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怨偶(19)+番外

其实刘氏说得有道理,那孩子的父亲始终是个隐患,然而宝如一心想着要还了唐远当年的人情,再一个也怜惜他当年大概真走投无路了才去入了伍,最后却是那般收稍,那孩子有着一股狠劲和匪气,只怕未必不能做出一番家业来。

刘氏被她说得动心,一时和她盘算起做什么吃食合适,卖多少价钱合适来,竟是越说越高兴,恨不得一时三刻立刻做起来,当下立刻便又盘算着去买瓜子来炒,现有馆子里的一些干果蜜饯也可直接拿去卖。

宝如看说动了刘氏,也放下了一些心,毕竟如今家里进项全靠着许宁,如今说要和离,许宁若是翻脸不认人,吃亏的还是自己爹娘,需得找个稳妥的后路才行。

许宁和唐父回来的时候,刘氏正和宝如说得开心,许宁听到一两个话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宝如一眼,宝如避开了他的眼神,她当然要自谋出路,百年喜乐由他人,这样的日子,她已过够了,不愿再将自己一人喜乐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刘氏却看了许宁几眼,她毕竟是女子心细如发,吃饭的时候就已看出宝如和往日歪缠着许宁不同,面上虽然和气,夫妻双方目光几乎不接触,开始还觉得是小两口闹了别扭,不以为意,再连着宝如晚上和她说的过继、做小生意添进项的事,不由想得更深了些……这是许宁有什么让女儿不放心的地方了?

她眼睛变得锐利起来,固然许宁这些年尽孝又宠妻,行事无可指摘,女儿娇憨任性,她却不得不偏着自己的女儿,她不由敲打道:“前儿听一同去惠风书堂念书的林家三郎说,你如今与县令家的两位公子走得颇近,和他们家小姐也一同出行过?”

宝如正为那惠风书堂吸引了注意力,这学堂却是在府城里,任教的大儒颇为有名,前世许宁却只是在家里请先生攻读,这一世居然能去了那里。正思忖着,许宁却已不慌不忙笑道:“小婿不过几首诗为先生所荐,入了宋大人的眼,得了他些许青眼,令公子与我多来往互相学习,宋小姐则是一次游园和她兄长一同偶遇的,不过是说过几句客气话,并无逾礼之处,且那日宝如也和我一同在的。”

刘氏看了眼宝如,却看到她正神游天外的样子,顿了顿,反正已是扮了恶人,索性多说两句:“你知道要守礼是好的,眼看就要乡试了,还得收收心,少参加些什么诗会文会的。”

一旁唐父看刘氏说得严厉,咳了两声道:“许宁这孩子还是知道分寸的,你娘也是担心影响了你考试。”

许宁恭敬应道:“爹娘教训得是,小婿谨遵教导。”

刘氏看他态度良好,宝如一旁也并没有说什么,想着大概是自己多心了,宝如那性子,若是许宁真有什么对不住她的,早就嚷嚷闹出来了,心里哪里是个存得住事儿的?便打发了他们回房歇息去。

房间仍是宝如记忆中的闺房,却重新收拾过,改得更阔大了些,隔了几进,最外一间也摆着书桌纸砚,放着几本书,收拾得很是干净,里间一张阔大的黄花梨拔步床还挂着大红喜帐,正是记忆中家里特意给自己早早打好成亲用的,想来他们还是在家里成的亲后才去了西雁山住。

宝如进去坐在梳妆台前解了头发,看到许宁弯腰铺床燃暖炉,便问道:“你何时就找了机会去惠风书院了?那儿的束脩可不便宜,你也不过比我先回来三年而已,倒是做了不少事。”

许宁正拿着长铁夹子从炭炉里夹木炭进暖炉,听到她问话顿了顿,过了一会儿才道:“心里有恨,就如这火炭,日日焚烧煎灼,反觉得这日子还太长,自己能做到的还太少,等不及。”

宝如梳头的手顿了下,从镜子里看到许宁垂着睫毛捏着铁筷,火红的木炭映着他的侧脸,眉浓睫长,薄唇挺鼻,双眸波澜不兴,似乎刚才根本没有说出那样戾气十足的话。

她想到那千刀万剐的凌迟之刑,她胆子小,他受刑那日她并没有去看,虽然恨他,却没有恨到那样的地步,重生以来这人一直气定神闲,不见慌乱,却原来那复仇的心是这般的炽热……她难得地没有讽刺他,而是宽慰了句:“都过去了。”

许宁冷笑了声,将暖炉旋紧,套上厚套,放入被内,淡淡道:“于我来说,种种犹如昨日才发生,不将仇人手刃跟前,我就一日不得安宁。”

宝如被那语声里的凛然杀气震了下,居然一时说不出话来,竟是想自己应该没有什么事让他恨之欲死吧?虽然恨他薄幸,却也仍是不敢招惹他这个杀神的。

许宁已是转身去厨房提热水到了最里间的净房里添满了水,出来道:“你先洗吧。”

宝如也不推辞,宽了大衣服进去简单洗过头脸,便回来自上了床进了里侧裹了张丝绵被子合目睡了,许宁自己也擦洗过后进来看到宝如已沉沉睡了,一把光明可鉴的长发窝在枕边,脸埋在蔷薇缎面软枕里一动不动——她倒是睡得放心,白天那些桀骜的眼光都已敛入了安稳服帖的睫毛下,仿佛仍是个十四岁就嫁人受尽宠爱不知人间疾苦的女孩儿。

许宁上了床,忍不住挑了缕枕边人的长发在指尖把玩了一会儿,他何尝不知宝如一刻都不想再留在他身边,可惜,他却不甘心就这般放了她。

第十五章 所求为何

第二日便是大年三十,唐宝如是被鞭炮声吵醒的,身侧许宁早已起了,屋里盆架上却是放着热水。

许宁一大早便被唐谦拉去写春联,店里自然要写一副,家里大门内门都要写上,又写了许多的福字四处贴上。

唐宝如出来看到父亲喜气盈腮的,精神十分健旺,看上去丝毫不像久病之人,也不由地添了些喜悦,凑趣去请教了父亲几个难做的菜。唐父大喜,自然又拉了女儿去厨房亲手指点。

唐谦外貌平平,唐宝如的好相貌其实全是托了娘亲的福,他唯一有个好处便是有根和别人不一样的舌头,分外灵敏,什么菜他略尝尝,就能猜出用了什么配料,火候如何。他少年家贫,早早就出来去酒楼帮工补贴家里,却靠着这一根灵敏之极的舌头和极好的记心,偷学了大师傅们的绝招,又因为他特别肯吃苦,伶俐肯干,年纪渐长,也自己摸索出了几样拿手菜,渐渐成了些气候,却被别人嫉恨,排挤了出来,又因那几个大厨都是同乡,有些势力,排挤得一条街上有些名的饭馆都不敢请他,便自出来从夜市卖馄饨,因着勤劳肯干,得了旁边卖水果的老刘的青眼,将女儿嫁给了他,刘氏陪着唐谦从夜市卖馄饨开始一步一步攒下身家,终于开了自己的小饭馆,渐渐身家涨起来,偏偏子女上缘分薄,膝下只得一女,老唐念着刘氏少年陪他吃过苦的情分,虽然家境算得上宽裕,却也从未提过一纳妾的话,只是依着刘氏,说招婿便招婿,从无违逆。

没想到临到老了自己这个女儿却不争气,若是将来和许宁和离……唐宝如心里又虚了几分,少不得极力讨老父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