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1016)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他前往凉州协助政务也有其必然性。

原本作为陆苑属官的赵昂和王异已经在乔琰的安排下转战了益州,在陆苑还需着眼于河西走廊之事的情况下,公务的压力势必陡增,有虞翻在还能做出一番查漏补缺的协助。

就是……

陆苑一想到虞翻那张嘴就忍不住想要按眉心。

这家伙倒是很清楚,乔琰不是出于让虞翻避祸,以免因他当年刻意给出的两年必有死难说法,遭到了新帝拥趸者的打压,才让他前往凉州的。

但此人颇有一番效仿古之狂直的气概,天知道会不会给她气出个好歹来。

偏偏在前往凉州的路上,虞翻已开始规划起了在凉州地界上讲学的计划,怎么看又还能算是个办实事之人。

陆苑刚想到这里,便忽见虞翻从那头乘坐的马车中探出了头来,朝着她问道:“敢问陆刺史,等抵达凉州后,能否专门安排一二教授外族语言之人?”

陆苑回道:“政令下达之事不必担心,以羌人为例,学说官话之人的数量已在这数年间扩大了数倍,往来于河西走廊的也大多是延聘而来的经商之人,均能通畅交流。”

虞翻摆了摆手,“我并非担心此事,我是在想倘若跟人吵起来,我说我的话他说他的话,岂不是鸡同鸭讲。虽说陛下的愿景必定是天下人人说我大雍之言,再无夷华之分,但我等若能当先一步掌握主动权,总还是更好些。”

“……陆刺史?”

陆苑:“……”

什么主动权?让别人无力还口的主动权吗?

她稳了稳神情,这才开口回道:“等虞从事抵达凉州,按照当地的情形再行调整计划也不迟。”

不过说到开拓河西四郡和语言,陆苑隐约想起,当年来到湟中躲避隆冬寒冻、而后投效到乔琰麾下的羌人之中,有一个名叫姜唐的姑娘,在语言学习上的本事尤其高,还被乔琰专门列入了潜力股的行列。

如今倒是也可以看看能否将其委任起来派上用场了!

陆苑很清楚,下属的特殊性和任务的极具挑战性,让她在未来的几年中绝不可能有安稳的日子过,可她既已从乔琰的手中接过了这份重任,更带着她希望自己真正站在人臣高位的寄托,她总要用好自己手中的每一份资源才是!

陛下是欲戴天子冠冕必承其重,她们这些下属也绝不能落后太多了!

抱有和陆苑一致想法的并不在少数。

秦俞任职大司农,相对来说是在适应职位权柄上需要花费的时间最少的。

她原本就对这部分的工作堪称得心应手,作为属官的田畴也并未做出任何一点拖后腿的举动,已快速将从汉中运送来的粮食登记入库,而后投入到了今年的春耕之中。

乔岚的宗正职位暂时需要负责督办的事项不多,和乔亭一道先将廷尉的职责给落实到位。

长安城中原本负责督办律法制定的几人,除却陈群还身在洛阳外,其余归并入了廷尉司下属。

而蔡昭姬则带着这个被删减功能后的少府,黄月英带走分出去的工部,各自展开了新的工作。

这些走马上任的女官所表现出的各司其职,简直像是一种无声的鞭策。

就算真有人想要遏制住乔琰发展女官将他们取代的趋势,他们也无法在这位陛下的强权之下做出任何一点立不住脚跟的反抗,唯独能做的不过是让自己顺应时局,表现出一派足够有说服力的本事。

一时之间,这长安城里倒是形成了一种暗潮涌动的竞争。

乔琰对此是喜闻乐见的。

正如她在几日后的早朝上所说,她之所以没有对洛阳做出什么增兵支援的举动,只是给了荀彧决断军政事务的自主权,实是因为,此刻的冀州和兖州都势必因为她这突如其来登基的消息持以观望态度。

她若不能稳定住长安的局势,那便是给了他们长驱直入的机会。

可她将这个天子之位坐得越是稳当,对方也就越不敢在此时轻举妄动,反而变成了这新帝登基后用来立威的存在。

所以这长安城中的百废待兴,恰恰是另外一场没有刀剑对峙的战斗。

这话说的着实不错,只因在此刻的邺城朝廷上,已经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气氛之中。

是邺城的朝廷,而非袁绍的大将军府。

相比于乔琰的下属在陆续得到了委任后的积极奋进,此地明明也不尽然是老臣当道,坐在上首的天子还是个年轻人,却愣是显示出了一片颓唐且迷茫的状态。

乔琰……登基了?

不只是那个玉玺交托之后将国事也一并托付的传闻,而是实实在在地已经登上了天子的宝座!

传递到邺城的消息里,信使在刘辩的勒令之下不得不将在长安城内外举办的登基典礼和那场夜间烟火都给极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

“他们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刘辩的手死死攥紧了身侧的衣袍,朝着下方的报信之人看去,急于想要从对方口中得到一个答案。

可就像是这登基典礼的场面一般,他不知道的时候只觉自己心中抓心挠肺地想要知道这现实,真听闻了那长安民众争相观礼,对那位新皇爱戴有加,他就更是难受得要命。

大汉……大汉何以沦落到了今日的地步!

到了这个时候,他哪里还能记得起自己早年间对乔琰的发憷情绪,和那些因为她那数年送礼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只剩下了一个想法。

他必须要胜过对方!

此前大汉东西对峙、各有天子的情况,他还能抱有那么几分侥幸的心理——就算邺城朝廷当真不慎落败,刘虞看在他也为汉室宗亲的面子上,必定会对他网开一面。

当不成天子无妨,他可以去做那个弘农王。

可现在是大雍和大汉的对立,在乔琰已对刘虞和刘协做出了妥善安排的前提下,她已没有任何的必要再对刘辩做出保全!

若真到了两方攻伐交战抵达邺城城下的那一日,必定会是他刘辩的死期。

他怎能不为之惊惶?

他本以为袁绍这等四世三公之家出身的子弟,比起乔琰那等几乎可以算是没有背景的存在,不知道要安全上多少倍,却哪里会在七年前的洛阳城中料想到今日!

袁氏兄弟内部生乱,早早便各奔东西,甚至闹出了“绍非袁氏子”的笑话。

袁绍当年便手握冀州青州,如今竟然还是只有这样的地盘。

反倒是乔琰一州一郡征讨作战,今日何止是有了这样广袤的领地,还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这天下的主人。

不!她这叫什么名正言顺!

明明这世上还有一位大汉天子在呢!

这天下效忠于大汉之人本应当将她视为叛逆才对。

可刘辩听到的却是那报信使者说道:“若您说的是卢公、黄公和皇甫将军等人的话……他们都未曾表露过什么反对的态度。”

卢植甚至因乔琰将国号定为大雍的缘由出自尚书中的那一句,将这一句话又给专程誊写了一遍,挂在了那弘文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