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年代文的懒媳妇[七零](31)

这年头村里建房子都是同村的人帮忙,谈不上给工钱,但中午那顿饭肯定在那边吃的。

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同村里多是亲戚出力帮点忙,还能给家里省顿粮食。

而且现在不去帮忙,到时候自家如果要建房子也很难喊到人帮忙的。

周云梦明白,点头表示知道了。

至于周三哥,周云梦觉得他是个机灵懂变通的,也肯出力。

上个月她回周家和周母随口说了句林家大哥二哥都跑去修水库那干活赚钱的事。

周三哥听了心动,问完那边还招人后,和娘还有媳妇打过招呼就跑去那边干活了。

周大哥周二哥也知道这件事,但他们没去,这会选择在村里帮人建房子。

各人的不同选择罢了,说不上哪个好。

周云梦问:“那五个孩子呢?”

周二嫂:“都在外面玩呢,跟皮猴子似的。”

倒是周三嫂说了句:“多亏了小姑你前阵子拿肉回来给大家补了几顿油星,孩子都长壮实了些,要不然哪有力气这么皮。”

她对这个小姑印象好了很多,不管是之前的肉,还是自家男人受启发跑去修建水库能多赚点钱。

等回头赚了钱,交给娘是一回事,夫妻俩多少也能攒点。

周大嫂和周二嫂一听撇撇嘴,马屁精。

她们倒没说话,这段时间见过小姑回来几次,也都说了话。

她们发现,这个小姑嫁人后比之前厉害多了,看着现在说说笑笑的,比之前不对她们笑的时候还让人忍不住客气。

人有本事弄肉买鱼回来,上次还从婆家端了碗饺子过来,那在婆家地位得有多高啊,不简单。

而且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她们对现在这个小姑印象也还不错。

周母看着这三个媳妇和闺女凑一起就来气,想到她们之前看不惯闺女让干活的事。

这会还不会看脸色,闺女好不容易回来,娘俩想说些体己话,都不知道给自己回屋去。

小梦进来这么久还没和她说几句话呢。

不过虽然不耐,周母还是忍着。

小梦和三个嫂子关系好点,哪怕只是表面上,以后说不定有用得上的时候。

这段时间托小梦的福,隔三差五也能吃上一顿肉或鱼。

周母每回都给儿子孙子孙女念叨:你妹/你姑对你真好,你要记得她的好,以后要对你妹/你姑好,能帮的时候尽量帮。

效果还不错,儿子和孙子孙女都记着呢。

就连三个儿媳妇,多少也有点变化,起码知道小姑厉害,得客气着。以后说不定还有什么能指上小梦帮忙的,枕头风肯定是不敢吹了。

周云梦也就简单和三个嫂子寒暄下,这会掀开竹篓上的粗布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

“家里包了肉包子,我拿了五个过来,娘吃两个,剩下三个给五个孩子吃。”

她把那反扣的盘子拿开,露出里面的五个白面包子,溢出的肉汁染着面皮格外诱人。

“大嫂,你们晚上把这肉包子热了给娘和孩子吃吧。”

不用上工时,都是家里三个嫂子轮流做饭,周母就不做饭了。

周大嫂接过盆子见着里面的肉包,心里又惊又馋。

周二嫂和周三嫂凑过去看,这可是白面肉包子!

小姑往娘家一拿就是五个!

虽然没她们的份,但有孩子的份啊!

周母心里肉痛,这好东西小梦咋就不知道留着自己吃呢。

但这会小梦话都说了,那盆肉包子也到了三个儿媳妇手上了。

周母:“你这孩子怎么老是惦记着我,对五个孩子也这么好,什么好东西都往娘家拿,下次可不许这样了。”

周云梦知道周母什么意思,配合着:“知道了娘,我这不是想着有什么好东西都拿回来给您尝尝吗,”

“还有大壮他们是我哥的孩子,还没吃过肉包子呢我就想让他们都尝尝。”

周家三嫂子听着,虽然知道婆婆是刻意点她们,小姑的话大概也是说给她们听的。

但有人空口说大话,有人做了事只不过把事说得更好听而已,婆婆和小姑都是后一种。

之前的肉和鱼她们都吃了的。

肉包子晚上孩子们也能吃。

这白面包子多难得啊,就像婆婆常说的,谁家小姑这么好嫁出去后还时不时拿好东西回娘家来。

肉、鱼、饺子,今天的肉包子,哪样拿到外面去说都是惹人羡慕的。

婆婆一个人能吃多少,最后多数都落到她家男人和孩子肚子里去了。

对孩子好,她们也高兴。

所以周家三嫂子听着这些话,心早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点认同了。

这会真心实意地念着小姑的好呢。

周云梦拿出竹篓里那一麻袋,敞开让三个嫂子都看到里面白花花的米。

这回递给周二嫂。

“嫂子,这里有五斤精米,你们回头煮饭的时候掺和着煮,这样子饭也没那么咯喉咙,也软点,对娘的牙口好。”

听听,这说的什么话,这闺女对娘可真好,都讲究起掺和精米软点对牙口好了。

周家三嫂子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想。

不过这是好事啊,煮饭掺多点精米,那饭煮出来可是一家子一起吃的。

对大家牙口都好。

见竹篓空了,周大嫂:“那小姑你和娘先说会话,我把肉包子拿回厨房放着。”

周二嫂:“我也把这些精米拿回厨房放着。”

周三嫂脑子一动说:“我去村里喊大壮他们回来,小姑来了他们肯定想见见你。”

说完转身就走。

周大嫂和周二嫂看不惯她这样,两人进了厨房。

一个把肉包子放锅里,盆子待会小姑要拿回去的;

一个把精米放到小点的瓦瓷缸里,里头也有半缸精米,是前段时间分的。

五斤精米倒进去,顿时整个瓦瓷缸有六成满了。

她们俩嫁过来早,彼此之间虽然有摩擦闲话,但周三嫂是后来嫁进来的,之前像小姑的事也不和她们一条线,惯会装好人。

所以她们俩关系要比和周三嫂的好。

这会先吐槽了下刚才周三嫂的讨好行为。

又说起这肉包子和五斤精米。

再联想之前那些事,周二嫂心里有个大胆想法,这会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你说,娘之前对小姑那么好,供着读到高中毕业不让上工不喊干活的,是不是就想着让小姑嫁个好男人,之后念着娘家补贴娘家?”

周大嫂隐约也有这种感觉:“要不是小姑高中毕业有文化林家人哪里能看得上,听说我们这姑爷在部队里都是当官的呢。”

“我就说哪有人放着儿子孙子不疼,光顾着疼闺女的。娘对小姑越好,小姑就越惦记着娘家,有什么好东西都不忘娘家。”

“娘天天说让孩子他爹和孩子记着小姑的好,这心里念着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跟做假的可不一样,小姑看着才会信,才会更加惦记着往娘家扒拉点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