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284)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他自己高兴了,又想了想戏志才之前的操作,还挺想效仿一二的。

可惜效仿也不能随便效仿。

如今乔侯的志向与行为在并州之内看来,实有几分越界的嫌疑,而如今她因这并州牧之事也算是得罪了些人,更走上了与人同台竞技之路,那么有些书信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戏志才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将他这条鱼给钓上了之后便再没写过信,充分表现了何为不怀好意的钓鱼。

郭嘉盘算了一番,此时正是乔琰将乐平之中的情况扩展到州郡之中的时候,他还是别添乱的好。

这种不痛快,他决定从匈奴人那里找回来。

那个据说之前被乔侯吓唬过的南匈奴贵族叫什么来着?

他先去跟护匈奴中郎将商量一下,找个好时候去监督他有没有保管好某个“酒杯”!

南匈奴左谷蠡王——

他早将那休屠王的脑袋给丢了!

一见到这张死不瞑目的脸,他就难免想到他们之前那出失败的谋划,以及当日乔琰用半截长枪指向他的场面,如何还会留着这东西提醒自己。他也绝没想到,不过这么三个月的时间,就要迎来一位恶趣味的震慑任务执行者。

他如今更担心的还是过冬的粮食问题。

南匈奴人在美稷城中定居,也渐渐学会了耕作,这就是他们绝大部分米粮的来源。

但那美稷城换成现代的位置就是准格尔旗纳林镇,比起种植还是更适合放牧一些。

在交付出去了那一批后,听从汉人指挥的右部损失不大,左部的存粮却显然并不足够,除非他们愿意用骏马皮毛去交换。

左谷蠡王也不是没想过去掠夺一波填补空缺,可乔琰当日引兵前来,将那三千休屠各胡人头堆放在广场上的场面,让他实在记忆犹新,也让他暂时不敢做出冒进的举动。

尤其是他才知晓乔琰上京城中去请罪之后,得意了没两天,就迎来了那护匈奴中郎将专门来宣传的消息,那混蛋居然非但没事,还混成了并州牧,手底下的兵马又能迎来一次扩招。

他的粮该怎么办呢?左谷蠡王心中怏然。

不过说实话,乔琰其实也挺发愁粮食的。

所以在跟秦俞委派那簿曹从事的职位之时,她专门又多提醒了她一句,务必对各郡之中的财货库存都详细检查,绝不允许有任何滥竽充数的行为。

别人不知道,她又如何会不知,一旦洛阳出现变故,不管历史是否因为她的存在而发生了变化,也不管是由刘辩还是刘协继承了那个皇位——

汉室倾颓天下生乱,几乎是一件不可遏制的趋势,那么并州必然会在两年内进入战备状态。

到了那个时候,一州各郡之内的府库存粮必定要汇聚到中央进行调配,那么便得从此时开始,确保登记造册的数目无所错漏。

秦俞自然知道其中的重要性,她应道:“乔侯放心,我知晓这要害,先时乔侯令我管辖乐平农事,连带着山田种植造册之事,在统计之上也算是有了一批人手了,出不了差错。乔侯此番又从洛阳带回了那珠算器具,我上手尝试实觉好用。”

“我想着,此番大可不必只查粮食库存,可以将州府假佐也一并派出,将各郡的税赋仓储和财政支出也一道查了就是。”

她这话中的雷厉风行劲让乔琰越看越觉欣赏,观其言行,更无有被她提携到了高位之上的忐忑。

或许正是她这位君侯开了个好头,让这些下属也跟着不畏于在人前施展才干。

乔琰想了想,忽然笑道:“若如你所说将假佐一并派出,倒是你们母子一道做事了。”

这又何尝不是这并州境内的一种美谈。

也或许随着此番州牧属吏出行,正可将其引领成一股风尚。

秦俞眼见乔琰托腮而笑,神情中似有几分放松之色,也不由跟着露出了会心一笑。

而在她离开后,乔琰又将那雁门郡从事和诸如门亭长、帐下督之类的官职都给安排了下去,总归崔烈说是说的需要收拾行装,这官职委派先落定也不影响他的行动。

典韦对于自己升了官职还依然只需要负担乔琰的安全还是很满意的,当然,对自己的职位更满意的还是褚燕。

门亭长这个位置说起来不如武猛从事或者是州郡从事气派,可这恰恰是一个最能将他的优势发挥出来的职位。

更让褚燕觉得欣喜的是,乔琰显然并不介意于他有了这样的地理优势,又有了这样可供给他招揽从属的官职之后,极有可能会借此在山中积蓄起一支独属于他的力量。

就像她当年也并不介意,让他带着那些存放不易的薯蓣去中原置换粮食,而后将流民带回乐平来。

即便是他已经在乐平做了三年的事情,也对此地有了归属感,这份信任依然显得过于沉重了些。

那么他就必须要为乔侯死守这一处门户,绝不让人有任何机会在未经准许的情况下越界!

不过说起来,因为此事觉得乔琰委任人手不拘小节的并不只是褚燕一人,还有徐晃。

褚燕曾经是贼,徐晃也曾经是贼,但如今呢?

黑山贼已经完全融入了乔琰所掌握的兵卒之中,白波贼虽还有不少顶着俘虏的名头,但距离解脱这层身份桎梏,大约也不会太远了,他徐晃更是先一步领了个官职,甚至成为了吃朝廷俸禄的一员。

想想不过四个月前他还是个在山中巡逻的头目,徐晃便觉得有种说不出的错位感。

他听得乔琰在此时徐徐开口问道:“在山下可还适应?”

这话中不像是在问战败的山贼,而像是在问询友人。

徐晃连忙回道:“自然是适应的,多谢君侯关照。”

乔琰道:“这便好,等到再适应一阵子,我会将一支队伍交给你。你在那白波谷中构建防线的本事一流,那么——”

“你可敢以阴山之上的外长城作为依托,建立起一道防线?”

徐晃眼神一震。

多年来,随着大汉少有余力在边防上施展,外长城的防线早已可以算是名存实亡,甚至连那内长城的防线都时常被胡人所攻破,以至于他绝没想到会从乔琰的口中听到这样的雄心壮志。

可这话又何其鼓舞人心!

同样是做山中之主,是在太行山中为贼还是在阴山之上为边防,完全是地别天差之事。

若有充足的补给和兵员,有那光禄塞作为安顿之处,起码以徐晃的眼光来看,这实在是一件再好不过的差事。

他压制下了自己沸腾的心绪,问道:“可若真如乔侯所说,这并州边防所要承载的压力不是太大了吗?”

乔琰摆了摆手,“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

起码是现在最合适于让人知道的结果。

她这话说得笃定,徐晃想来她应当有自己的盘算,便没继续问下去。

又见她已从榻上站了起来,俨然与他的交谈便是此番的最后一个,此时有出门的意图,徐晃便将她搁置在一旁的大氅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