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没你就不行(2929)

之前世子谋划的什么事他不得而知,但是无疑是巫师的话却真的叫世子下定了决心。

这会子了,他只能追着世子离开。

可他们却不知道,在他们走后,老巫师才睁开眼,从火堆边取出两个龟甲来。他郑重的将龟甲翻过来,然后长叹一声:“果然如此。”

伺候老巫师的小童弯腰进来,瞥了一眼,低声道:“师父,这是大凶之卦么?”

老巫师将龟甲收于怀中,“确乃……大凶之卦!”

“夏国要坏?”

“不,会好。”

那边无碍了。

老巫师笑了笑,看向王府的方向:夏州会更好,而王府会大凶,何故?

罢了!只要夏州会更好,那便好。

“这可是老巫师的话。”李元昊守在父王的身边,低声说着今儿去见巫师的事,“说是对夏州大有裨益,如霞光万道刺破乌云……”

李德明知道,这必是实话,“既然如此,那便依你所奏,遍请宾客。”

李元昊看着父王,展颜一笑,笑声朗朗。李德明看着这样的儿子,真就觉得之前驰骋疆场的儿子又回来了。

他问说:“是在大宋找到更好的大夫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若为了不留后遗症,最好能修养半年以上。儿臣也就这半年清闲时间,正好陪陪父王,也商量商量半年之后出征的事。”

李德明欣慰的点头,但也说李元昊,“之前的事处理的太急躁了!胜败本乃兵家常事,不用放在心上。有些人适合带兵打仗,有些人只能逞凶斗狠,很不必在这个上面计较。”

是!儿臣听话。

“野利部……还是要你自己去维护。”

当然!儿臣知错了。

李德明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那去吧,想邀请谁,你出门发国书吧。”

是!

于是,桐桐在家又接到一份邀请,邀请自己和四爷赴宴。

虽然时间还早,得在秋里。可突然要办寿宴,岂不奇怪?也不是整寿。

她拿进去递给四爷:“这是想干什么?”

四爷点了点请帖:“好戏这不是来了么?”

桐桐:“……”

四爷看着请帖冷冷一笑,“李元昊能杀母、杀妻、杀子……那你怎么知道他不会杀父呢?”

桐桐明白了:“你提醒杨守素,说李德明春秋正盛,就是想叫他告诫李元昊收敛自身,他现在并不是继承人的最优人选。这个猜疑的种子放在多疑又心狠的李元昊那里,就会被无限放大,所以……”

四爷‘嘘’了一声:他若不是那样的人,这事谁挑拨都不成。

所以,他要弑父,真跟我无关!

第1730章 大宋反派(51)

大宋皇宫里,赵祯翻来复去的看着手里的折子。

太后将折子发回来了,上面只一个字——知。

对从真奏报的事,太后未曾多言,只说了一个‘知’便了了。

赵祯捏着折子,心中甚是不甘。他觉得从真说的是对的:夏州一半是党项人,一半是汉人,那为何只能有一个夏王呢?

大宋册封赵德明为夏王,辽国不仅册封其为夏王,还册封夏州为夏国。这件事先帝默认了,太后默认了,满朝大臣未曾对此多置一词,可其实这是不对的。辽国凭什么封夏州为夏国?

不想打仗,不敢跟辽国争执,可大宋若有一王能于夏州立足,这不就证明,夏州还是我大宋的夏州,与辽国无关么?

从真敢去,柴郡主敢跟,那为何不能叫他们去呢?

赵祯看着看外面发芽的树木,良久才道:“去问问大娘娘何时用膳,朕想陪大娘娘用午膳。”

午膳摆在桌上,那么长的桌子,母子俩各坐一端。

赵祯抛出自己的想法,“大娘娘,朕想册封从真为雍王。”

郭淮小心的打量大娘娘的神情,给官家夹菜想岔开这事。

赵祯抬手拂开郭淮,筷子也停下来了,看着大娘娘。

刘太后缓缓的放下筷子,“雍王,取自雍州之地是吗?”

是!“夏州有夏王,雍州怎不能有雍王?”

事实上,夏州和雍州是一个地方。夏州在现在指的是西北,雍州是汉时的九州之一,指的也是西北。

所以,从所辖的范围来看,夏州和雍州所指代的地方,八成都是重合的。

“你册封雍王,这不是诚心挑事嘛。”刘太后摇头,“不可。”

赵祯将折子从袖子里拿出来,“您看了折子了,李元昊也不过如此。赵从真敢,那就叫他去呀!朝廷只是册封雍王,其他的一切他自行处理。他姓赵,郡主姓柴……

儿臣知道大娘娘担心什么,但一则,便是真如大娘娘担心的事发生了,可他们就算是割地裂疆了,一个姓赵,一个姓柴,其子孙后代必是赵氏子孙。此乃割不断的血脉之亲。

二则,党项治理之难,您该知道。您觉得他们能脱离大宋去谈治理么?

三则,从真和郡主品行极好,若是背信弃义,满朝大臣谁肯依附?

有此因由在前,朕实不知您为何不能答应?”

刘太后看向赵祯,“李元昊真的不过如此么?朝中盛赞李元昊者不知凡几,曹玮这样的老将犹赞李元昊乃中原大患。可这样一个人物,被他们二人玩弄于掌骨之间。这不是李元昊不过如此,而是此二人远不是你我以为的那般。换言之,我们很可能识人不清。”

赵祯看了看折子,“说到底,您还是害怕养虎为患。”

刘太后扶额,摸了摸鬓角,这半年白发更多了。她只能道:“哀家以为,保持现状最好。他们既然有此能,能辖制住李元昊,那就常住丹州,想来自此三国边境该安宁了。”

赵祯:“……”他沉默了良久,而后起身,午膳也没吃,直接走了。

郭皇后等在半路上,拉赵祯,“臣妾就知道陪大娘娘用膳,官家必是吃不饱的。走吧,臣妾叫人备着饭呢。”

赵祯由着皇后拉去寝宫用膳了,一顿饭拉着脸吃的不知什么滋味。

郭皇后就小心的问:“又吵起来了?”她小声道,“那为何不多召见几位相公商议呢?您的话大娘娘驳回了,但多几位相公去说,大娘娘总会思量几分的。”

赵祯看向郭皇后:“你倒是心里向着朕!”

“官家这话说的好生没有道理,臣妾是您的妻子,咱们夫妻一体,臣妾不向着您能向着谁?”

赵祯怔愣了一下,而后起身,“你歇着吧,朕忙去了。”

他召见了大臣分别说这件事,却没想到,他们中除了几位没有明确表态的,剩下的但凡表态了,就都是支持的。

像是不表态的吕简夷,他只道:“官家有官家的思量,太后有太后的考量,臣一时还有些拿不准。”

没有说支持,但也没有说反对。

像是张知白这样的,很直接:“臣以为官家所言甚是,此乃进取之道,不可阻拦。况且,册封一雍王而已,与他人何干?与他国何干?而今早不是按封地封王了。太宗还被册封过梁王呢,难道太宗去过梁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