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1049)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所以他脱困的唯一机会,就是即刻越过那济水之上的浮桥,而后一刀将浮桥砍断,借着水流的掩护拦截,将曹仁阻挡在对岸!

这份生机不需要许攸告知于他,便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脑袋里,所以他也不需要对方的存在继续拖累他的脚步!

他没有回头去看曹仁的部下是如何将许攸给按倒在地抓获的,只一刻不停地奔上了浮桥,用着马匹所能奔行的最快速度朝着对岸而去。

但追击在后的曹仁又哪里是什么省油的灯!

浮桥上的摇晃,风力的作祟,和袁绍在仓皇而走里的左右摆动,都让箭矢要想扎中他绝非易事。

然而纵马驰行的曹仁根本顾不了这么多。

他一把抽出了手边的弓箭,在马速不减的同时,三箭连出地朝着袁绍射了过去。

其中的两支一支射空,一支贯穿了袁绍身边扈从的后心,而那最后一支正扎在了袁绍骑乘那匹奔马的腿上。

更换骑乘之人本就让这匹骏马处在了一种焦躁异常的状态下,自平丘往定陶的一路奔行未歇,更是让它已是强弩之末,在箭矢命中的那一刻,固然其并非是致命的伤害,这马匹还是因为一瞬的惊厥而翻倒了出去,连带着将袁绍直接甩进了济水之中。

盔甲在身的后果便是这位袁大将军当即沉了下去。

曹仁:“……”

这好像跟他预想的情况不太一样。

但有点差别也无妨,反正袁绍已经处在了这等穷途末路的局面中。

他当即扯住了缰绳,朝着袁绍落水的方向伸手一指,“来人,速将此贼给我打捞上来。”

不趁着此时痛打落水狗,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可当曹操和郭嘉等人赶到此地的时候,见到的却是曹仁一副负荆请罪的姿态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在他的面前放着两个东西。

五花大绑的许攸,和,袁绍身上的甲胄。

曹操好笑又好气地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

曹仁这个负荆请罪还真给自己背上了不少荆条,那是一点没带打折扣。

曹仁低垂着脑袋,回道:“我没想到袁绍那厮还能在这种情形下逃走,没能将其阻拦下来。”

汝南袁氏地处水网纵横之地,袁绍会凫水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而袁绍的枭雄特质也总算是在此刻彻底爆发了出来,在落水的那一刻,他果断地舍弃掉了自己身上的甲胄,趁着曹仁等人未曾发觉他的行动,直接朝着济水的上游而不是下游的方向游去。

济水的上游正是他先前所在的平丘方向,以寻常人的想法忖度,他又怎么会在此时自投罗网呢?

可袁绍又不是真要重新回到曹操的面前,他要的只是避开曹仁在河中的搜捕,寻找到一个登岸的地点罢了。

在曹仁想到反方向而走的时候,袁绍早已经从河流的一侧登岸了。

而后便彻底消失在了这些抓捕之人的视线里。

只剩下袁绍一人,甚至没有坐骑傍身,倘若他还能寻到个地方换上一身平民装束,在这兖州地界上他将会显得越发不起眼。

曹仁简直要后悔死了。

他就不应该想着活捉袁绍,直接取了他的性命就是,现在却给了他这个逃走的机会。

倘若袁绍在回返邺城后给他们制造出了什么麻烦,罪责全在于他。

“不……”郭嘉忽然打断了曹仁的请罪,“袁本初活着,要比他死了更有用。”

这场兖州世家的内乱,必须要有一个更有地位的主导之人。

没有人比袁绍更合适于这个位置。

而天下灾荒二年,今岁局势稍好,这促成兖州内乱之人,便更应当被声讨了!

这不正是大雍征讨邺城朝廷——

又一条师出有名的罪状吗!

第405章 识时务者

不过在给袁绍定罪之前,他们还是该当先对眼下这局势做出一番收尾。

袁绍是有这等也不知道应该叫做求生欲还是应该叫做好运气的东西,支撑着他从此地脱逃,其他人就没有这样的本事了。

尤其是那些参与了此番来援陈留行动的兖州世家,在平丘城下的两军,或者说是三军交锋中,可着实称得上是损失惨重。

死了的那些便不提了,郭嘉看了一圈这些侥幸存活下来的,又见这些人在兵败的畏惧之余还残存着几分对曹操的不服输,不由感慨道:“曹将军对兖州的掌控看来还是差了些火候。”

能让这么多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联手,对任何一位掌权者来说都是一种悲哀。

但曹操这会儿早就已经从最开始发觉陈宫背叛之时的情绪里挣脱了出来,对于世家和他之间不可调和的利益诉求有着格外清醒的认知,还不至于被郭嘉这等言论刺激到。

他从容回道:“他们反对的到底是我还是身在长安的陛下,郭兖州会看不出来吗?”

“当然看得出来,”郭嘉笑了笑,“所以曹将军应该不会介意我尽快插手于兖州内政,遵照陛下之命,将他们之中的所有涉事人员连根拔起才对?”

曹操:“……”

行,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

在抢功劳这件事上,郭嘉偶尔懒散归懒散,却怎么说都是跟他那些上进的同僚同台竞技后练出来的,话术上的本事还是技高一筹。

但曹操想了想自己和同宗子弟的安排,最后还是没再做出什么争取。

他只是朝着郭嘉说道:“敢问,豫州那边,陛下是如何考虑的?”

郭嘉回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由曹将军配合,将豫州地界上的政务暂时挪交给袁曜卿吧,等这些涉案人员被送往长安之后,再由陛下对兖豫二州的情况重新调配就是了。”

袁涣乃是豫州人士,做颍川太守还好说,当豫州刺史却显然不符合这个籍贯要求。

具体如何决断此地的官员人选,的确要由乔琰来决定。

而眼下曹操需要做的,是对驻扎在豫州的夏侯惇和曹纯等人,对驻扎在泰山郡的李乾于禁等人都做出一番交代,将当下所发生之事的原委都朝着兖豫二州的各地传达出去,也让他们配合起郭嘉的行动。

在袁绍所接收到的消息之中,是曹操有意投降于大雍,故而举刀向内,率先对着张邈等人做出了进攻,可事实上,若是按照曹操这番经历,他可着实是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

陈宫率先联络了各方势力,在他并未决定投敌之时便打算联手将他这位兖州牧给解决了,要不是曹操当先一步脱身,身在濮阳的满宠也做出了一番足够合格的应变,又有郭嘉自虎牢关出兵抵达陈留境内,在劝降曹操后与之做出了一番配合,此刻身为阶下囚,甚至是已然授首的,必定是曹操。

无论是曹操麾下的士卒,还是被曹操从河内郡“借”来的士卒,又或者是陈宫张邈等人掌握的兵卒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就连袁绍都插手到了这次的行动之中,成为联络各方针对曹操势力的魁首人物,那么曹操在这样的情况下倒戈,实在是受害者为时局所逼迫,不得不投诚于大雍以图生存,哪里是什么早有叛汉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