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年代文的懒媳妇[七零](338)

这会她洗漱完扎好头发,整理好衣服后,带上一个包裹就出门。

这个包裹就放了钱和票,方便又食用。

周云梦在楼下摊位那买了四个小笼包吃,同样也是皮薄馅大,一咬就溢出咸香的汤汁。

她还买了杯豆浆就着喝。

这顿早餐可谓享受。

吃完后周云梦想着刚来沪市就得多走走,也就没回招待所,挎着包裹漫无目的逛着。

走着走着看到一个简约车站,其实就是一条杆挂着个牌子像是站名,陆续有人在那排队等着。

这会沪市已经有公交车了。

周云梦走过去问了下,这趟公交车正好可以到沪市杂志社,也可以到沪市大学,她就顺着排队了。

她有拍电报和山茶打过招呼,说她们会来沪市。山茶特别高兴,说等她们来了要带她们到沪市玩。

山茶上大学后头次见面,周云梦还是想着和林津平一块去她学校看看。

这会先去沪市杂志社。

她和苏雨编辑保持了六七年的信友联系,关系一直很好。来之前也提前和苏雨打过招呼,说可能会来杂志社看她,对方表示特欢迎。

交了钱上车,周云梦也算体验了一把八十年代公交车的滋味。

五个站后,到沪市杂志社。

门面和桂城那边的杂志社差不多,周云梦问过靠门办公室工作的人后,顺着他指引的方向走过去。

就见编辑部几张办公桌凑在那,三男一女很好认,她走过去。

对方正好抬起眼。

心领神会间,双方同时开口。

“你是苏雨编辑吗?”

“你是云梦?”

当初周云梦投稿给沪市杂志时,用的是真名。

双方同时点头,而后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苏雨站起身迎过来:“云梦,我们可算见面了。”

周云梦笑得眉眼弯弯:“是啊,终于见到我们漂亮的苏雨编辑了。”

苏雨一头时尚的乌黑卷发,鹅蛋脸柳叶眉,嘴唇红润像是涂了口红,特别有气色,也显得干练。

就是……好像在哪见过,很眼熟。

对方也打量着她,总感觉云梦很眼熟。

第99章 正文完

周云梦仔细回想了下,蓦然抬头问:“火车站油皮纸?”

苏雨几乎也是同时问:“火车站油皮纸?”

接着两人又是相视一笑。

周云梦想起来了,那大概是六七年前,她第一次来部队看林津平,坐火车回南城时路上碰到的,隔壁座那位明艳大方的女同志。

对方说,自己用筷子夹包子的法子,比起她用油纸皮包肉包子,还是差了点,夸赞她这个法子好。

对方临下站前,两人还互相道了声再见。

谁能想到火车站上匆匆一别的人,在之后居然机缘巧合地保持了将近六年的信件联系。

而这场信件联系,缘于周云梦主动写信问苏雨能否帮忙代买杂志,更缘于苏雨热情大方愿意帮忙买杂志。

近几年经常联系熟了,也会互相寄一下当地特产给对方。

这会两人坐下来,看着对方都忍不住感叹。

周云梦:“没想到这么巧,我们原来早在六七年前的火车站就见过了。”

苏雨点头:“是啊,更没想到咱见面一眼就能认出对方。”

“我能认出云梦你,是因为你长得漂亮,皮肤白得发亮,更因为那印象深刻的包油纸法子。我现在每回坐火车,都是用油纸来包包子、韭菜盒子那些,方便很多。”

周云梦笑:“我能认出你,也是因为当时觉得你明艳大方特别时尚。之后每次坐火车,再没遇到像你这样聊得来的人,自然一直记着你。”

她说的是实话,记忆或许会随着时间推移蒙上神秘的面纱,逐渐模糊,但只要有触发的机会,就会如清水冲刷过一样,记忆中的宝石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明媚大方的面庞逐渐与六七年前稍显青涩的面庞融合,多了几分风情。

而两人聊起天来,语气风格和这么多年信件往来差不多。

好友见面是好事,发现早在这之前两人就有过萍水相逢的缘分,更是惊喜。

说起当初那封结缘之信,苏雨笑:“我当时收到信就想,还是第一次作者和我说能不能帮忙代买杂志哎,她真的好喜欢我们家的杂志。我就有种自豪感嘛,毕竟多数文章也是我挑的。”

“另外我还挺喜欢你当初投稿的那篇文章,想着这事简单,就给你办了,还给你写了封回信来着。”

周云梦同样笑得杏眸微弯:“我当初就是抱着试试的心态问问,真没想到你能同意,直接帮忙寄了杂志回来。我当时看完回信就想,这编辑人也太好了吧,人热情大方还乐于助人。”

“你知道的,我很喜欢看你们沪市杂志,当时就那种心愿实现的满足,对你印象特别好。”

苏雨听了也高兴:“所以啊,后面我们经常联系,邮寄杂志就算了,还写信交流,后面互相分享特产来着。”

她和云梦聊得来,在信纸上能感觉到两人很多看法都是不谋而合的。她也从信件来往中,从云梦那获得不少灵感,用于杂志策划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两人写信尚且有话题聊,这会见面聊起来更是停不下来。

苏雨这会工作不忙,同事望过来她还介绍说,这就是之前我提的那什么策划方案的建议人,灵感提供者,这回过来交流的。

同事们立即表示,厉害厉害,你们继续聊。

苏雨领着云梦看自己平时工作的环境,再给她介绍沪市杂志从策划征文、选稿排版、打印刊发的流程。

周云梦直说这回可算是长见识了。

苏雨拉着她坐到自己工位旁,拿出最新一期杂志,翻到最后的征稿页面给她看。

“云梦,你以前说很少来沪市没办法写文章投稿,这个应该适合你。这是我们沪市杂志尝试推出的长篇小说连载专栏,就是说先投个一万字故事开头给我们,如果被选中了,之后都可以投稿给我们,每期分着章节来连载刊发在杂志上。”

“一个故事写长写短,除了根据作者创作意愿外,也和我们杂志社相关联,毕竟要看市场反馈。如果市场反馈好的话,那这故事自然是长长久久写下去的好。”

“我们杂志社算是下血本了,千字在十二到十六之间浮动这样子,每期大概刊登三千字。你看看征稿内容,还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内容,要是感兴趣的话,回头你写完寄给我好了。”

周云梦接过看了看,确实和羊城、深城那些杂志社的征稿内容要求差不多,这会全国普遍都是这些主题。

区别的是,别的杂志社是单篇收稿,这次沪市杂志推出的是长篇小说连载。

一旦被选中,这意味着每期得有一定量的输出投稿,不过沪市杂志半个月出一期,问题不大。

主要是给的稿费够高,连载的话收入稳定,且长篇可以写很久。

像周云梦之前在现代写网络小说,都是写中长篇,一本五十万字,甚至是八十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