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101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按说相比于邺城朝廷治下,刘虞所统辖的长安朝廷已能算是治理有方的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乔琰竟还是说出了一句百废待兴!

若说这是为了打击刘氏所统辖的大汉在这长安朝廷之中的声望,其实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可当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小心地朝着乔琰的脸上看去,意图从她的神情中看出些态度来,却怎么看都觉得,她并不像是在做这样的举动。

以她早就以大司马之职在此地达成一言堂地位的情况来看,她也确实没有必要做这等无聊的事情,只因她有着绝对的自信,自己在做天子这份新职业上绝不会输给刘虞!

乔琰已接着说了下去:“以当前的情形来看,朝堂官职调任擢拔和增设,九州地界上的春耕春作之事,洛阳战局介入等等诸事中,需要多加费心的不在少数。拓印典籍和舆论刊物的校对发行,各处学院的招生就学,因朝代更迭的各方隐患,以及邺城朝廷那头可能发出的声讨反扑等等,需要投入的人手也不少。”

“所以诸位大可放心,我是颇想直接提剑上马,挥兵东进,便如前两年间所做的那样亲自征讨四方,但起码短时间内不会。”

“既要坐镇中央,诸事也不必急于一时,一项项来做便是。”

不知道为什么,她这句说自己不会这么着急御驾亲征,让方才那句话里的严肃之气又被打破了不少。

还真别说,在昨日眼见乔琰拔剑起誓的那一刻,身在台下的皇甫嵩都以为乔琰要今日登基明日出兵了。

那气势汹汹的一统天下之态,当真是一点都不像有缓步慢行的意味。

好在,乔琰固然没有当皇帝的经验,却有着四年间处在天子之下第一人位置上的经验。

当听到她心中自有成算,选择先将所有事情理顺,整顿清楚内务后再行有所举动的时候,皇甫嵩也不免无声地松了口气。

乔琰环顾了一圈四周,见下方诸人已知晓她所要表达之意了,便道:“先从官职委任说起吧。”

朝代更迭,最容易引发问题的,正是这官职任免。

若是彻底推翻前朝,从废墟之中建立新朝,反倒是件好事。

只因所有的官职都可以单独做出一番划定。

可当乔琰是以这等方式改朝换日的时候,官职的划定便有些微妙了。

跟随她数年的官员,以及此前完全挂名在大司马府之下的官员,连带着此刻必然要得到委任的乐平乔氏宗室,都该当被归属在有从龙之功的队列之中。

而那些曾经的大汉臣子,一面对她所掌控的民心声威而感到恐惧,一面又有着一份特殊的倚仗。

乔琰若是在没有一个合理缘由的情况下对他们做出了过重的打压,无疑将会是她在接任之中心中有鬼的证明。

权柄可以削弱,但绝不能被一步削弱到地里。

乔琰对这些人的想法心知肚明,更知道——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此前并不是不能响应王允的起事,而是他们还没来得及被那位王司徒列入游说的范畴。

不过,历史上可以有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烧毁许昌臣子暗中联系袁绍的信件,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今日她也未尝不能将这些人的官职保留现状。

等到在对峙袁绍和曹操的战事之中,她麾下的直系臣属立下无可置喙的功勋,再将所有的位置尽数取代也不迟!

乔琰的指尖在手边的圣旨上摩挲了一瞬,目光中却没有任何一点特殊的波澜,只是旋即开口说道:“数日前我已经告知于各位,现任在位官职我暂时不会做出调动,对于原隶属于大司马府官员,也不会进行破格升迁,此话并不打算更改。但正如我方才所说,今时百废待兴,各地缺漏官职,务必尽快做出调配,以应不时之需,在今日便与诸位做出一番交代。”

她将圣旨朝着一边的侍从递了过去,说道:“念吧。”

那的确是一封填补方今朝堂空缺的圣旨。

公之中因王允身死而空缺出来的司徒位置,由程昱接任。

这一条不算让人意外,可当程昱接下了那代表公的印绶退回到队列之中的下一刻,负责宣读圣旨的侍从便直接丢下了接连的四道炸雷。

秦俞因数年间在都内令的位置上勤勉尽职,操持农事,在程昱协助于益州军事决断期间代为履行大司农职务,从未有过错漏。关中连年大旱却未有收成贫瘠之事,流民田亩划分之中她又不辞辛劳对簿明晰,遥想昔年,在并州的上郡种植棉田,也是由她做出了种种虫害盘查、规范耕作,何止于关中有功,也于天下有功,故而晋大司农之位。

乔岚乔亭姐妹,于徐州战局中截断刘备援军、游说周瑜作战有功,本就该当有所封赏,自其于廷尉司任职期间,审断讼狱无有缺漏之处,今廷尉之位有缺,由乔亭接管。

乐平乔氏固然人丁稀薄,由宗族所掌控的宗正之位依然不可或缺,由乔岚接管此事,日后诸侯宗亲凡有罪责,皆向宗正报备。

蔡昭姬执掌乐平月报刊印职务多年,兼管印刷之事,又以大司马府府掾之职操持中馈,而今就任少府。

九卿之中的四位!皆为女子!

哪怕在场之人绝大多数都已猜到,乔琰以女子之身登临天子位,势必会将女子也可为官列入明文条令之中,却怎么也未曾想到,她会悍然抢占了九卿之中的半壁江山,将其分别交托到了秦俞、乔氏姐妹和蔡昭姬的手中。

她是当真一点也不怕将步子给迈得太大了!

就算秦汉遗风对于女子为官之事在思想上的禁锢并没有那般严苛,否则也无法出现乔琰这个并州牧,不会有马伦彼时成为太史令的委任,可直接上来四位九卿,其中还有个的年纪并不大,简直是……

简直是荒唐!

但还没等在场之人出列问询,乔琰已当先一步朝着下方问道:“敢问诸位,是对哪一个职位有所建议?”

众人面面相觑了一瞬,重新回味起乔琰的这出委任,发觉他们能提出质疑的余地居然相当小。

秦俞从乐平当年还在用黑山贼种植薯蓣的时候便已开始累积着行事经验,到乔琰执掌并州后她便干起了那簿曹从事的工作,再到后来的调入关中,于统领关中民众务农种田间所立功劳,比之只能高居朝堂之中动动嘴皮子的人物,不知要履历卓著上多少倍。

而这一份履历,甚至从不需要仰仗于她的儿子徐庶,完完全全就是她抓紧了乔琰给她递出的机会,从而有了今日的地位!

就算这个大司农的位置稍微有些高了,可倘若让他们平心而论,他们难道能找出一个比她更合适的人选吗?

同为大司农属官的田畴确实不错,但他毕竟是刘虞的从属,在此时能依然得到乔琰的委任,便已经算是她给那退位的天子以颜面,如何能将其升迁去大司农的位置。

所以秦俞的位置,他们至多只能用性别来攻击,偏偏这样的一个理由,因为坐在天子位置上的乃是乔琰,便绝不可能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