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104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这几日间曹操和钟繇交谈了许久,无论是关于他为何做出这等抉择,还是转投后的世家去路,都有了一番详细的陈说。

都说字如其人,在钟繇这里也是如此。

他并不在意于书籍广步天下对世家的影响力,只对曹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倘若曹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那便不必再有任何反复的举动了,这才是求取上进之道。

他也会在亲自到了大雍治下后,自行判断乔琰的万民请托是否真有其事。

而现在,他愿意因为对曹操的信任而为平定兖州尽一份力。

因此,当曹操对他在随后说及了这个前往寿张诱导袁绍出兵的任务后,钟繇毫不犹豫地将其接了过去。

他甚至在离开平丘城下的大营之前,将陈宫数年间的手书一一端详了过去后,仿造出了一份与其笔迹异常相似,对袁绍和兖州世家来说足可以以假乱真的书信。

在钟繇一刻不停地赶赴寿张后,这封信很快便先抵达了寿张王氏的族老手中,随后送到了袁绍的手里。

袁绍将信件一目十行地看过去,脸上不由浮现出了几分凝重之色。

这不是一封简单的号召信件。

在信中写道,乔琰安插在颍川境内的兵卒忽而北上,虎牢关方向的郭嘉也派出了一支队伍与之合兵,意图在曹操此前于虎牢关下败退的情况下反攻兖州。

曹操将濮阳兵力调度南下与之激战,仍未能将其尽数铲除,以至于颍川来兵在雍丘成功立足。

这出突如其来的交战,虽是给了他们从背后向曹操捅刀的机会,却也让他有些犹豫,曹操到底是否真要投奔长安而去。

毕竟这番交手乃是真实存在的。

但张邈在此战之中丧生,唯剩张超与臧洪掌控陈留郡守军,又让他疑心这出交手乃是曹操为了收回陈留而表演出的戏码。

故而在他的邀请下,钟繇以回乡探亲之由暂时离开濮阳,又在此时替他将这封信送到此地,希望他们能在此时引私兵开赴雍丘,进攻乔琰麾下兵马,一观曹操的反应。

一旦曹操真有弃兖州而投乔琰的决定,他们即刻调转方向,里应外合拿下曹操,再将乔琰部从彻底自兖州境内驱逐出去!

这一封书信之中的真真假假,在陈留地界上的种种兵变消息都被阻断在了定陶以西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被他们辨别出来。

他们能知道的也不过是——

颍川突如其来的进攻确实有可能出现。

陈宫的犹豫也是人之常情。

作为送信之人的钟繇也是和他们理该站在同一队伍之中的存在,应当不会对他们做出什么欺瞒的举动才对。

而对于袁绍来说,这封信件中的消息更显真实,只是对他不完全是个好消息。

张邈身死,已经超过了他此前想要对他做出一二打压的范畴,倘若张超不能取代他兄长的位置,那么他要拿下曹操的难度将比之前不知高出多少倍。

所以他必须趁着张邈之死过去没多久,尽快与陈宫和张超等人合兵!

曹操到底是不是真已倒向了乔琰,在此时已变得不那么重要。

既然能将其拉下台去,让兖州完全被他所掌控,不必再经由第二个人传递消息,他就必须是这个叛徒!

陈宫在犹豫于这个决定的话,那就由他来做好了。

反正他所要的只是达成这个目的,并不需要在意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又出现了什么搅局的发展。

“大将军以为,我等是否应当出兵?”已在寿张汇聚的几家领头人见袁绍已看完了信,连忙开口问道。

眼下的局面好像和他们原本想要见到的有了些变化,并非是袁绍在昨日还同他们说的,令曹操与张邈交手在先,倘若还有乔琰部将横插一脚,他们从后方发起支援,正能在其中占到首功。

而是他们的计划有了宣告结束的可能。

像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催促着他们在走向一条更加未知的道路。

然而下一刻,他们便看到袁绍拍了板,“出兵,当然要出兵!以我来看,诸位心系汉室,此番必能成事!”

第403章 破……

心系汉室故而必能成事的说法,是袁绍瞎扯的。

但在此时,出兵无疑要比暂缓出兵更符合袁绍的利益诉求。

虽然此刻的局面并不符合他的预期,但时不我与的道理,在他陆续因为乔琰的插手而丢地失人后,已成了他近乎根深蒂固的认知。

再耽误下去,谁也无法保证颍川方向或者是虎牢关方向不会有其他兵卒增补到兖州境内,还不如当先一步做出决断。

总归兖州世家的态度,已经在这几日他们和袁绍的交谈中表露无疑。

许攸也在侧面为袁绍做出了从旁的观察考证,确定他们将袁绍视为居中主持的救命稻草,的确是出自本心。

现在又有钟繇来替陈宫传书,甚至在惊见袁绍在此后表现出了异常友善的态度……

这让袁绍进一步同时看到了汝颍世家对他的态度。

无论是乔琰还是曹操都没有他袁绍这等满足世家利益的立场,也恰恰成为了他此时扭转局势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此番出兵,当然可行!

“你说这情况像不像是当年的酸枣会盟了?”郭嘉坐在营帐之中,开口问道。

曹操刚想问郭嘉为何会有这般联想,便陡然意识到,这还真是有几分相似可言。

当年的酸枣会盟,乃是为了对抗身在洛阳城中的董卓,按说是以卢植为会盟盟主的,但袁绍那四世公的背景给他拉拢起了一票聚拢在他身边的队伍,就连那朝着乔琰借粮的荒唐举动,也是由他提出来的。

而现在则再一次由他串联起来了这些在兖州地界上汇集的各家队伍,由他画出一个利益可观的前景未来,以一种并没有多少实际战斗力的方式登场在人前。

郭嘉笑道:“更有意思的是,当年的酸枣会盟,故东郡太守宁愿遵从于袁本初的指派,也不愿意向着他的同宗发起联手邀约,如今也是同样的情况。”

故东郡太守不是别人,正是乔琰的同宗,乔玄的族子乔瑁,他彼时跟随着袁绍征战,却在虎牢关下命丧胡轸与华雄之手。

而今日,在袁绍行将前往雍丘一战的队伍里,梁国乔氏便赫然在列。

曹操本还不知此事,但郭嘉已将“袁绍会盟”的各家人员都掌握在手,自然也转告给了他。

现在听到这个类比,他都不由生出了几分怒其不争的情绪。

乔氏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乔琰固然已经在就任大司马后不久,便已与他们分宗划界,但只要兖州归于长安朝廷的治下,就算乔琰对他们不闻不问,当乔氏子弟凭借着自身才学站在朝堂上的时候,难道会有人会给他们穿小鞋不成?

更别说,乔蕤和乔瑁的女儿从原本的梁国睢阳乔氏变成了乐平乔氏,难道不是已经在传递着一个信号了吗?

这等宗族归属之事,归根到底还是看乔琰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