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没你就不行(2275)

张总就说:“跟老板打个电话,说一下这个情况。”

然后金老师挂着耳机,给桐桐分了一只,两人听了十几分钟,对视了一眼就挂了电话。

飞机要看就到了,接下来得换汽车,直达目的地。

下飞机之后,金老师问桐桐:“饿吗?在机场吃饭吗?”

“太贵了!”桐桐拿着手机搜,“机场到城区最多四十分钟,咱们不进城,一般高速路口就有小饭馆,咱碰上什么吃什么吧。”

果然,在高速路口有那种小铺子,还有摆在路边的路边摊位。因为带着拍摄设备,店里不方便,一行人就在路边摊上,一人一碗米线,一小笼包子。

桐桐对老板喊:“一碗要多放辣,一碗不要辣……”

金老师想吃点有辣味的,于是,等到桐桐米线吃完了,他夹了小笼包沾着桐桐的米线汤吃。

桐桐指了指摄像:“工作室看得见,回头长痘痘了又埋怨我给你吃了不该吃的。”

就吃这一点!

桐桐把汤碗端起来咕咚咕咚喝完了,辣的嘻哈嘻哈的,金老师再想蘸第二个包子都不可能了。

幺妹看着屏幕上,自家这边的人数蹭蹭蹭的上涨,她皱眉:“……”什么意思?这有什么好看的?是老夫妻拌嘴不好玩?还是中年夫妻爆糗事不好看?或者是年轻夫妻秀恩爱不甜?偏跑来看这俩吃路边摊来了?

现在这些观众怕不是都有些怪癖吧!

第1327章 灼灼风华(63)

去村里的路很平整,只是弯道比较多。

这次要去的村子就叫山半村,村子坐落在山腰,车辆一直缓坡向上,这才算是到了地方。村里的房子都是借着地势的,不是规整的横平竖直的房舍。

远远的看去,就能看见几处格外与众不同的房舍,外观装扮的很漂亮。

车一停下来,就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紧张的站在门口,“金老师、童老师,我是山居的主人小王。”

“王哥。”

两人跟对方握手,朝身后特别有特色的房子看了一眼,“这就是我们要住的地方?”

是!跟我进来吧。

石头的地面,行李箱是拉不成了。

两人拎起来,直接迈过了门槛。这院子不错,石桌石椅,高大的柚子树,树上还挂着没采摘的柚子呢。

金老师就问说:“是我们住这一院呢?还是一院住好几户?”

“就两人的话,其实选一套住就可以了!这一院一共有五个套间。”

哦!那就是所有的艺人都住这一院了。

桐桐就笑:“来的早的,倒是能先选房子了?”

对!先到先选。

两人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院子里这房子盖的也是随地势,错落开的。

王俭先去正堂那边,“这一套最大,采光最好……”

两人都摇头,桐桐忙道:“郑导和李琳姐会过来。”

四爷朝外走,“郑导是长辈,正堂我们不能住。”

王俭就赶紧又指了指楼上,“要么就是楼上,上面的空间也很大……”

这得从院子的一侧沿着石头台阶一路上去。可两人的行礼里带很不少的书,特别沉,上上下下的怪麻烦的。

桐桐看四爷:“其实也没什么可选的。”

四爷直接往西边这间走,“就西边吧,就这间吧。”

东边为长,其他人都年长,自家其实可选的不多。西边这间最小,进去是客厅,客厅里面有一间卧室,卧室里带了一个卫生间。卫生间里洗浴功能都有,还带个不大的洗衣机,全新的。

“厨房在外面,各家的厨房都在屋檐下……”

桐桐探头出去,厨房几乎是开放的。挨着厨房撑着棚子,棚子下面摆放着桌椅板凳,这该是用餐的区域。

挺好的!真的挺好的。

小王又叫人搬来了几个箱子,“锅碗瓢盆都是新的,还没拆封的,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冰箱里有吃的,要是再想要什么,村口有自行车,骑车二十分钟就能到镇子上,镇子上有超市。”

好的!

然后人家走了,桐桐拉了行李箱挂衣服去了,金老师把箱子拆了,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冲洗一遍之后归位。

然后把纸箱子放到院子里的杂物房里。等桐桐收拾好了,人早饿了。

摄制组开饭了,他们是派人去镇子上的食堂定的盒饭,直接拉来,然后换班吃饭去了。桐桐和金老师得自己做饭,冰箱里有什么呢?挂面、青菜、一点肉,再没其他了。

“肉沫面?”

嗯!肉沫面。

一个切肉,一个烧水、洗青菜。

等面煮好了,下了青菜,烫一烫就捞出来,然后炒好的肉沫往上一盖,一人一碗就是一顿饭。

工作室这边瞧着,反正觉得真的挺寡淡的。但是观众的粘性还挺大,进来的多,出去的少,看这个看的起劲。截屏看一下评论,粉丝和网友怎么说的呢?

突然就觉得岁月静好了。

瞧瞧!挑面条蹦出来的面汤还能把童姐烫着吗?给野哥吓一激灵。

童姐,洗个碗而已,还专门拿了护手霜给野哥抹了一遍一遍的,摸小手舒服吗?

野哥,这蜜月度的,整几个硬菜呗,好歹一大顶流,加个鸡腿,要个可乐,该舍得还是要舍得的。

其实只要心态放好,忽略跟随拍摄的人,感觉还不错。

今儿是赶路,饭吃的不在点上,吃完饭才下午四点多,两人在村里转悠。村里没多少人,有些可能下地还没回来。

路上碰见个阿婆背着个背篓,桐桐跟她搭话,但当地的方言,两人都是靠猜的。连蒙带猜的,阿婆问说是来客了呀,请到她家去坐坐。她不停的指,大致意思是说不远。

老人家又不认识什么明星,就是单纯的好客而已。

两人欣然允诺,跟着阿婆去了她家。

然后阿婆又是鸡蛋又是鸭蛋,跟背篓里的菜薹一块递给桐桐,这是送给她的。

山里人养的鸡鸭,有人专门上门收的,一个多少钱,这是要算钱的。但这是礼物呀,给钱不合适。况且,老人还是更习惯现金,给她转账她也没法收了。

桐桐就可高兴的收了,然后递给金老师。

金老师看了看简陋的小院,又看了看鸡窝上都是用旧了的衣服盖在顶上,就问说,“鸡窝漏雨了?”

嗯!鸡窝漏雨了。

金老师把篓子放下,过去帮着看去了。不知道是哪个孩子在上面踩了一脚,顶上的木板都踩了一个大窟窿。

他给重新找了木板钉上去,缝隙用干草给塞上。桐桐又给鸡窝里把湿草清理出来,找了干草铺进去。山上雨多,这湿了就可潮湿了。阿婆七十多了,背驼了。直不起弯不下,很多活她都干不了了。有过一个儿子,前几年死了。倒是留下个孙子,今年也有小三十了,在外面打工,三年都没回来了。

阿婆说她孙子也跟金老师一样高,絮絮叨叨大致就说这个了。

桐桐就说,“要是您孙子能看见直播,说不定很快就回来看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