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没你就不行(2064)

“那住哪呀?房间收拾了,要不然……住家里吧?”

“不用了,安排好了,在小招暂时安顿。”

政府小招呀?那里的住宿环境当然是更好了。那……那送送你吧!

一家子不太擅长言辞的人,把桐桐给送到车上。

车一出巷子,桐桐就笑:“一家子无欲无求的,挺好。”也明白了为什么四爷不扑腾的给换个环境,因为真没这个必要。

四爷就说:“最多十年,仁顺县就得成了仁顺区!京市发展太快了,房地产会先一步朝这边开发。院子、房子、甚至于为了给花沤肥,承包了好几亩地在县城外面。很快这都会变现,以房和钱的形式再返回来。折腾什么呀?教师工资不高,但好歹退休之后,退休金是真不低。”

所以,折腾来折腾去,没有意义。钱和以后,不用愁,工作上的事……人家知足,满意现在没压力的日子,还不兴人家躺平了?

客人走了,金家一家三口站在门口,你看我,我看你的。

为了今儿待客,忙了好几天了。谁家的家里大扫除一次,不得忙好几天。自家都属于干净的人家了,还是拉出去两三轮车的垃圾,光是窗户就上上下下的擦了几次。窗帘拆了下来清洗完了,又得折腾的挂上去。沙发套子取下来洗,洗了晾,晾了又熨,熨完再给套上。把儿子的房间换了双人床,床上用品全换新的。想了想又把客房重新布置了,换成新的。反正是把什么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的就是人家就吃了一顿饭又走了。

曾梅问说:“是不是哪里招待的不周到?”

金问摇头:“应该不是。是斯业主动提的走,不是对哪里不满。”

“那怎么这么着急呀?大学还不算毕业,实习多轻松的,又不用上学,还不用考试,实习单位也不会故意卡人……怎么晃悠不是一年呀!这么着急做什么?”曾梅扭脸问女儿,“你实习也这么着急忙慌的?”没有呀!我实习替我爸代课了,能起来就自己上课,起不来就爸爸去上课,我那么着急做什么?

是啊!那么着急做什么呢?

然后家里开始来客人,都是周围的邻居。

这个喊着说:“金老师,斯业带对象回来了,怎么不言语。要不是看见给家里送菜咱都不知道。对象呢?”

那个说:“快吃喜糖了吧?怎么不见人?”

“吃了饭,去实习单位了。”曾梅将人往家里请,“去中医院了,实习的。”

“医生呀?那可是好职业。”

金问:“……”兽医和中医怎么解释呢?他懒的多解释,“就是比较稳当。”

知道!你们家最叫人羡慕的就是稳定,旱涝保收的。日子过的不操心,就显得特别顺心。

东边邻居还说,“我表妹夫他姐就在中医院药房呢,人特别和气,要不要去打个招呼?”

实习而已,为啥要打招呼?

金问就说,“以后去哪工作也不一定,跟着老师打打下手就行,等要打招呼的时候再说。”

邻居:“……”这个死心眼子,没法说了。

就有人说:“中医院现在都不行了,没多少人去了!有时候也就是动手术的时候那边能便宜些,还算是有病人。要不然,谁去中医院?县医院能挤死人,中医院倒是大,里面空荡荡的。”

曾梅就很高兴,“病人少,不用值班,那还怪好的。”

别人能怎么说呢?只得说:“是啊!一般都不是什么急病,像是中风这些,去针灸的还挺多的。老周不是就在中医院针灸呢吗?以前那嘴都是歪的,现在嘴端正了,脸上看着还是木,瞧着迟钝的很,但最起码不嘴歪眼斜了。就是说话还不太清,说是还得针灸半年。”

这个说:“针灸收费还挺高的。”那个说:“见效也慢的很。”

然后歪楼了,说着说着不知道偏到哪里去了。

结果就是他们嘴里那个还得针灸半年的老周,去针灸了一回,说话慢些,基本能听清了。细看的话,脸上也不显得迟钝了!

听说中医院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大夫,用细蒙蒙的针给针灸,针刺面部穴位和舌部穴位,效果立竿见影。

而柳权却在听那边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你这师妹是得了你的真传了吧?跟你用的针一样,下针当真是出神入化……”

第1184章 心有繁花(51)

仁顺县的中医院院长是李文昊,此人跟柳权年轻的时候关系很好。两人就是单纯的朋友,李文昊对外从不提跟柳权的私交,也从不借着私交给柳权添什么麻烦。所以,两人哪怕现在社会地位悬殊,但仍旧能以朋友的身份相交。

此人的医术其实不错,不过是年轻的时候出了一次医疗事故直接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当时柳权说起这个也分外唏嘘,“当时有人从脚手架上掉下来了,他单纯是路过的。当时的情况有些危急,一根钢材从腹部刺穿了,干活的都是一群十六七的小年轻,根本没经过事,不知道那钢管不能拔的道理,直接上手给拔了!他一看这不行,得止血呀!用针灸的法子给止血了,然后帮着紧急往医院送。可那是什么年月呀?医院能做手术的大夫都被下放劳动了,都是些二把刀。再加上那个年月批判中医……认为中医都是骗子。上手就把身上的针给拔了了……然后人才推进手术室就没了……致死人命的责任那些人可不担,李文昊就成了替罪羊,被关进监狱去了。后来……我找了很多人,把这个案子给翻出来了,证明他坐的是冤狱。可这经历到底是叫他的发展受限了。大半生过去了,绝不接手危重病患。”

两人的交情,柳权很放心的把桐桐给放到下面县里的医院了。

用他的话说就是:“你在上面,接触的患者往往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要么私下接诊,非富则贵。要么,在医院严格按照规定来,只能做助手。那就不如去下面,下面你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病患,有助于积攒经验。”

且针灸用针,他是教了的。不仅教桐桐,也教吴树了。换一种针,其他的并没有变。所以,不牵扯什么掌握不掌握。要说这种针难在哪里,这有一比,纳鞋底的针和绣花针放在一起试试,谁都知道大针好用,手捏着针,越是纤细越是不好控制。这不是什么高科技或是难掌握的技术,这在于双手的功夫,一得稳,二得准。

像是面部麻痹,用特别微小的针有用这种针的长处,疏通经络做的更细致。更重要的是很多小细节的肌肉都能照顾到,病人的感知上就会更明显的觉得,好似之后整个肌肉都放松了。

但这特别费大夫。半张脸得下几十针。要不是一开始需要打名气,她也不用这个法子。

现在很多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像是坚持来针灸治疗的,有十多岁的孩子,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四五十岁尚且在壮年的人群,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年纪太大的,有很多人就觉得年纪大了嘛,这种情况避免不了,只要能吃能睡能凑活的说话,妨碍都不大。可年轻的,生命长着呢。便是年过五十的,好些都还没退休呢。这不治疗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