴打一顿。

袁术惊愕难当,试图组织起军队反抗孙策的来袭,却被杀红了眼的孙策打得抱头鼠窜,仓皇逃回了九江郡。

而孙策也着实是不逊色于其父的枭雄之姿。

因袁术在进攻庐江的同时,邺城朝廷还指派了汝南袁氏出身的袁胤,来顶替原为丹阳太守的周尚,周尚又是周瑜的叔父,这就给了孙策顺势进军丹阳的借口。

在短短的半月之内,孙策携孙坚旧部,在周瑜的协助下,手握庐江与丹阳两郡,与退回了九江的袁术隔江而望,一时之间谁也奈何不了彼此,暂时处在了双方休战的状态。

直到这份情报被送到了乔琰的案头。

郭嘉早被乔琰委派了个将郑玄给骗到并州来的任务,只是因为还需要再与那河西豪族再虚与委蛇两句,不适合这么快离开,这才还留在此地,在被乔琰移交了这份信报看完后,对贾诩卧底于董卓处发挥出的作用不由啧啧称奇。

并不是只要有个凉州人的身份就能够取得董卓信任的。

可贾诩非但做到了这一点,还将董卓的部下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支使到了荆州,一举干掉了孙坚,给乔琰争取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着实厉害。

光是凭借着这一番身处长安,却将荆扬局势搅和成这个样子,就足以让贾诩在乔琰麾下的谋士里跻身前三。

也难怪乔琰在得到并州牧职位的时候,会刻意将贾诩从当时的太尉府中讨要过来,又哪怕他早先在乔琰的手底下摸鱼混日子,也并不影响他得到君侯的重视,甚至专门带着他爬了一趟山。

郭嘉摸了摸下巴,又看了一遍手中的信报,生出了几分危机感。

他又忍不住问道:“君侯会觉得文和此事做过界了吗?”

贾诩悄无声息的一个算计,坑死了孙坚,对乔琰来说是个好消息。

还得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但孙坚怎么说都是跟乔琰处在和谐友好关系的,直接送他去见阎王,难免有逾越权柄的嫌疑。

所以郭嘉想听听乔琰的态度。

在外头的雨声里,她闭目沉吟间以指尖轻击桌案的声音,依然保持着平静而有节奏的状态。

孙坚啊……

孙坚是个英雄。

在骤然闻听到他死讯的时候,乔琰想到了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那时候的乔琰还未穿越到这个世界多久,无论是看到孙坚还是曹操,都有几分说不出的微妙。

尤其是这些人还都处在微末之时,事业处在起步阶段。

她也不由想到了讨董之时的洛阳会见。

作为第二支冲杀入洛阳队伍的领袖,孙坚此人身上有着掩盖不住的激昂锐气,更堪称是当代有着统兵天赋的第一梯队人物。

她这闭目沉思中,眼前也好像浮现出了彼时孙坚说自己要和朱儁联手,从另一路攻入长安的画面,是何等的豪气干云。

但她既然给贾诩的指令是让南方的混战朝着我方有利的方向发展,孙坚的结局好像已是个必然了。

荆州与扬州不能落在孙坚这种有武力又有号召力的人手里,否则迟早会变成她的心腹大患。

郭嘉听到乔琰指尖的动作忽而一顿。

也正是在此时,他听到乔琰开了口:“奉孝,我一向信奉一个道理——”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所以孙坚死了就死了,贾诩这一出干得漂亮!

第175章 南下送礼

她这话音刚落,就看到郭嘉脸上也表现出了几分意动之色。

乔琰连忙又补了一句:“下次造成这种结果的,还是得先跟我报备两句。”

现如今在她手底下做事的这些谋士,真是一个赛一个的有本事,要是真让他们自由发挥了,难保不会出现全面开花的情况。

虽说知道他们不会做什么让她为难的事情,但要是“战线”太多,可就不好收尾了。

像是郭嘉接下来要往青州走的这一趟,就最好只是针对于将郑玄带回并州,不必再专门对袁绍来上一出针对性打击了。

反正她是迟早要带着那个债务找上门去的。

她话中的顾虑,郭嘉一眼就看了个明白,摆了摆手笑道:“君侯大可不必担心,不是人人都有文和这等机会,行乱武之事的。若无君侯的大方向指令,我等也绝不会做出这等僭越之事。”

有乔琰的这一句话就够了。

对敌人仁慈,不止是对自己残忍,也是对跟从她的下属的不负责。

一个心存抱负的人,若是会被友谊或者同盟关系牵绊住手脚,那么迟早会有麻烦的。

这绝不该是一个合格的诸侯会犯的错误。

好在,他所选择的这位主公不但有着远超同时代竞争对手的见识谋略,在心性上也毫无弱点可言。

这么一看,说不定喜好吃甜食还真是她的弱点之一?

郭嘉想到这里,在安全感之余,还觉得有些好玩。

“说正经的吧,君侯对那孙策是如何看待的?”

孙策比乔琰小了一岁,勉勉强强也可以算是个同龄人。

但说实话,在孙策做出这种这种忽然转道袭击袁术,解除庐江之围,又占据了庐江和丹阳两郡之前,其实谁也没觉得他是可以跟乔琰同台竞技的。

哪怕是孙坚,因其在攻伐董卓之时走的是鲁阳一路,时人也大多不将其先破关隘的战绩放在前头,而是将其视为袁术的打手。

孙策作为孙坚还没成年的儿子,自然不必指望别人对他分出多少注意力。

说不准孙坚麾下的黄盖祖茂之流,还要更得人尊敬些。

不过,如今他拥有了两郡之地,庐江太守陆康承蒙了他的救命之恩,丹阳太守周尚是他刚到手军师的叔父,在还有袁术这个北面对手的情况下,这两人都不会给孙策拖后腿。

这地界一联合,顿时让他擢升到了需要被重视的地步。

现在是该评价孙策,而不是他已经过世的父亲孙坚了。

“孙策之勇武不下其父,要害关头的抉择也堪称有远见卓识。”乔琰评价道。

跳出荆州的困局,转战扬州的举动,足可见孙策此子能打下江东基业,虽有父亲留下的老将协助,却大半还是靠的他自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