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年代文的懒媳妇[七零](92)

再回来,他自然地坐上床,脱掉身上的白色背心,光着膀子露出健壮有力的身躯。

周云梦瞧见了没说什么,知道他也热。

往常是顾忌着她,从那天她默许后,基本上晚上睡觉林津平都会脱掉上衣。

她这会面向着他,能够看到他前面线条流畅的腹肌,不是那种蓬勃到疯狂突出的类型,匀称得正好,格外好看。

想到那天晚上摸到的硬实感,周云梦有点恍惚。

林津平还没躺下,瞧见了小梦的眼神,眉眼一挑笑问:“想摸一下吗?”

周云梦鬼使神差点头。

宽厚的手掌拉过她的小手搭在他腰腹上。

那股坚硬带着滚烫的触感疯狂传递着,周云梦不自觉地,指尖微微蜷曲。

林津平低头看着,硬朗偏黝黑的腹肌上搭着肤如凝脂的玉手,颜色反差带来的冲击感很强。

突然,微凉的指尖划过,轻如羽毛,连挠痒痒都算不上,他只觉得腰腹一紧,窜起一股热。

他下颌微抬起,往悬挂着的床帐望去,不去看那极具冲击力的一幕。

林津平只觉得,自己刚才不应该纵容小梦,是在给自己找罪受。

周云梦却是看着自己手下摸到的匀称腹肌,摸了下,又试着捏了下。无奈太硬实,捏不动。

就听林津平低哑着声音说:“小梦,今晚先睡吧。”

她抬头,就见他仰着头眉眼阖着,俊朗流畅的下颌线紧绷着,连唇线都是抿着的。

他在克制。

周云梦连忙应好。

她躺下,拉过被子盖过肚子,试图睡觉。

林津平保持那姿势坐了会,缓过来后才下床去灭了煤油灯,躺下听着小梦绵长的呼吸声,才合上眼睛。

第二天,周云梦睡到自然醒,身旁的位置早就凉了。

除了那天外,这两三天里林津平照样恢复了原先的习惯,大早起来外出去锻炼。

她起身去洗漱,林母去把锅里留着的早饭热了端出来。

周云梦坐下吃早饭。

不用她问,林母就和她说:“老三刚吃过早饭也出去了会。”

周云梦点头表示明白,听这意思林津平不是去地里帮忙干活,那就去村里大队或者村里一些至亲亲戚那坐会了。

她吃好早饭回房间,坐在书桌前放空想会东西。

林津平回来进了房间,笑着解释:“我早上去叔公家坐了会,回来路上碰上了韩川,就聊了几句。”

周云梦点头,想想原书剧情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点了。

部队住房紧张,韩川那边房子终于申请下来,随军申请也早就通过,他请了两三天假回来,准备接沈宝珠一起去部队的。

想到超市收银台屏幕上显示的第四段文字剧情,周云梦微圆的杏眸闪了闪。

这一出大概会是她完成得最轻松,也是最顺从心意的一次文字剧情。

就是不知道会解锁哪个分区。

她没再去想,和林津平聊起天来。

两人感情渐笃,她不休息的时候,林津平只要得了空基本都在房间陪她。

毕竟马上又要分别。

外头,林母也听老三说了回来路上碰到韩川聊了会的事。

对老三回房间陪媳妇的事她正高兴着。

老三明天就要回部队里,好不容易夫妻俩感情有进展了,她巴不得两人多相处下,到时候要是能有什么好消息那就更好了。

蹲在院子里洗菜,林母边想着,韩川咋就回来得那么勤呢,前两三个月刚回来过一次,这么快又回来了。

韩家老太肯定高兴。

哎,老三从过年到现在也才回来这一趟,训练出任务忙得要命,大半年才能见一回。

转念一想,老三忙也是有道理的,不然怎么就年纪轻轻升成团长了,人韩川还是副团长呢。

当然她也知道韩川这年纪当副团长很厉害了,但自家儿子更厉害,林母心里得意着呢。

洗好菜放回厨房,屋里小米醒了在哭,林母去抱她出来哄了几下。

见时间还早,她干脆带着孙女出门去纳凉了,顺便找人聊天打发下时间。

村里劳动力都去上工了,年纪大就在家里负责做饭带孩子的老太太在家无聊,也会出来找个有风的地方坐下。

一群人聚在一起,家长里短,什么都说。

除了村口榕树下那张石桌,林家沿着小路走出来那条岔路口最热闹。

这里有风够凉爽,这家的老太也是爱热闹的,家里大门敞开着,没有石桌也没关系,一个两个坐门槛上,或者坐这家老太给搬出来的凳子。

还有自带小竹凳的。

一个个摇着蒲扇,东说一家西说一家,一句接一句,唾沫纷飞。

林母一手抱着小米,一手拿着小竹凳和蒲扇,走过来找了个凉爽又靠外围一点的地方摆好竹凳。

她一屁股坐下,把小米放膝上坐好,见孙女舒服地笑了笑,林母一手扇着蒲扇,这才开始听那些婆娘在说什么。

她往那群人里一瞧,发现人是经不住念叨的,韩家老太就坐在那呢。

话题聊到韩家。

“哎昨儿我可看见你家韩川回来了,这回回来能待几天啊?”

韩母说起儿子那脸上的笑也是掩不住的:“这回就住个两三天,他和宝珠夫妻俩感情好,年初回去就在部队里申请了房子,前阵子终于给批下来了,他这次回来就是要带宝珠去部队随军的。”

随军?

林母听得心一动。

别的老太瞬间有话聊了。

“原来韩川这回回来是要带你家媳妇去随军啊,真厉害还能在部队申请到房子。”

“随军好啊,夫妻俩老是分着两头住也不是一回事,到了部队那边夫妻俩住在一起才叫圆满。”

“说起来韩川和你家媳妇结婚也两年多了,到了部队那边也好早日生个孩子,你说不定还能跟着过去带呢。”

韩母听得直笑:“我也是这么想的,你说就算韩川两三个月回来一趟,一次住那么几天,年轻夫妻感情正好哪够啊。说不定到那边没多久,我就能听到着好消息了。”

也有老太想到:“哎那如果你家媳妇跟着韩川去随军,你们老韩家就剩老韩和小儿子小闺女在地里上工,赚的工分怕是年底分粮食不够吃啊。”

韩家的劳动力算少的了。

韩母不在意:“没事,他们赚的工分就当是挣自己的口粮,分的粮食够吃的了。平时宝珠去供销社上班,也没有去地里赚工分,去随军了不影响家里年底分粮,最多少份人头粮。”

“而且,韩川每月都会给家里寄津贴的,实在不行到时候再找村里别家买点粮,总能解决的。”

几个老太心里不知道怎么想,面上都笑着夸道:“那就好,还是你家韩川有本事,每个月光是给家里寄津贴就有不少钱,有钱了肯定能买到粮食,赚少点工分也不是什么大事。”

又有人问最好奇的事:

“那你家媳妇去随军了,这供销社的工作可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