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年代文的懒媳妇[七零](71)

饶父:“我杀完猪早上就回家休息了,结果邻居上来敲门就说了晓青上报的事,还说我们一家两代为厂里奉献了不起来着。”

孙母:“我也听到广播了,整个厂里的人听到广播了,知道的都说我们家娶了个好媳妇。”

她这会看自家媳妇,越看越喜欢。

孙父:“我们主任见到我也说了,广播上念的文章,晓青和我们两家都长脸,对厂里的贡献那不得了,值得大家学习。”

他当个车间副组长,被领导夸了也高兴。

能在领导那混个眼熟,以后要有往上升的位置,也多点机会。

特别是听饶晓青说下午钱主任找她谈话,高秘书还当面鼓励她后,两家长辈笑得更开心了。

他们都知道,这出意味着什么,以后能为自家带来多少好处。

作为丈夫的孙嘉诚笑得最开心:“我就说晓青平时勤恳努力,迟早大家都会发现她的优秀的。”

饶晓青也高兴:“多亏了云梦,我觉得不行的时候她还鼓励我,说我们家的事特别典型,”

孙父孙母没想到,儿媳妇交朋友这么厉害,能把自家的事写成文章登上报纸,不得了啊。

孙母说:“晓青啊,你这朋友回头请回家里来吃饭,娘给做好吃的招待着。”

孙父点头:“对,好朋友就得多走动保持联系。”

饶家父母记得闺女这个好朋友,以前在学校就帮过闺女,是个读书厉害的,也来家里吃过几次饭。

没想到闺女工作了,这位好朋友还能给闺女带来这样的际遇,连带着两家都沾光。

饶父看得通透,要感谢就得感谢点实在的。

他说:“我记得云梦家在下面公社,平时买肉要攒肉票也不容易。我在屠宰场那边干活,回头她要是想买什么晓青你和我说一声,我尽量给帮着带。”

饶母拍他:“你不如等晓青哪天带云梦回来吃饭,给送两斤肉感谢着先,之后再和云梦说这些话。”

孙父孙母听到这话,整个人也跟着通透起来。

孙母:“亲家说得对,好朋友就得互相帮忙,我们都在肉联厂上班,人多门路大,就是每月发的肉票攒起来也多,正好可以帮着人家需要的地方。”

孙父点头表示认同。

第28章 心疼

掐着徐小盈扯结婚证的时间点,提前一天周云梦骑着自行车来了邮局一趟。

她把自己准备的礼物拿出来:“小盈,前几天我同学从沪市那边回来,带回来不少东西。我找她换了两个发夹、两条绸带,还有两块洗澡用的肥皂送给你。”

“希望你喜欢,新婚快乐。”

周云梦进超市给徐小盈挑新婚礼物,在居家日化区那边逛了好一圈,最先选定的就是梨花牌洗澡用的肥皂。

这款肥皂之前也送给过林大嫂和周三嫂。

她又觉得这礼好像薄了点,把整个居家日化区走遍后在一个角落货架发现挂着现代各种各样时兴的发夹。

这会七十年代流行的是有机玻璃发夹,颜色大多为深蓝深红,很受城里女同志的欢迎。

如果能有漂亮的丝绸带在头上绑个蝴蝶结,或者直接扎在有机玻璃夹上,那再好看不过了。

不过丝绸带难买,一般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都很难碰到。

周云梦在货架上挑选半天,拿了两个好看的简约风玻璃夹,纯色系的,不加任何设计装饰,倒也和这年代的发夹基本一样。

两条丝绸带则是从现代很火的丝绸发带蝴蝶夹上拆下来的,同样也是纯色不加任何装饰。

徐小盈接过这些礼物开心得不得了。

她把发夹、绸带一一看过,又拿起肥皂闻了闻。

“云梦你也太有心了,这发夹和绸带都好好看,还有这洗澡用的肥皂闻起来好香啊,我特别喜欢,不愧是沪市那边过来的。”

徐小盈决定,“我结婚那天要夹着这个红色发夹绑着这个红绸带去扯结婚证,到时候肯定很好看。”

周云梦见她高兴浅笑道:“小盈你喜欢就好。”

两人就这个话题聊了几句。

徐小盈把信封递给她:“云梦你真厉害,一投一个中,这是市工人报的回信,前天就到了。”

周云梦接过,心也跟着安定下来,她笑说:“也是运气好才能被选上,我从碰上这个同学有灵感后,写了两三稿琢磨了半个多月才写出来的。”

徐小盈表示理解:“那篇文章我看了确实写得好,你肯定也是费了很多心思来写的,不能哪能一投稿就被选中登上报纸。”

她是知道的,投稿的文章要上这个市工人报其实比农村报那些都难。

每回投稿的都是市里和县城各个厂宣传科的人,那可都是有文化的笔杆子。

不过云梦真的很厉害就是了。

其实她还是不爱看报纸,也就是前天挑拣到给云梦的信,一看是市工人报回的,就知道应该是之前云梦投的稿被选上了。

刚好闲着没事干,她出于好奇,翻出了前两天送到的市工人报看了下,果然找到篇作者是周云梦的文章,她看了起来。

边看边感叹,云梦写得真好,怪不得之前能上市农村报能上省报,还经常投稿给青年故事杂志社那些都能被选中。

徐小盈想起那篇报纸的内容,她笑着说:“这饶晓青同志好优秀,看完后我都很想认识下她了。”

周云梦说:“等有机会,我介绍你们俩认识。”

出了邮局一段路,周云梦拆开信封看了下,回信写着来稿已采用,稿费共四块钱,并附上刊登该稿的当期报纸。

她打开报纸看,排到的版面不错。

听徐小盈的话,这期报纸刊发了也有好几天了,想来肉联厂那边应该早就传开,都知道这件事了。

周云梦把信收好,问了路后骑着自行车去肉联厂。

这会时间还早,她在肉联厂门口旁找了个有树荫遮挡阴凉点的地方等着。

守门的大爷也是闲得慌,在门口走来走去,最后走过来搭话:“姑娘,你来我们厂门口等人啊?”

周云梦:“叔,我来这边等个朋友,叫饶晓青。”

听到这个,大爷有话说了:“饶晓青啊?我知道,是个好同志,前几天她和她家的事还上了市工人报呢,我们厂里广播每天都播。”

什么没想到女同志年纪轻轻能有这样的觉悟,从进厂后就踏实努力提升自己,励志要以更美好的姿态投身到肉联厂的生产建设中;

什么婆家娘家一家人都是厂里的工人,两代人接力传承精神,为肉联厂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什么最近厂里可好奇饶晓青同志了,他守着这门口也认出人来了,确实和广播里说的一样,自信明媚,有着最真诚的笑容,是个干实事的优秀工人。

周云梦听着,时不时点头表示附和。

大爷说的话多数都是她写的那篇文章上的原话。

看来这篇文章在肉联厂引起的反响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