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279)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那要这么说的话,身兼两地太守之职责确实要比当个刺史累多了。

而他旋即就见崔烈仿佛闲谈一般向乔琰问道:“你这官职委任的相关事宜都想好了吗?州牧的属官可要比刺史多多了,你应该不会继承我的这一套班底,我也得多带点人去替我做事。”

这话里话外的语气,竟跟今日出门买点什么的风格是统一的。

韩馥又听乔琰也用同样轻松的语气回道:“您将张文远留给我就好。这武猛从事的位置我还是打算让他继续当着。”

崔烈颔首:“也好,反正他本就是上一任刺史留下来的,如今继续换个长官也不妨事。给我两日收拾收拾这州府之中的行李,你先回乐平住着去。”

“……”不知道为什么,韩馥的脑子里这段对话已经变成了——

今天买点肉。不好意思肉卖光了你过两天再来,我给你提前准备着。

这话他是听不下去了。

他以自己要前去赴任度辽将军为由离开了此地,径直奔赴五原郡而去。

乔琰瞧着韩馥和麴义的背影,并未在意韩馥此时的失态,只是将目光短暂地定格在了麴义的身上。

虽说她如今已有了数位猛将,但身在并州,且已有了州牧实权,武将这种东西实在是不嫌多的。

别看麴义此人在先前的洛阳一战中在她手里吃了亏,但这诚然是一位数一数二的猛将。

西平麴氏子弟,在离开凉州前大多率领家族宗兵与羌人交战,正因为如此,他们也积攒下了相当可观的作战经验,麴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界桥一战,麴义以八百盾兵与一千强弩手伏兵,硬生生杀退公孙瓒数万骑兵,谁听了都得怀疑这是什么瞎编乱造出的故事。

可这确实是事实。

他甚至一路追杀到了公孙瓒的中军大营,撤回后又将袁绍从公孙瓒的另一支队伍中救出来。

他到底是因为倚仗功劳生出骄横之心,还是因为功高盖主被袁绍所猜疑这才引来了杀身之祸,乔琰在此时不得而知。

毋庸置疑的是,麴义这等豪杰猛将,若能拉拢到手中无疑是件美事。

不过反正他现在人在并州境内了,也不急于一时。

乔琰先得做的是将州牧属官的官职给安排下去。

州牧为一州之长,身兼军政要务,自然有为数不少的属官。

州牧之下的二人,一为别驾,二为治中,前者乔琰在跟贾诩的谈话中就已经提到过,这是个她要留给程立的位置,而后者,乔琰虽不知戏志才那升职加薪的愿景,但这个位置确实是给他的。

而后便是各位从事,兼管各项要务。

簿曹从事,管理的是财谷入库造册之事,这个位置不太意外,归于秦俞所有。她此前在乐平督办农桑,又为乐平侯之家丞,正好接续上这个位置。

武猛从事和兵曹从事,这二者都是在战事上设立的官职,但区别在于,武猛从事更趋向于在局部有战事的时候进行督查出战,而兵曹从事所管辖的范围要更广一些,也包括了州郡内部的安保事宜。

前者乔琰属意于让张辽继续担任,后者则让赵云从县尉升调过来。

但算起来,乔琰手边的武将并不只是张辽和赵云二人,她也不能对其他人不给出个官职奖励。

好在并州境内的武职并不只有武猛从事和兵曹从事两个而已。

州牧有权,在州中每一郡中设立一位从事,作为督查该郡治理和文书上奏情况的属官,在并州这等特殊的局面下,雁门、云中、五原、西河四郡的从事都可以兼有武职。

故而乔琰选择以张杨为雁门郡从事,协助张辽对战鲜卑。

这里可以分去一人。

但她不打算将徐晃、典韦和褚燕都分在另外三处。

相比于这三个位置,他们有更合适的去处。

对褚燕,乔琰将他放在了门亭长的位置上。

门亭长可不是什么一乡一亭的这种亭长,而是镇守一州正门的职位。

并州的正门在何处?正是那山岭之间门的豁口,这个位置只有交给褚燕才能让乔琰觉得放心。

而典韦和徐晃,乔琰给出了门下督和门下督属官的位置。

前者依然作为州牧的头号保镖,而后者,毕竟还是投靠到她这里的时间门太短,乔琰左思右想还是先将其放在近距离盯着比较好。

那么这云中、五原、西河三郡的从事该当如何安排?

五原毕竟有度辽将军营,乔琰也暂时不打算跟他彻底撕破脸皮,双方的关系还是得维护的,不如暂且空置。

倒是云中和西河二郡的从事,乔琰有个合适的人选。

不是别人,正是郭嘉。

她此前与郭嘉说到过,她希望他能担当起这个替她完成震慑、归化、诱骗的职责,现在也没有改变这个想法,令郭嘉领西河郡从事,同时兼领云中郡从事,无疑方便于他的行动逐步展开。

这样一来,除却太原、上党、定襄、朔方、五原、上郡这六郡从事空缺之外,还剩下两个从事位置。

一个名为功曹从事,一个名为典学从事。

后者好说,乔琰打算征询一下蔡邕的意见,问问他在那乐平书院授课之余,是否愿意承担起这个职务。怎么说也还能积攒下一点家底,不能老是靠着书院中的学生偷偷塞给他的束脩。

但前者——这是个主管考察记录业绩的职务,在她刚接手并州牧的时候,贸然将人放在这个位置上,对各个郡县的进攻性太强了,不如暂时空缺。

这并不意味着乔琰不打算设置这个职务。

毕竟这也正是州牧行使弹劾官员权力的重要凭据来源。

也是最适合作为心腹之人安插的位置。

乔琰打算将这个位置留给陆苑,但因循序渐进的关系,只能先将她放在主簿的位置上。

此外就是一些州牧标配的低级属官了。

比如说蔡昭姬,因为其年纪实在是太小,乔琰先给她安排了一个书佐的位置。

何为书佐,便是每州标配的二十五人假佐之中的一项门类。

假佐所做之事正是州郡文书法令,故而被乔琰从太尉府中“借”来的贾诩也正在这个位置上,连带着徐福和傅干也被乔琰盘算着一并放在这位置上。

贾诩这人惯会“生存”,因此乔琰倒也没觉得自己有这个资本,能让对方上来就拜服,甚至能为她出谋划策,但发挥一下他在打卡混日子阶段的余热,总归是没什么问题的吧?

正好她的乐平面临平均年龄太小的问题,在学识上有蔡邕和崔烈帮着教导,在政治手腕上还是交给贾诩这种老油条来得好。

此时刚给自己和妻子安顿下来的贾诩无端觉得背后一凉,仿佛遭了什么人的算计。

不过他暂时还不必担心会迎来这一堆“重担”。

按照顺序,乔琰是得一个个见的。

所以她先见的,自然是程立。

这实在不像是一位新上任的州牧与她即将委以重任的下属之间门交流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