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274)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这个法子……

袁绍沉思了片刻,又与袁基交换了个眼神,以为其中确有袁氏操作的空间。

以论述的方式分析情况,正是他们这等人的长处。

好像还真有一争的资本!

袁氏是如此想的,其他人到底也如此,反正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如先回去各自谋划一番。

乔琰步出这崇德殿之时,左右四顾所见不乏野心勃勃的面容,正于这日头初升之间显出几分古怪来,又听身后有人叫住了她,回头一看正是卫尉杨彪。

他先一步开口说道:“今日殿堂之上出自公事之念而发问,想来乔侯应该不会怪罪才是?”

乔琰回道:“若无卫尉这番秉公发问,我还无法得以向陛下讨来这两份旨意,又如何会觉得有冒犯之处。逾制擢升,本就应当慎重而行,卫尉此番发问问得极对。”

“我这话里倒也有几分私心,”杨彪叹了口气,“小儿杨修如今正为我父于弘农守孝,我因夺情之故回朝任职,于书信之间闻他有意于三年期满后回返乐平于乔侯手下做事。”

“以世家子弟之旧例,没有这般规矩的,我劝阻不得,只好令乔侯处先多些政令传达之官员了。”

杨彪显然对杨修觉得乐平是个让他长进之处这件事颇为苦恼。

杨赐在世之时,杨修到底年纪尚小,便是稍有任性倒也无妨,可在此时这个年纪,又有乔琰这等少年县侯珠玉在前,这想法便有些不妥了。

既然如此,不如让并州多些可用官员。

有此一遭,杨修要么就得更上进些,便是在并州混上几年也无妨,要么就知难而退,按照他所规划的路线成长。

他心中种种思虑便成了那殿上一问,此时又朝着乔琰最后说道:“该说的我都已经在殿上说过了,此时便只一句恭祝乔侯了。”

“不,”他刚走出两步又转了回来,说道:“该当说是乔并州才对。”

乔并州……

乔琰有一瞬的怔楞。

这可真是个新鲜的称呼。

在姓氏之后以州为名,即便是刺史也没有这等殊荣,唯有州牧。

也难怪这些人会为了那荆州牧和凉州牧的名头,甚至放弃将她打压下去之事。

就比如说袁绍,他此时便在一番分析后放弃了凉州牧的争夺,而是将目标转向了荆州牧。

以何颙和许攸看来,就跟那度辽将军的选拔还有西园八校建立这样的附带奖励一样,这州牧策论之争,如若文书精辟,难保不会同样被陛下所看重委任。

而荆州的情况,最适合袁绍于策论中发挥长处。

袁绍绝非庸才,尤其是在这等先被乔琰拔了个头筹的情况下,他模拟荆州局势良久,连夜洋洋洒洒写就一封文书,在第二日便送入了南宫之中。

只是大约没人会想到,在一众上交的策论里,有人作了个弊。

说作弊当然也不太合适,或许应该说这是在投标环节恶意压价。

这封策论出自汉室宗亲刘表之手。

他在策论中所写的内容概括来说就是——

其他人要平定荆州需要跟陛下借兵,就算不借兵,也需要借粮养兵,我就不同了,如果让我来做这个荆州牧,我直接单骑入荆州,去找南阳蒯氏、蔡氏谈判,必定替陛下解决荆州之乱。

这光是不花钱不要兵就已经足够出一众策论中颖脱而出了,更何况,刘宏确实是更属意于宗室子弟的。

但也未尝没有麻烦之处。

这刘景升早年间跟一众太学生胡闹,党锢之祸期间他也被牵扯在内,现在也就是一北军中候而已,若是以其为荆州牧,比起乔琰还不能服众。

真是令人头疼……

乔琰可不管刘宏在此时的纠结。

因她借住于卢植府上的缘故,想与她这位少年州牧有所来往的,有大半都被拦截在了外头,也让她得了空闲,能往太尉府去寻那合适的府掾前往并州。

而她还真不是随便指的太尉府。

面对这一众任她挑选的府掾,她最终停在了一中年文士的面前,唇角露出了几分微不可见的笑容,“敢问足下,可是凉州贾文和?”3

第100章 北上南下

站在乔琰面前的中年文士看起来貌不惊人,这四十岁上下的年纪也并未在洛阳城中闯荡出什么特别的名声。

因是在太尉府衙内选人,一并过来的曹操也有些不解乔琰为何要专程驻足在贾诩的面前,问出一句“足下可是凉州贾文和”。

贾诩同样不理解,自己到底是何处得了乔琰的青眼。

他一向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在这太尉府中担任府掾已有七八年,历任多位太尉。

按理来说,他不应当会被这位少年州牧、京师风云人物留意到才对。

但面前的乔琰何止是一口叫破了他的名字,还在眼中流露出了几分潜藏的兴致,可见不是随便做出的这个寻人决定。

心中虽有些不妙的预感,贾诩还是从容回道:“在下正是贾诩。”

“那我寻的就是你了。”乔琰转头朝着曹操问道:“孟德可知我为何要寻他?”

曹操回道:“你一向行事出人意表却也自有道理,可见此人身上也必有特殊之处。”

他并未意识到自己被挖了未来墙脚,甚至还端详起了贾诩的表现,倒是觉得对方确然有几分镇定过人的长处。

乔琰说道:“早年间听闻了个趣谈,说是这位文和先生为汉阳名士阎忠所看重,察举孝廉为郎,可惜因为疾病返乡了一阵子,返乡途中恰好遇到了氐人叛军,旁人早慌了神了,他倒是坦荡回说,自己乃是太尉之孙。彼时的太尉正是那凉州三明之中的段纪明,久为边将,威震凉州,羌氐莫不惧之,便将他给放了。”1

“我并州境内官员多要同胡虏打交道,最需的便是这等处乱而自若的胆量,便是不能扼守反击,也需有保命之能,将消息与我带到。孟德以为,他是否是我此番的首选?”

曹操品了品乔琰话中的意思,觉得若真是如她所说的这般,那这贾文和还真是个奇才。

奇怪的那种奇。

“此外便是,”乔琰又道:“仲德先生自兖州黄巾乱中便随我同行,我封乐平侯后又随我同往并州就任乐平相位,此番我为州牧,必以仲德先生为别驾,先生与贾文和年岁相仿,想来配合起来要容易些。”

这个理由倒是确实说得通。

乔琰要的是行政上通晓律令之人,想来以贾诩的年纪和在洛阳城中所处的时间,确实能做到这一点。

她这会儿已经重新将目光转向了贾诩,问道:“文和可愿同我一道前往并州?算来我麾下也还有位凉州人士想请您教导一二。”

乔琰说的凉州人士自然是傅干,他出身凉州北地郡,如今凭着这一份为父报仇的执念撑着,倒是最好有贾诩节制着。

这便是乔琰必须要选他的第三个理由。

她说是说的可愿一道前往并州,但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分明是对他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