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50)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是否名正言顺的不重要,起码支持于刘表的蔡瑁蒯越之流,都有了对抗荆州其他宗族势力的名分资本。

但非要深究的话,刘表的权柄并不稳当。

荆州的世家也是要分出个三六九等来的。

毕竟若不是奔着成为荆州世家之冠的目的,蔡家实在不必将自家的女儿嫁给刘表做了续弦。

在刘表本身对世家的依赖程度远比乔琰高得多的情况下,很难不让这种竞争,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局势。

只是眼下,刘表先是拒绝了孙坚借道而过的请求,又在蔡瑁以张咨为例劝说后,对孙坚在荆州境内的募兵也做出了限制,形成了两方对峙的局面。

那么荆州的世家便不得不先将彼此之间的争斗放在后一些的位置上,将外患给解除,保住刘表这个“荆州女婿”。

所以这种不稳当,呈现出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他们的眼里,哪怕孙坚曾经为长沙太守,还一度平定过零陵观鹄之乱,但观其行事粗狂放肆,便让他们对这个莽夫难以提起好感来。

相较而言,刘表这等“姿貌温厚伟壮”、名列八俊、又能开经立学的儒生,才是他们所承认的荆州之主。

他们一如北方的豪强一样,有训练私兵的习惯,甚至有训练水军这样的特殊兵种,得到了荆州世家支持的刘表也就等同于得到了一支相当可观的军队。

再加上荆州襄阳望族支援的钱粮,以及荆州牧的名号,足以让刘表再额外建立起一支私军。

这些倚仗,让刘表虽在个人勇武上不是孙坚的对手,却也能与他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也恰是在这两厢持斗之时,他忽然收到了董卓从长安送来的消息。

对于董卓这种凉州匹夫,刘表一向是没多好脸色的。

先前承认长安朝廷的地位,也只是个对他来说更有利的权宜之计。

当然,在皇室的脸面都已经被洛阳大火焚烧殆尽后,这也应当是董卓心中有数的事情。

所以刘表早做好了董卓给他远距离加封后,便再不会插手荆州之事的打算。

也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当他展开那封董卓让人先一步送来的书信之时,不由为信中所说之事倍感惊讶。

他转手就将信交给了一旁的蔡瑁,问道:“德珪,你看这情况我应当如何处理?”

蔡瑁接过了信,刚看了两行,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董卓想要增兵支援我们解决孙坚?他还有多余的兵力?”

这还真不是蔡瑁看不起董卓。

司隶这地方聚集的人口,确实是要比其他各州更多。

可在董卓被人打得被迫从洛阳外逃的时候,洛阳周遭的百万民众都被各州划分,连隔着个太行山脉的并州都能从中吞下一大口,等同于是让其中人口去掉了不少。

而那长安的二十万人,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兵卒的。

别看董卓在并州凉州的北面威胁面前,还能保持住一点固守关隘的体面,让乔琰不得不先扫平马腾韩遂之乱,确保背后不会出现偷袭的军队,才能进攻长安。

现在又让她因为投鼠忌器,被迫滞留在了凉州。

可蔡瑁和刘表怎么想都不觉得,董卓现在的兵力还能有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三。

但凡荆州这边能再出一路勤王的队伍,董卓都必然会面临顾此失彼的情况。

他此时最应该做的,是将自己的兵力抱团成一个点,而不是分散出来一支来支援刘表!

然而当蔡瑁继续往下看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承认,董卓这封来信中所说的并没有错。

连他都觉得董卓此时没有分兵的把握,那么就跟谁也没想到屯兵于高平的乔琰,会突然发动对陇西和金城的一战是一样的。

只怕谁也不会想到,董卓居然会在此时往荆州方向增兵!

这必然会是一支意料之外的援军!

增兵的缘由也正切中了刘表的心思。

董卓在信中说,他和刘表没有主从关系,他也自知不可能因为扶持天子,就能让刘表拿出什么不切实际的代价。

但这种互不干扰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共赢!

董卓屯兵关中平原的位置,让他如若想要扩张,首选一定不是荆州。

而地处荆州的刘表,也没有任何一点必要往关中方向进攻,除非他也想试一试捏着刘协这个烫手山芋是什么感觉。

那么既然是这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状态,为什么董卓不可以帮刘表一把,击退孙坚试图先取荆州后进关中的攻势呢?

此举对董卓自己来说也是有利的。

这意味着他会少掉一路敌人。

信中又随后提到,他在选择让何人前来协助刘表上,也有过深入的考虑。

最终这个援助的人选,定为张济。

按照这封信中的说法是,张济的侄儿在洛阳之战中被乔烨舒的部将给俘虏,带去了并州,还去信一封给张济,说他既保不住侄儿和夫人,也只能不必再念什么叔侄情谊了。

正因为如此,他比谁都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本事,从而在凉州诸将中重新抬起头来。

那么他一定是董卓如今的部从中作战气势最高的!

蔡瑁乍看此言,觉得这好像还真有一套说服力。

只是他免不了生出了一个问题:“董卓这厮有这写信的本事,还能跟个丧家之犬一样,被人从洛阳撵到长安去?”

这封信中的话术很高明啊。

无论是打消刘表对董卓派兵入荆州境内的疑心,还是对这个助阵人选的说明,都充满了条理。

尤其是,在这封信的末尾还提及,若真要这样共赢,该当如何利用张济所率领的这一支队伍伏击孙坚。

这信中给出的策略,确实能将张济这支西凉铁骑的队伍给派上用场,再结合孙坚的性情考虑,这也极有可能是刘表要想将孙坚战胜,花费代价最小的一个法子。

“要么就是董卓现在有了个水平极高的谋士,在替他拿主意。要么……”刘表顿了顿,说道:“要么,就是乔烨舒的本事实在是太高了,这才显得董卓此人先前如此狼狈。”

想想董卓入洛阳后的一番操作,能将袁氏玩弄于股掌,成功将曹操和卢植驱逐出京城,反手给了袁氏一刀,又将何进大将军的兵马给吞了下去,明显不是庸才所为,刘表其实倾向于后者。

但刘表显然不会知道,董卓先前像个聪明人的夺权表现,和现在在来信之中表现出的智慧,其实出自两个不同谋士的手笔。

他继续说道:“德珪且先不必管董卓的前后表现,只说说看,你觉得他此举是否可行。”

若要刘表自己说,对董卓愿意拿出一支士气高昂的队伍支援于他,他其实是有几分惊喜的。

孙坚的军队此时驻扎在他就任太守一职的长沙,以确保有足够的军粮和募兵的基地。

这对刘表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便是,这样一来,刘表除了有荆州世家的支持之外,其实还有长江天险和云梦泽作为防守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