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1058)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在几日前乔琰批复通过了这个决定,并令马腾之侄马岱继续效力于徐荣麾下。

将张郃调度至此,补上马腾离任后的武力空缺,显然可行。

另外一条则是令其投身辽东战场,待辽东郡与玄菟郡军民一心后,动兵征伐高句丽与扶余。

公孙度就任辽东太守后与扶余和高句丽所达成的主从关系,在经由大汉换成了大雍的朝代变迁后,能否继续维持下去,还应当说是一个未知数。

与其寄希望于他们能有这等和刘表、马腾一样的觉悟,还不如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武力征伐,将这片现代该当算是黑龙江、吉林以及内蒙古一部分的土地,给彻底收回到境内。

张郃为北方战将,要适应起这样的环境,显然要比其他人容易。

这出二选一里的任何一项都伴随着可以预见到的战功,对张郃来说都不算苛待。

至于早已表达了臣服之意的辛毗,还是暂时留在长安为好。

辛毗是已投降了,可辛评还在袁绍麾下呢。

固然眼下的情形和田丰彼时的情况不同,袁绍遇此危局,也绝不能因辛毗的“被迫”投敌而对其做出惩处,让自己本就在许攸这出打击之下开始溃散的士气再遭到一次重伤,辛毗也还是不要明目张胆地做个军师为好。

反正长安城中弘文馆选拔取士尤在筹备之中,辛毗这等与本为敌方谋士的存在,反而比大多数人都合适于做个出题人。

等到天下归于一统,四海之间尤有征战之地,也不愁没有他的用武之处。

而后便是曹操和他的下属。

陈宫和那些兖州世家的罪名清算,都已在乔亭主理、黄琬督辖的情况下开展。陈宫既不愿意效忠于她,变更其对于道义君臣的认知,那乔琰也只能成全他以身殉道的想法。

总归曹操和其宗族,以及满宠、枣祗、乐进、钟繇等下属能顺利被纳入她的麾下,便已是一笔堪称丰厚的财富。

枣祗这位在兖州地界上的屯田校尉,完全可以随同田畴一并效力在秦俞这位大司农手下,为明年依然酷烈的天灾提前做出筹备。

满宠在此番兖州之变中表现出的决断分析能力让人尤为惊喜,因袁涣不适合出任豫州刺史的缘故,乔琰其实属意于由满宠担任。

但满宠的年龄和履历难免让人质疑他能否坐稳这个位置,故而先将其调入廷尉麾下作为属官,再打磨上两年后再行外派。

至于同属文官的钟繇,乔琰意在令其南下荆州协助于刘表整顿荆州境内事务,分薄荆州世家在其中的影响力。

而作为曹操族人的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惇与夏侯渊,正如曹操此前所猜测的那般,将会被分派到各州补充戍防力量,余下的乐进于禁李乾李典等人,则协助郭嘉和改任兖州别驾的袁涣完成兖州的防卫之事。

最后,便是曹操的安排了。

乔琰提笔,在敕封诏书上写下了末尾的一行字——

【以讨逆事拜车骑将军,非战时除,屯兵河内,侯诏兵进冀州。】

不是她令郭嘉和曹操说的“征西不晚”里的征西将军,也不是当年沈亭会见之中乔琰以玩笑的口吻所说的征东将军,而是一如曹操在邺城朝廷的那个官职。

车骑将军!

对于降将来说,这是绝对的高位!

但这并不代表着,乔琰打算令邺城朝堂上的所有人都能在转投到她麾下之时沿袭其原本的职务,若当真如此的话,等到攻破邺城的那一刻,朝堂上的情形可就要乱套了。

在那句“非战时除”里,已暗藏了乔琰的第二重态度。

她对曹操是仍有一番考验的。

车骑将军主掌征伐背叛之事,若非汉末这等动乱的环境,本不是个常设的军职,如今她也只是恢复了其原本的规则,在有具体战事时候才做出委任罢了。

在非战之时,具体将其安放在何种位置上,就看曹操的表现了。

程昱在听闻她的这出安排后问询于她,为何并不介意于将曹操安放在这攻伐冀州的位置上。

这份荡平天下最后二州的战功,无疑会令曹操的身上多出一份立足于大雍朝堂的资本。

对此乔琰是这么回复。

她有这个自信,兖州或许会是更倾向于曹操的兖州,但将她送上这天子宝座的大雍子民却是心向于她乔琰的。

她若连放手令曹操出战沙场的底气都没有,又何必让郭嘉用这样一句“英雄惜英雄”的话去说服曹操来投!

这天下一统的最终战,她无惧于任何人的围观。

只因攻入邺城王庭的第一步,必定由她亲自迈出!

第408章 委任后续

在三日之后的朝会上,乔琰便将这番委任给宣读了出去。

对于曹操的安排,在场众人中虽然还有些心存疑虑的,但想到曹操的这些下属都已经被调度去了各处,能掀起的风浪相当有限,也都并未对此提出质疑。

唯独有些特殊的是——

陛下属意于在兖州权柄交接之间表现尤为优异的满宠,在两年后出任豫州刺史的身份,又因兖州已地处和邺城朝廷之间的交战前线,将袁涣给征调北上协助于郭嘉尽快平定兖州民生。

那么,豫州要交由谁来管理?

固然豫州已可算是处于腹地,也与司隶紧邻,该有的主持政务长官总还是要设置的。

“以诸位看来,崔州平可能胜任此职务?”

崔州平,崔钧?

乔琰朝着下方的众臣看去,开口说道:“自四年前弘文馆建立,崔州平位居其中选拔者行列,为使贤才合乎朝堂所需,于各项政令举措均了然于胸,令其赶赴豫州,正可着手重塑秩序,推行我大雍政令,诸位以为如何?”

这理由的确可以服众。

更何况,在崔钧尚未来到长安之前,他还先于并州协助崔烈处理过一阵并州政务,还可算是乔琰的直系班底。

而在乔琰的未尽之词中,众人也不免看出另外一个信号。

就像是当年的弘文馆四馆主的人选定夺上需要考虑到各方士人的地域派系一般,在今日也是如此!

出自清河崔氏的崔钧出任豫州刺史这等高位,在乔琰行将兵进河北之时,正是对河北士人释放出的又一个友善信号!

冀州将领,以张郃为代表行将被她委以重任。

冀州名士,以崔钧、田丰为代表,或为一州长吏,或为谋士指挥。

这是恩。

而兖州地界上的恩赏重惩兼备,让人不必怀疑乔琰会否在目标转向邺城之时有何种过于仁善的决定,她在此时对袁绍再不留有余地的打击,也正是出于这等目的。

此外,崔钧的士族出身,也无疑是对近日里长安风云的回应。

能自这等变更后的规矩里颖脱而出的,依然能在这位大雍天子的麾下平步青云,这便是当今的规矩!

是顺势而为还是非要抱残守缺,便请各方自行斟酌了。

“这股反抗的潮流其实并不会因为兖州世家子弟作为这个典范而停止,只是会暂时随同恩威并施的举措被遏制下去,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