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341)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闻听此言,董卓犹豫了一瞬。

出于理智的想法,他觉得不应该答应牛辅的这个请战。

但出于感性的想法,他这人是有那么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想法的。

也正因为如此,刚在洛阳中站稳了脚跟,他便着人快马加鞭地赶去凉州。

一面试图将凉州部从带来中央一部分,一面又让人将家人也给接来洛阳,如今已经由右扶风方向而来。

虽还未到洛阳,但他已将封赏的旨意草拟出来报与中央了,正要加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连孙女董白都得了个渭阳君的称号。

牛辅是他的女婿,他自然也要对其厚待一二。

但乔琰不同于往日他们在凉州所遇到的对手,牛辅又已经先败给了她一阵,若是再让对方抓到什么进攻的空当,将战线一路拖延到了洛阳的城下,他就彻底落于被动了。

他以眼神示意李儒不必开口,自己在斟酌一番后向牛辅问道:“大河隘口,因当年黄巾之乱的缘故,新设了小平津,我有意以两人前往一道镇守,你并未被乔琰打坏了胆量,还敢主动出战,这很好,但是我不能只让你一人前往镇守。”

“而今我麾下数位中郎将,你选择其一,与你成掎角之势分别镇守两处。”

牛辅脸上一喜,毫不犹豫地回道:“那便请将军令徐中郎与我同往吧!”

徐中郎,说的正是徐荣。

董卓如今麾下的几位中郎将,其实不包括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

这些人都算是校尉,在行军的时候作为副手。

先被董卓提拔到中郎将位置上的是牛辅、董越、段煨、徐荣以及胡轸。

牛辅说是说的要找回场子来,却也没打算真一个劲地头铁。总还是要拉个相对靠谱的盟友的

这个盟友又最好不要是主意太多的。

那胡轸麾下有个勇武非常的华雄,最近脾气大得很。

段煨乃是先太尉段颎的同族兄弟,称得上是年高德劭。

董越实力平平,又与他素来有矛盾。

这样算来,唯独也就剩下了个徐荣。

被牛辅指名道姓点了出来,徐荣多少有那么一点无语。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一次在协助董旻之时败给了乔琰,他直觉这次又有个不靠谱队友的情况下再次对上那位乔侯,极有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这等安排显然没有给他拒绝的余地。

董卓当即下令,让他带兵驻守小平津,令牛辅带兵驻扎孟津。

而后,以段煨为主将驻守函谷关,令胡轸为主将驻守成皋,令董越为主将镇守太谷关,李傕郭汜镇守伊阙关,樊稠张济驻扎于轘辕关,如此一来,除却广成关之外均已有守备安插。

而广成关以北分列伊阙、太谷与轘辕三关,倒也未必需要额外安排人手。

做出了此等安排后,董卓终于如当年面临黄巾之乱、派人分驻八关后的刘宏一般,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大概也因为,他在做出了这番安排后,正逢侍御史扰龙宗登门拜访,董卓瞧着对方大约是忘记解除的配剑许久,冷笑着让人将他给拖下去活活打死。

而后他让人将先前已经杀死的何苗的尸体从坟茔之中挖掘了出来,肢解后丢到了路边,又将何苗与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也给杀害了。2

洛阳城中先前还有些因为他收到的檄文而出现的闲言碎语,在这等何其暴戾血腥的行为面前,也只能先暂时平复了下去。

为防朝中官员的亲属在他让人紧守八关期间门,打着入朝拜会的理由前来洛阳,串通消息,正逢大司农周忠之子周晖自庐江而来,董卓也当即下令将他劫杀,以正规矩。3

朝野之间门一时风声鹤唳。

只因董卓此时显然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对与他有军权争斗之人动手,将他清除异己的范围从武官转向了文官。

而这绝不是因为并州牧挥兵南下陈兵于黄河对岸,才促成的这般变化。

甚至比起怪责于乔侯出兵,今日这洛阳城中诸人反倒更希望她能击退董卓,将这狼子野心之人给剿灭。

谁让那董卓早已经在给自己加官为相国后,便显露出了唯我独尊的处事作风,也早显露出了一个事实,他重用士人的本质,绝不是真对他们怀有尊敬之心,而分明只是为了掩饰他的不臣之念。

为董卓招揽而来的颍川名士荀爽,在黄琬自司徒进太尉,杨彪自司空迁司徒后,便被董卓扣上了司空的位置。4

他看着在他被强征入洛阳后暂居于他府中的荀攸,不由悲从中来。

“董卓残暴,性如虎狼,我避世于汉滨长达十余年,竟要落到晚节不保的地步,何其可悲啊!”

他今年已是六十二岁的高龄,自知自己寿命不永,只怕也看不到大汉在董卓这等行径之下到底会被损毁到何种地步。

可他虽一生钻研经学古文,却也心存报国救难之心,更见此时身在他面前的荀氏子弟才学卓著,若继续留在洛阳,难保不会招来董卓的毒手,心中怅然异常。

偏偏董卓不许人进,也就自然不许人出。

他如今这司空乃是个虚职,绝无有机会将荀攸给送出。

荀攸回道:“从祖不必过虑,车到山前必有路,那董卓倒行逆施,以士人提携之恩自抬身价,却也将奇人志士给征调进了京城。而于京城之外,有乔并州于河东击败董卓部将,与其兵马对峙于孟津,成皋之东如有眼界过人之辈,必当趁此发动。”

他温声继续说道:“董卓约束部将已是不易,要想管控住那北军五校更是艰难。方今之时,他越是残暴不仁,也便越是显出他已然顾此失彼。若兖豫冀徐各州兵马趁机联盟,速攻旋门关,冲杀入洛,则天子可保,朝廷可兴。”

“从祖不必计较于今日之名,您既居于高位,不若竭力保全京中名士与典籍,又何来晚节不保之说。”

荀爽闻言怔楞了许久,方才喃喃开口道:“速攻旋门关……不错啊,旋门关虽有虎牢之险,却也到底只是由一中郎将镇守,若此时有人有乔侯之胆魄,入京勤王,董卓也不过区区一匹夫,并无比人多生一个头颅,何必惧他!”

他拖着有些抱恙的身体起身,行到了院中,朝着这分明晴朗却令人不觉春暖的天色看去,又问道:“那么以公达看来,谁人可有此等胆略,抢在此时机发兵?”

荀攸的声音自他身后传来:“先帝殡天那日,留下诏书令卢公辅政,他有统兵之能,又与乔并州有旧,若能募集兵将,或能往洛阳进发。”

“中军校尉曹孟德,先时与董卓军对峙落败,遁逃于谯、沛,其家资充裕,兄弟众多,其间门多有游侠好武之人,有起兵之机。”

“袁术袁绍二兄弟,虽为洛阳祸端之魁首……”见荀爽朝他转头看来,荀攸温吞地又往后头加了两个字,“其二。”

“然此二人,一者正在南阳,与如今的南阳太守张子议合兵一处,又有长沙太守孙文台可联合北上,一者于冀州境内以袁氏之名募兵,也可发兵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