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年代文的懒媳妇[七零](313)

许久,周云梦听到身旁绵长的呼吸声,睁眼看了下,这丫头已经睡着了。双手随意地搭在小腿上,没压着没碰着,她也就不管了。

隔着过道,周母也睡着了。

周云梦这才继续闭目养神。

转眼到了四点,估摸着快到时,周云梦喊醒身旁小姑娘。

宜宜迷迷糊糊,呜呜几声表示还没睡够呢。

周云梦凑她耳旁说:“马上就到站了,要到家了哦。”

宜宜瞬间精神一振,揉揉睡眼惺忪的双眼:“娘你怎么不早点叫醒我?”

“现在也不晚啊。”

周云梦接过周母递过来的暖水壶,递给宜宜:“来,先喝点水。”

宜宜接过咕噜咕噜喝起来。

周云梦见她彻底精神,午休了那么久,哪怕舟车劳顿,也够她到家和小米她们去村里疯玩了。

到站,周母和周云梦提着包裹,宜宜攥着娘的衣摆,她们走出车厢。

就见站台那边林大哥、林二哥推着自行车在那等着了。

宜宜当即举起手挥着:“大伯二伯!”抬眼看了下娘,见她点头,这才一股脑地冲过去。

林大哥、林二哥见着人也推着自行车走过来。

宜宜先跑过去,成功被大伯抱了下,被二伯摸摸头,笑得老开心了。

周母和周云梦紧随其后到。

林大哥、林二哥都单手扶着自行车,伸手接过包裹挎在肩上,轮着来,左右肩都背上。

周母说:“这两个包裹我来背吧,小梦你待会抱宜宜。”

大家都应好。

到了这边,宜宜走路都一蹦一跳的。

出了火车站,林大哥载着周母,林二哥载着周云梦和宜宜,回家。

第91章 读书

从市里到县里,出了县城穿过竹林泥路,一切都是熟悉的风景。

不光周母和周云梦熟悉,宜宜每回往返部队和老家,走过无数次这条路,也是熟悉的。

都说小孩子忘性大,五岁的孩子稍微记事点了,宜宜又是其中比较聪明的,因为特喜欢老家,哪怕几个月走一次这条路,走的次数多了,常记常新,自然也就熟悉了。

到了林家。

除了在厨房里忙活做菜的林大嫂、林二嫂,林父林母以及四个孙子孙女都在厅里翘首以盼。

小米来回踱步:“宜宜怎么还没到啊?”

山茶更沉稳了:“哪有这么快,四点多到火车站,再过会应该就到了。”

石头挥挥手拦着妹妹:“你好歹也是个读二年级的人了,能不能安静会?老师前天还和我说,你上课老是爱扭头和后桌同学说话,让我管管你呢。”

小米不乐意了:“老师怎么什么都找你,有个哥在同个学校就是不方便。我扭头和同桌说话那是因为老师说的那些早就会了,咱都学过了。”

虎头乐道:“嘿,还好姐没和我一个学校过,不然老师肯定天天找她。”

山茶笑:“咱虽然不在同个学校,但你学校里的老师我可都认识,哪天我去问下你成绩,老师肯定啥都跟我说。”

虎头气急:“你——”

虎头:“姐你这就过分了!”

林父林母原本着急盼着亲家母、老三媳妇、宜宜回来,这会被孙子孙女的一番吵闹反而给逗乐了。

从三年前年底恢复高考后,县城停了许久的初中高中都重新开学了,村里的小学也重新办了起来。

家里商量后,都同意由公中出钱,送四个孩子去读书,年纪大要去读,年纪小更要去读。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的好处他们在老三夫妻俩看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

当年老三就是沾了读过高中的光,刚进部队就作为那批识字的去培养,后面上军校培训那些,也是和这个有关。要没前面的基础,哪来后面的培养。

老三媳妇更加是这样,高中毕业有文化有本事,在家里动动笔写文章就能赚钱,更是利用此和同学打交道,和同层的邻居处好关系。

所以老头子老太太想得通也有决心,得让四个孙子孙女都去读书,能读到哪算哪。哪怕不像老三夫妻俩那么有出息,能识个字也是好的。

三年前,山茶年纪到了,直接跳过小学去县城初中。

当时学校组织了一场考试,山茶这孩子争气,以前跟着她三婶读书,后来自个抱着她三婶给的书学,掌握了不少知识,考出来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

就这样顺利入读县城初中。

村里小学就没有组织考试了,不管有没有基础,只要到了年纪,爹娘又愿意出钱,该读几年级就几年级。

虎头读三年级,石头读二年级,那在班里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林父林母可有脸了。

那会小米才四岁,没到年龄,就在家待着玩。大人们上工的时候就跑去学校玩,等哥哥们放学。

村里小学重开,村里人想法各一。

有些人知道学习的好,家里条件也还能顶得住,就愿意花钱送孩子去上学;有些家里出不起这个钱,或者地里缺劳动力,再是不认为读书好的,就没送孩子去上学。

毕竟半大小子都能赚工分了,去上学要花钱不说,家里赚的工分还少了。

小学刚开课那阵子,村里老太们聚在一起讨论来讨论去,又是好一阵子的八卦,聊得最多的是林家。

像村支书、大队长、会计家送孩子去读书多正常,林家也正常,毕竟家里老三夫妻俩都是有文化的人。

特别是云梦,能写文章赚钱,厉害着呢,村里不少人乐意送孩子去上学,也是受了这个鼓励。

这些老太兴奋聊的是,林家把三个孙子孙女都送去上学了,小的那个没去是因为还没够年龄。

我滴个乖乖啊,像大孙女山茶都十二岁了,去地里干活是一把好手,再过几年都能嫁人了,还去上学啊?

两个虎头石头是男娃还说可以培养下,但家里一下子少了三个小劳动力,林家工分不知道要少多少。

村里婆娘们的讨论林父林母自然知道,林大嫂、林二嫂两对夫妻也知道。

对此,有回林母碰巧听见她们在聊,就当面直说了:“我们家山茶爱学习,管她几岁都要供着去上的。她直接上初中,入学考还拿了全校第二名,我们家高兴着呢。”

“三个孩子去读书的事,花多少钱少多少工分,那都是能接受的。反正我和老头子这把老骨头还能干,他们爹娘也乐意支持,大家就由着我们去吧。”

其实村里人之间说话多少留点情面,这抬头不见低头面的。但该说的还是得说,林母不说,说不准这些人能把话说成什么样,她们大人不在意,孩子要不小心听了难受。

林大嫂在村里听了这些话,也是照样回几句的,不痛不痒,但起码让人知道个态度。

林二嫂那么温柔和善的人,也会为了儿子还有山茶侄女说几句话。

没过多久,村里就没人说林家送三个孙子孙女去读书的事了。

而后随着学校期中期末考试,林家三个孩子亮眼的成绩,也让村里人津津乐道。都说,怪不得林家人这么舍得,孩子是个学习的料,那肯定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