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1010)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乔琰垂眸朝着下方看去。

说这是高台,其实也只是和这些围观之人的身量相比。

也不过是二丈高度罢了。

在这样的高度下,足以让她显示出一派与周遭不同的鹤立鸡群姿态,也能让她从下方汇聚的人流中辨认出一个个熟悉的面孔。

比如说牵着伏寿的手出现在此地的阳安长公主。

她此时已不再是以一个大汉公主的身份出现在这里,而是能支撑起一条服装产业的贸易领袖人物。

这份重新起航的事业让她并不需要在意于那顶华冠的消失,只因她在并州找到了一条凭借自己本事立足的道路。

比如说和马钧一道出现在这里的黄月英。

辽东的战船拍竿和他们这样的科技人才密不可分,长安的棉布纺织业发展也多仰赖于他们的贡献,甚至在今日的登基大典之后他们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礼物。

比如说该当隶属于新晋皇族的乔氏姐妹。

这一年间在廷尉司的历练让她们脸上的沉稳之气越发鲜明,以至于乔琰毫不怀疑,倘若她在完成了这处仪式,正式成为大雍天子之后,对她们赋予了高位权柄,她们能否将自己该当恪行的责任给完成妥当。

再比如说,马伦和任鸿。

这同样是一出改变命运的传承。

在乔琰的视线之中,她看到马伦朝着任鸿指点着些什么,随后便是那个更年轻些的姑娘埋头提笔,在手中拿着的本子上奋笔疾书着一些什么。

隔着这样的距离乔琰无法看到她在那本子上的内容,但她也能猜出个大概来。

想必那开头会是——元昭元年三月初一,帝即位于长安。

至于随后所写,便是今日这一出皇权接替的盛况,在史家笔墨之中以一种足够客观公正的方式被刻画出来!

乔琰本还维系着肃然面容的脸,都在这一刻因为眼前所见而浮现出了一缕笑意。

在场的不在场的,此刻被她所短暂凝视的,又或者是还随同更多人汇聚在浪潮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对着她传递着同一个讯息。

这已经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了。

时间被从昨日和今日之间划定开了一道鲜明的痕迹,前者归属于大汉,而后者——

是大雍的开端!

在人群站定的那一刻,她举起了手中的传国玉玺。

周遭的人群顿时陷入了沉寂之中。

就连静候在这高台之下的骑兵卫队里,那些训练有素的马匹都没有任何一个在此刻撂动马蹄,发出打断她开口的声响。

呼啸的风声和旗帜翻动之声没能将她的声音给遮盖在下面,反而像是一片群起升腾的海浪,将这个声音给托起在了风浪的顶端,随风送到了周遭之人的耳中。

“皇天后土,眷顾降命!”

“昔有汉皇赏识,临危受命,驱策征讨九州,本当循守臣节,扶持旧主,然天下崩颓之间,朕上当天地之心,下应万民所归,羣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天命在我,不敢有辞。”

当话说到此的下一刻,她忽然将原本以双手托举的玉玺转到了左手,而以右手拔出了腰间的那柄天子剑。

猎猎长风似乎也在此刻加剧了吹拂,将她掣剑而前的身影映衬得像是狂风怒浪之中的一座磐石。

在众人目不转睛的视线中,这把天子剑悍然挥出了一道劲风,指向了东方。

“今以大雍为国号,携诸君之望,担黎元之心,即位天子,号令八方,但求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华夷同乐,四海归一!与天下共勉!”

此为一统天下之意!

第390章 元昭之年

饶是乔琰的文治能力,在她压制住灾情疫情和制衡胡虏的表现中早就能够看个明白,在这提剑指东的昭然气势之中,正当盛时的日光正照在那十二旒冕凤首尖端和她手中那柄长剑之上的时候,所有人最先感到的,还是这位新任天子气吞四海的武德风范。

乱世之中,本就需要这样的一支主心骨!

大汉百年间将国库财力屡屡耗费在平定羌乱之中,益州交州等地的割据势力早已被中央给搁置在近乎放弃的状态,扬州荆州南部几乎与流放地带无异,幽州还是在刘虞抵达后才出现了转机,饶是如此,在幽州东部的玄菟、辽东等地还是大汉朝廷鞭长莫及的地带。

可这些地方,在乔琰登基之前,便已经对着她表达了臣服之意,又由忠诚于这位君主的臣属将领牢牢把控在手。

当她以这等振奋人心的口吻彰显出扫平天下意愿之时,在场的没有任何一个觉得这是乔琰画出的不切实际梦想,只觉这当真是能在数年间实现的东西!

如何不能实现呢?

乔琰所把握的九州地界,无论是在人口、兵力、物资还是占据的地盘面积,都远胜过那邺城朝廷所能拥有的部分。

在她的意志能够以上行下效的方式传达出去之时,邺城的小朝廷却还在以一种运转滞涩的方式把控在袁绍的手中。

而她在此刻的登基,也绝不会让这长安朝廷产生一场地动山摇的骤变。

从建安元年到这原本该当被称为建安五年的数年间,乔琰以大司马的身份总领朝政,在各项制度的构建和人员的选拔上,原本就扮演着一个重之又重的角色。

她只是往前迈出一步,而不是彻底击碎这朝堂秩序。

王允、淳于嘉等人的身死,也仅仅是这朝堂之中的渣滓,被先一步从其中剔除出去。

在这登基典礼的举办之前,她也早下达了指令,朝堂上绝大多数官员的位置都不会因为这出权力交接而变化,至多也就是将王允这个空缺出来的司徒位置挪交到了程昱的手中而已。

这让长安朝廷此刻的重点事项不在平衡各方可能发生的动乱,而在一致朝着那邺城朝廷发起挑战。

所有这些在数年间累积的种种都绝非无用之功,而是实打实的大雍新朝阶梯,远比她此刻脚下所踏的高台有着令人不得不仰观于她的力量。

这便是他们的帝王!

二十三岁的青年帝王身上的意气风发和多年戎马宦海所培养出的沉静,在此刻以一种令人足觉心悦诚服的方式交融在一处,也不知是从何处传来了一声“一统天下”的应和,在一瞬间爆发开来的声音再一次成为了一片回荡在这长安郊野的主旋律。

“虽然明知在这位陛下即位后,长安朝堂上还是会有一场和缓的洗牌,但……”杨瓒朝着一旁的赵歧开口说道,“但或许这只能算是时局必然。我竟然没觉得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这也得算是这位陛下的本事吧。”陈纪和这两位老朋友凑在一处,听到了这话后说道。

不过他话刚说完便遭到了另外两人投过来的无语目光。

他们说的是,原先在陛下还是大司马的时候不能被提拔上来的人,在此时倒是可以凭借着累积的功劳放到三公九卿的位置上了,乐平书院出身的学子在这长安陆续得到提拔的机会大概也会高于弘文馆选拔上来的,家中有在邺城朝廷担任高位两头下注的和全都投入到支持这位陛下的聪明人之间也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