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47)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第一次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易,乔琰不会选择打破和凉州豪族之间的平衡。

因为她需要自己的翻译,自己的进货渠道,自己的商队,也需要借着这些时间,完成在武威郡的第一轮屯田。

所以徐荣要做的,一个就是看——

将这条路上的行路状况、西域各国的局势、交易的货物都看个清楚!

这些东西在流传于后世的典籍中极有可能有记载失当的情况,只有一手的消息才是最切合与时代的。

一个就是引入——

大宗的交易还做不得,可若只是买上几匹马,几个养马人,买上一点从天竺传入贵霜帝国的棉花总是可行的。

乔琰继续说道:“此外,我需要你监督好马腾。他这一去,难免被有心人觉得是我在排挤他这位前反叛军首领,若是其中有不妥之处,在回来之后告知于我。”

“听明白了吗?”

徐荣有一瞬的沉默,方才问道:“君侯竟不担心我会一去不还,于塞外拉扯起一支队伍?”

马腾尚且未曾花费乔琰多少攻伐他的人力,就已经在庞德身死、马超被俘后选择了开城投降,可他徐荣却是和乔琰一度对峙于黄河两岸,又有个如今还尚在人间的前主董卓。

若非要比较的话,他比马腾还要危险得多。

可听他这么问,乔琰却只是摇了摇头:“你错了,我其实对你和马腾都没有怀疑,我让你看的不妥不是马腾的不妥,而是与你们同行之人的不妥。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徐荣隐约有了几分猜测。

乔琰是要再给自己找一条清算凉州豪族的理由,而不是要给马腾找个问罪的由头。

至于为何不将此事告知于马腾?

以其作为俘虏的身份,一旦得知有人可能要将他作为利用的对象,他可能会直接保持着十足的警惕状态。

届时只怕绕着人走都有可能,哪里还会给人发挥的机会。

徐荣看着乔琰脸上这副饶有兴致的模样,不由心中一松:“君侯若是这么说,那我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做了。”

乔琰便接着说了下去:“我需要你特别注意的几件东西,随后会以图册的方式交给你,也会交给马腾,以示信任,这一路上你们可以说是毫无熟悉之人,也无有熟悉的口音,请务必守望相助。”

徐荣郑重其事地答应了下来。

而马腾在接到了乔琰的这份特殊委派后,虽然怔楞了一瞬,却还是果断地答应了下来。

这显然不是乔琰想要换一种将他逼到境外的方式来解决他,而是在将他从割据一方的领袖朝着寻常武将的方向转换。

此等举措,对于马腾这种在归降之后一直缺一个定心丸的人来说,几乎是救命一样的存在。

他甚至相当主动地请求,将自己与后娶夫人所生的马休、马铁这两个儿子,都送到并州去进学。

能不能在乐平书院内学到什么东西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是个给乔琰送出质子的行为。

乔琰并没有对此做出阻拦,只是以闲谈一般的口吻与马腾提及,她有意将马腾麾下的军队拆作份。

一份继续由马超统领,一份作为她的直属凉州军,另外一份则是将其中本属强行征用的兵员遣散回去,如有愿意留下的,可以先加入武威郡的民屯,其中择优转入金城郡的军屯,而后选入队伍中。

马腾回道:“此事君侯自行定夺便是。我是不必考虑这些了,与其想这个,不如想想我是不是得先学上几句对面常用的官话。”

要去跟班超这等言两语之间就重建西域各国与大汉邦交,震慑叛军的人物相比,可着实是为难马腾了。

但既有一条更稳妥的求生之路,也是让他暂时避开这个暂缓开战的环境,马腾心中感激之下,自觉怎么都要替乔琰做出点什么来。

当然,比起他的这种跃跃欲试,颜俊就惊恐得多了。

因从武威往朔方走水路乃是顺流而下,速度极快,等到徐荣接到了乔琰的消息快马加鞭赶来的时候,距离颜俊询问郭嘉此事,也只过了七日的功夫而已。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出行的许可确实是到手了,想必也因为这等积极主动的示好在乔琰这里挂上了名号,可是,还得带上马腾和徐荣这两个重量级人物以及他们的随行侍从,算是个怎么回事啊?

颜俊又不敢跟郭嘉询问,乔琰此举是不是该当算在排除异己,也只敢跟自家亲随吐槽了两句。

不过话刚出口他又陡然意识到,这好像对他来说是个好消息!

因为这意味着,乔琰除了那个嗜好甜食的毛病之外,还有些其他的少年人习性。

把马腾和徐荣这两个降将打发去远行,而不是将此二人干脆斩草除根,或者讲究点表面功夫用上一用——

这怎么看都是未经过深思熟虑的人,才会做出的举动。

只可惜对方的军队实力摆在这里,他再如何因为她的人员安排而在心中对她有几分小觑,也只能继续这个讨好的举动。

好在经由此事他也越发确定了,有这些特质的并州牧,其实不必让他们如此恐惧。

那么她在武威郡内的屯田,十之八九也起不到什么效果。

让她折腾去就是了。

但他既然没想到马腾和徐荣会与他随行,也就更不会想到,乔琰在贾穆这个姑臧人、以及毕岚这位龙骨翻车的创始人,外加上并州的农事属吏都抵达后,已开始着手细化被她框定出农田区域内的水利建设。

并没有任何耽于享乐的意思。

水利工程在国时期从不少见。

以曹魏为例,芍陂灌溉区水域流经百里,开农田四万顷;郑陂开辟用时一冬,次年便顷亩岁增;戾陵堰通行区域灌田万顷;甚至还有“引黄通洛,以通漕运”这样的大工程;用于军事进攻上的修睢阳渠进军官渡,修白沟进攻邺城,作为军粮漕运之用,更不少见。

相较而言,在卢水流域和祁连山下六河扇形地上沟通水利,已算是小工程了。

当然,比起先前在并州境内只是挖通本就存在的水渠,和引翻车浇灌山田之事,在武威这片流域内还得考虑跨灌区域和来水不均的种种问题,得兼并考虑输水和蓄水两项工程,也不算小事。

毕岚随同乔琰沿着卢水走出了一段,听着乔琰话中的展望之意,忽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格外的沉重。

可不知为何,在此时更占据他心神的想法是——

幸好去年的洛阳之乱中他逃了出来,更是选择了逃往并州。

开塘造渠之事,比起龙骨翻车还要有机会让人留名于青史!

这是何等的造化之事!

他还听到乔琰在此时说道:“所谓兴修水利,乃是断龙舒水,灌田活民,当有官职与之匹配的才对。可惜如今朝纲崩坏,官职增设之说难抵天听,毕常侍如愿意,不如我以都水使者之名私设如何?”1

骤闻此言,毕岚此时哪里还顾得上,乔琰这种私取官职之名是否是一件逾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