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134)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在发觉乔琰等人因黑山贼之故绕行晋阳,又有个杨修不知道何故在城中招募酿酒的人手之时,因对乔琰的几分兴趣,他也干脆混入了队伍里,甚至打着有酒喝即可的名头,连工钱都没要,还给自己取了这么个不走心的假名。

至于那些个酿酒的理论说辞,他在闲暇的时候多记住了些哪有什么难度。

他也正好有了个近距离观察乔琰的机会。

此前的一月之中,她对乐平中人口的统计和实行的一年减税政策,已经让戏志才看出了几分乔琰行事的风格,而今日这一番说法,让他越发确信自己得给乔琰打上一个“实干家”的评价。

这种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和循序渐进的步调,出现在一个年少才高且已有列侯之位封赏的孩子身上出现,无疑显得极其惊人。

即便戏志才与荀彧交好,也不得不说,通过这种细枝末节中窥见的东西,让他觉得他那位好友只怕还是差了乔琰一筹。

他也旋即盘算起了乔琰那对英雄酒之名的想法。

大约是因为她跟鲍鸿的一番交谈中,着实很有喜欢让人意外的风格,戏志才虽对如何牟利有些想法,却也觉得乔琰的计划很有可能跟他所猜测的也并不是一回事。

奈何他因为卖不了力气活,被乔琰排出了此番前往晋阳之人的名单,他又暂时不乐意将自己的马甲给扒了,表现出什么太过出挑的样子,以至于也只能等个二手消息。

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又给自己沽了一小壶酒。

这分作九次加料的补料发酵,酿造出的酒风味独特,让他在斜躺于院落中浅酌之时,颇有几分享受,只觉这乐平之名倒也名副其实,此地也着实是比颍川和洛阳让他待得舒服。

只是卧榻之侧尚有贼人,不知道这位乔侯到底要何时发起对黑山贼的计划。

以他看来,那褚燕能当机立断,在冀州黄巾被朝廷剿灭的当口撤入太行山中,保持了作战优势和有利地位,又能让人主动来投,只怕是个足够审时度势之人。

在他未曾摸清楚乔琰的底细之前,他是不会贸然袭击乐平的。否则难保便会步了有些人的后尘。

除非啊……

戏志才又给自己灌了一口酒。

除非摆在他面前的是让他不得不动手的巨大利益。

而这就要看那位乔侯的本事了。

此时的乔琰已经领着人到了晋阳。

不过那辆装载有新酒的车还被停在晋阳城外,让人小心看守着,乔琰只带了杨修、典韦和赵云几人进的那晋阳城,在典韦的背后背着几个酒葫芦,里面盛放了这补料发酵出的黄酒而已。

杨修先前在购买陶钫、酒曲和调研酒坊酒业的时候,对这晋阳城中的情况也算是摸熟悉大半了,现在自然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领路的责任。

他也顺带着介绍道:“这城里最出名的酒坊背靠的都是太原世家,一个是唐氏,一个是王氏。”

说到世家,杨修这个出自弘农杨氏的也就更加熟悉了,他继续说道:“太原王氏,准确的来说应当要分作两支,一支叫做晋阳王氏,一支叫做祁县王氏,后者世代为官,出大才的情况更多些,王允王子师就是出自这一支的。但前者这一辈出了一对兄弟,也就是王叔忧和王季道这对兄弟,也算是有了昌盛之象。”

“至于唐氏,若非要追根溯源的话,可以往前到先秦时期。”

“战国策士唐雎的唐。”乔琰对此还有些印象,便是那“唐雎不辱使命”。

“不错,”杨修回道,“不过先汉之时,唐雎后嗣中分出了一支迁往沛国,数十年前又分出了一支前往丹阳,以至于近些年来,晋阳唐氏渐有些衰弱。”

正好他们在此时经过了唐氏的酒坊,杨修便道:“要我看来,若是要将利益更优,不如选择这唐氏。唐氏衰颓,难与王氏相争,若是此时有一特殊的酿酒技法,自然肯出更大的价钱。”

这话说的有些道理。

乔琰却没对他的这个建议表露出什么决断态度,而是说:“且先不急,看看王氏的酒坊再说。”

也正如杨修所说,王叔忧和王季道这对兄弟的出现,虽目前来看并未给王氏什么直接的支持,但世家这种东西,只要出了能支撑门庭的人物,对整体风气的影响毋庸置疑。

这王氏酒坊在门面上看起来也要比唐氏气派不少,他们抵达晋阳之时已近黄昏,正是这酒家往来景象最为繁盛的时候,也更显出了两家的对比。

算起来若是按照杨修的说法,好像的确应该选择唐氏才对,这般有竞争力的东西自然是交托给稍稍处在下风,又还保留有购买力的一方手里,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但乔琰又端详了这两家酒坊一阵子,拍板道:“我们选王氏。”

在她此前还在乐平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决断,若非如此也不会与鲍鸿说出那可堪为英雄酒的说法,如今亲自来到晋阳,也不过是做出最后的确认而已。

至于为何选王氏而非唐氏……

乔琰着典韦往王氏在这晋阳城中的宅邸递上了一张拜帖,而后于第二日上门的时候,杨修方才知道了答案。

在她与这位王氏族长王扬会面的时候,面对对方似有几分不解地问及乔琰这位乐平县侯因何而来的问题,乔琰慢条斯理地给出了一个本没有想到会出现的回答。

“为护匈奴中郎将而来。”

王扬不由诧异:“为叔优?”

护匈奴中郎将正是先前在杨修口中提到过的王叔优,也就是王柔。

在他和弟弟年不过十二三的时候,见到了同郡有名的点评家郭林宗,问及他和弟弟未来会如何,郭林宗回说他会以做官闻名。

这个点评也并没有出错,他在这三十来岁正是身强体壮的年龄做到了护匈奴中郎将的位置。

何为护匈奴中郎将?

这并不是个需要出大汉地界的职位,而是在太原郡西边方向的西河郡任职。

汉朝时期的匈奴该当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这场分裂发生在公元48年,也即建武二十四年。

南匈奴依附汉廷称臣,被汉光武帝刘秀安顿在西河郡的美稷城一带,护匈奴中郎将的位置也就是这个时候定下的,用于管辖约束这些入大汉领地称臣的南匈奴各部,到了这一代,正由晋阳王氏的领军人物王柔所担任。

乔琰回道:“不错,为王叔优而来。”

这实在是一个让王扬觉得很奇怪的答案。

要知道乔琰这位乐平县侯跟王柔可算不上有什么交情,两人一个在并州之西,一个在并州之东,也几乎没有发生交集的机会,更谈不上有什么利益权柄的瓜葛。

以先前乐平县内的王氏分支传回来的消息,乔琰在乐平忙于梳理政务,也不像是个会忽然将手伸那么长的样子。

不过王扬到底是个老辣人物,虽在心中有困惑之处,却也并未在面上表现出分毫,只是又问道:“不知乔侯是有何事要在下传达给叔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