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317)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也或许,并不该只说是常山郡。

当红日凌空,朝雾散尽之时候,该当说这是河北平原尽收眼底,正是一片爽气浮升景象。

贾诩觉得自己大概没有看错,乔琰收回那往东面浩阔平原望去的目光朝着近处看来间,眸光中还有几分未曾掩饰,也懒得掩饰的觊觎。

她开口说道:“从此处西望虽是这五台群山中的其他各峰,但文和与我一道西来,应当还记得我们自云中至雁门,过句注山时所见的雁门关。”

贾诩回道:“自然记得。”

乔琰负手走出了两步,这才继续说道:“身处此地,西有雁门,东见河北,北看恒山,南向洛阳,实难不生出一番感慨。此为朝气满神州。”

“文和先生——”

乔琰忽然一改对他的称呼,让贾诩直觉她随后要说的绝不是什么简单的话。

尤其是他朝着四周看去,忽然发觉这些护送乔琰前来此地的扈从都已在她的示意下暂时退了下去,以至于这望海峰峰顶之上竟然只剩下了他们两人。

即便贾诩在这白道川上秋收之日,亲见并州军屯富足景象,已觉得效忠这位乔侯未尝不可,但这种被人架到火炉上的待遇还真是头一次见。

乔琰可不觉得这行为有何不妥的,以贾诩在那绥远城的处事风格看,他已少了几分藏拙之意。

若是这并州境内,尤其是这白道川面临危机,他或许会如同当日郭嘉与她献策首功制弊病一般跳出来。

但眼下并州境内并无太多危机,明年却有诸多常人难以提前想象到的变化。

在贾诩的态度已经有所动摇之际,乔琰已没有这个多余的时间让他继续缩在龟壳里,只能主动出击把他揪出来。

算起来,连梦见泰山捧日的程昱都没这个被她作陪一道登山的待遇,贾诩也算是第一人了。

可他出自凉州,人生阅历丰富,也比这并州境内的谋士中任何一人都要明白,若是要对上西凉军,该当采用何种招数,所以这一迫,还势在必行!

“先生不过四十,眼见这天着霞衣,云作舟浮的景象,大约也不该觉得自己已身在暮年吧?”

乔琰朝着贾诩躬身而拜,“乔琰不才,想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这场望海峰上的谈话持续了半日。

在下山后贾诩依然回返了那绥远城,继续秋收事务的处置,而乔琰则策马返回了晋阳州府。

看起来这与上山之前的情况并无多大分别,可只有二人知道,此时即便没有明言披露,但他们已该当算是主公与谋士的关系。

不过也得亏这等说话多打哑谜的情况,系统又被蒙骗了过去,只当乔琰是在向贾诩咨询,如何能在刘宏病故之后保全并州的子民,争取到看清当前时局的时间。

总归这也可算是皆大欢喜了。聪明人和一根筋各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而在返回晋阳后,乔琰寄出了两封信。

一封信是对傅干的安排。

他在此时还不适合从凉州撤回来,而要继续监督董卓的动向。

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因他此时距离杀父仇人很近,却得先继续忍耐下来。

但或许是因为在乐平所接受的教导,或许是他本就不缺这种沉默的耐心,他给了乔琰一个绝不会轻举妄动的回复。

另一封信则是寄给马伦的。

这也是一封尤其特别的信。

在寄出这两封信后,乔琰便暂时进入了空闲的状态。

也或许这算不上是空闲,因为她将多余的时间都用在了自身武力值的提升上。

这并州内外的消息也在期间一条条地传入了她的耳中。

中平五年十一月,幽州公孙瓒与张纯对战于石门,破之。

张纯勉强脱逃,为幽州牧刘虞悬红购首,将其斩首。

张举出奔塞外,为鲜卑支部所获,因郭嘉已与轲比能联络,这张举便被轲比能作为示好筹码送来了并州。

乔琰将其着人斩首后送往京城,只说其从幽州经由代郡逃至并州境内,为她所获。

张举张纯之乱至此平定。

中平五年十二月,皇甫嵩领左将军位,与董卓合兵击败韩遂,韩遂马腾退兵。

因冬日行军不易,王师并未继续追击,董卓屯兵陇西,与皇甫嵩摩擦频频。

在这转眼之间,中平六年已至。

元月方至,乔琰便收到了一封从洛阳寄来的信笺,她展开了面前新收到的来信,见信纸上只有四个字——

天子病重。

第116章 天子病重

从中平五年到中平六年的这个冬日,并州境内底肥的推广因为绥远城的亩产而得以顺利进行。

在这各家能过个安稳年的当口,秦俞又监督着州郡计吏书佐一道,完成了对区田法种植的普及教导。

以至于在收到刘宏病重消息之际,乔琰心中竟然少了几分大事临门的惶惑之感。

她也确实不必有这等感觉。

而今并州外患不多。

唯独还有些隐患的朔方郡,又被乔琰将赵云给派了过去。

由赵云联手令狐邵一道,防备被皇甫嵩清算的西羌人,除却往马腾韩遂所在的凉州以东退避外,也会朝着朔方郡来袭。

至于并州内部,粮食亩产的增加与学术教育中心朝着乐平方向转移,已经足够让人感觉到州内的民心依附之态。

刘宏此时已经没有余力再去管乔琰这等孤悬于外的势力,而只能顾及到洛阳内部的局面,这更让乔琰的处境安全了几分。

她唯一需要挂心的事情也只是——

她到底应该在何时悄然隐身,让自己在刘宏将死的时候不会成为他手中的一把破局之刀。

历史上的进程,尤其是死生之事,对一位算不得寿终正寝的帝王来说变数太多,光靠着乔琰对其过世时间的记忆,以及她在洛阳零散安排的人手,还不足以达成准确监控的效果。

所以她需要一个外援,也可以说是内应。

天子病重这四个字,落笔之间虽笔画清秀却也有力,正是出自马伦的手笔。

在两个月前乔琰给她送去了一封信,直到今日才得到对方的回音,一点也没有出乎她的意料。

得到此时的这条回复就已经足够了。

对马伦来说,担任太史令的官职是她走出的和汝南袁氏间不必处处捆绑的第一步,可要让她再往前走出一步,和乔琰之间从谈论天文历法变革到谈论这等要害之事,却多少有些艰难。

为此乔琰给她写了一封不短的信。

这当然也要冒些风险,可当此事也涉及到马伦己身的安全,涉及到她所属于的扶风马氏的安全的时候,当无论她做出了何种选择,乔琰都兵权在手稳坐并州的时候,她绝不会做出一个不明智的判断。

在信中开头乔琰提到——

【天子体弱,年不久矣,一旦大行,无论继位者谁,皆有主少国疑之虑。

袁氏朽木,不可保夫人平安,扶风马氏处三辅之地,一旦陇西兵变,亦不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