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116)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谁让那里山多!

有这东西在手,就算刘宏给出的奖励没有她能在实际上拿到手的,也没那么让人觉得郁卒了。

乔琰将立体地图转了转,心满意足地将其收了起来。

短期内,她是不用指望能够达成300谋士点那个档次的,做人还是不要那么好高骛远的好。

于是在系统的视线中看到的,就是乔琰坦然地又把这次的点数加在了体质上。

系统已经学乖了,它觉得不加在智力上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按照系统的评定标准,杨修的智力值应当是在宿主之上的,但——

难道会有人觉得“捷对之才”的小儿会比“雏凤”聪明吗?

大概没人会这么觉得的。

洛阳城里外浓厚的文化气息,加上许劭这久负盛名的月旦评惯来被人多有关注,让乔琰这“丹墀对策士,雏凤有清声”的评价几乎在一夜之间传了开来——

重点皆在她的身上。

十岁封侯,又得许子将给出极高评价,也无疑让人对乔琰多有好奇。

加上她随即就被天子召见,可到底说了些什么,又得到了个什么结果,因为刘宏并未将其外传,只成为谈资之中最为神秘的部分。

倘若八卦的洛阳士人能够见到此事的主人翁便也罢了。

偏偏许劭听闻豫州黄巾战乱已平,收拾包袱准备回汝南去了,那些个同作“评委”的,既是大将军府中常客,也自然不会随便出来走动。

杨修就更不用说了。

他默写完了乔琰的那策论后,自觉自己既然要盘算出个离家出走的想法,就得筹备完善才是,还因为窝在房中罗列自己要带上的东西,被祖父以为他是在此番事情中遭到了极大打击。

他哪有受到打击!

聪慧过人的杨修还在思考是不是应当给自己增加一点身价,从祖父的书房里偷出几本书来。

而乔琰呢?

程立也不得不感慨,她当真天生就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

以一篇策论站稳了自己大汉忠良的立场,展现出了足够的政治头脑和文墨功夫后,她拿着这样一个甚至可以有资本出入三公府邸的评价,却又重新做起了先前的种菜营生。

在五天之后,她种的那块菜畦里的芥菜终于发出了新芽。

洛阳这几日间的温暖气候和她对这块菜畦的照顾,无疑是对这田中新苗的生发提供了保障。

幼嫩的新苗在疏松湿润的土壤间招展,露出新绿的生机来。

乔琰一边伸手拨弄着芥菜幼苗,一边跟跑来找她,此刻蹲在一旁的伏寿说道:“芥菜的这种品种还有个别名叫做雪里红,听起来是不是更有美感一点?到了秋冬季节的时候,叶片中的一部分就会变成红色。”

“所以这就是你种这东西的目的吗?秋天……还得有一阵子呢。”伏寿说道。

“不全是吧,我听闻在有些地方,当地人给芥菜取了个别名,叫做长寿菜,大概这也是一种愿景。”

这个“有些地方”其实指的是台湾。

当然如今的台湾该当叫做夷州,在孙权称帝后还派遣过卫温和诸葛直出海寻访仙山,从夷州带了数千人回来,算起来现在可不会有这种长寿菜的说法传到中原来。

不过反正乔琰仗着中原地大物博,各种地方说法不一,现在给伏寿这么解释,也没人来揭穿她。

伏寿闻言,似懂非懂地点头:“那这就是在给屋子里的乔公祈福长寿了。”

她本还想伸手去戳戳冒出来的幼苗,但想想她扒在墙头看了乔琰忙碌了十几天,可不能搞这种破坏,又将手给背在了身后。

乔琰觉得她这个反应属实有些有趣,刚想说上两句,却忽然听到了一个声音先一步在她背后响起。

“长寿……活了七十多年了还需要祈求长寿吗?”

乔琰一回头便看到,乔玄在身边仆从的搀扶之下,从屋中走了出来。

这话也正是从乔玄的口中说出来的。

乔琰不由面色一变。

病重多时的人突然醒来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就像乔玄,他此刻表现出的状态绝不可能是有好转的征兆,而分明是回光返照!

若是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这是濒死状态的应激反应之下,出现了能源的应急供给。

这的确足以让乔玄在此时从原本的混沌状态下清醒过来,甚至四肢暂时有了气力。

也让他此时在本已苍白枯槁的面容上,多出了一点血色。

但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并不会持续多久,半数以上也就只有一天的寿命而已。

乔琰连忙让陆苑将伏寿送了回去。

这等情况显然是不该让伏寿再留在此地了。

而她刚做完这一安排,就看到乔玄颇不在乎地推开了那搀扶之人,格外任性地在菜畦旁边坐了下来。

坐在了那花圃的石头上。

他既然曾在军中任职,想来是知晓自己此时的状态的。

但以乔琰所见,在这老者身上并未流露出对死亡的忧虑恐惧情绪,而是颇有一派坦荡之意。

他在此时还能有三两分精神的当口,转头朝着乔琰,仿佛调侃一般说道:“你这种菜的水平可真是有待长进。”

见他拍了拍自己身边的地,乔琰也没多纠结,干脆地在乔玄的身边坐了下来,又顺势嘀咕道:“话也不能这么说,第一次亲自动手,能种成这样也不错了。”

乔玄瞪了她一眼:“种菜是可以这么推卸责任,做县侯能这样?”

见乔琰像是要转头朝着那老仆看去,乔玄又说道:“行了,别看了,不是他说的,是我这几日半梦半醒的听到你絮叨的那些个话了。”

“……我听见的。”

他本就是强撑着一口气清醒过来的,此刻声音又已渐渐轻了下去。

即便他并没有让其他人退下去,或许能听到后半句话的也就只有他自己和边上的乔琰而已。

“乐平侯,乐平侯……你比我那傻儿子要强。”

“……”

乔琰的指尖随着乔玄这话下意识地蜷缩了些许。

她素来习惯于对旁人的言辞多有分析,此时也不例外。

所以她也并不难听出乔玄这话里的潜台词。

倘若真是跟孙女的交谈,他所说的不该是“我那傻儿子”,而应该是——

“你比你父亲要强。”

第39章 灵台治丧

临死前的回光返照,或许也赋予了这位老者足够清醒的头脑。

让他并不会天真地以为,面前的乔琰还是他认知之中的那个小孙女。

他将其中一个儿子牺牲在了洛阳的治安维护之中。

另一个儿子也并未得到任何在官场上的助力,就好像并没有一个位居三公的父亲一样,只按部就班地遵循着这个累积政绩升迁。

但这并不代表,乔玄就对儿子和孙女的情况一无所知。

孙女乔琰这个“琰”字还是他取的。

在原本的乔琰为数不多住在洛阳的时间里,她甚至还只是个口不能言的稚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