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古典名著同人)[红楼+聊斋]我在红楼话聊斋(586)+番外

作者: 玄月扶摇 阅读记录

尤夫人虽然占了个嫡母的名头,但她和探春见面的机会寥寥无几,哪里会端着长辈架子管她?

倒是探春的生母赵姨娘挺上心,偏她又是个妾室,姑娘的终身由不得她做主。

惜春还小,暂且不论。

且看尤夫人的态度,也不是会拿世俗礼法约束女儿的。

平儿推了推她,“三姑娘的帖子都送过来了,你去不去倒是给个准话呀。”

“去,当然去了。你亲自写了回帖送回去,就说三日之后,我会准时赴约。”

平儿便笑道:“也不知道三姑娘这次又有了什么好主意?”

探春今年还不到十岁,就能独立创办一个诗社,并且还招募到了好些对诗词之道有意的人入社。

除了她本身的天纵之才外,也少不了凤姐报社资源的扶持。

当然了,能说服凤姐给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倾斜资源,探春本身的人格魅力,也是无可比拟的。

※※※

等到了那一天,凤姐带着平儿去了约定好的茶楼,见到的却不止探春一个妹妹。

“哟呵,林妹妹和史大妹妹怎么也在这儿?叫你们几位都等着我,我可真是受宠若惊。”

林黛玉吐了瓜子皮,似笑非笑道:“凤嫂子还是这么贫嘴贫舌的,若是我和云妹妹敢让你反过来等我们,你还不把天给掀了?”

“哎哟哟,说不过,说不过。”凤姐摆着手正要坐下,却见黛玉身旁还有一个位置上摆着残茶,脸上便露出了抓包别人的笑意,“怎么还有人躲着我呢?叫我猜猜,林妹妹既然在这里,肯定少不了宝钗妹妹。说吧,人到哪里去了?别叫我逮出来了,大家脸上不好看。”

湘云冲她做了个鬼脸,“偏你多心。人有三急,宝姐姐出去更衣了,等会儿就回来。”

她话音刚落,便听见了宝钗含笑打趣的声音,“叫云儿说多心的,不用猜就是凤姐姐了。这可真是贵客难请,我们茶都喝一轮了,你这贵客才到。”

几位姑娘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凤姐挤兑的差点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索性她也是个能屈能伸的,见一对多抵不过,就赶紧认输讨饶,“好妹妹们,是我错了行不行?今日的茶钱都走我的账,算是给诸位妹妹赔罪了好不好?”

探春嬉笑道:“那敢情好,又省了一笔。”

几人嬉闹寒暄了一阵,终于进入了正题。

由于最初发起人是探春,所以还是由她开口,向凤姐说明了几人的想法,再一同商议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凤姐姐觉得,我们姐妹几个还算有几分诗才吗?”

凤姐正色道:“不是我袒护咱们自家人,你们几个年岁虽然不大,但无论是作诗还是写文,比好些大人都强呢。”

探春笑道:“既然是凤姐姐的夸赞,我就代表姐妹们愧领了。一个京城里,就能挑出我们几个有天分的,整个天下不知几个京城大呢,别的地方又岂会没有天分高绝之人?”

凤姐想到了朝中那些每年都会从各地涌来的女官,还有许多舍弃了女儿家的矜持,结伴到京城来碰运气的姑娘们,不由点了点头。

“三妹妹说的不错,天才英才何其多也!”

探出便问:“那凤姐姐觉得,若是我们联合举办一个全国范围的少年诗赛,会否引起轰动?”

“少年诗赛?”

“没错,没错,只准十岁以下的参加,不分男女。”湘云憋不住了,抢答道,“有三姐姐诗社杂志的名气,再加上你们报社通行天下的宣传,还怕不应者云集吗?”

凤姐眼光老辣,听见计划的雏形便眼睛一亮,脑子里几乎是瞬间就盘算出了两三个宣传方式。

“这倒是个好主意,谁想出来的呀?”

话虽然这么问,但她的目光却已经转向了探春。探春微微一笑,“这回你可猜错啦,是我跟二姐姐说话的时候,二姐姐打着棋谱随口提的。”

“二妹妹?”凤姐着实一怔,“她整日里不食人间烟火的,我还以为她要靠棋道成仙了呢,竟然还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探春道:“是我觉得诗社发展还是太慢了,就在她面前抱怨了两句。那天我带了一本唐代的孤本棋谱送给她,她急着研究上面的珍珑,大约是懒得应付我,所以才随口出了这么个主意把我给打发了。”

凤姐惊叹道:“这可真了不得了,咱们这位二姑娘,何止是胸有丘壑呀。”

探春脸上露出了骄傲之色,“那是。大伯母的娘家可是文官里的第一高门,家里的藏书比林妹妹家的还多。二姐姐打小就在张家读书,咱们听都每听过的孤本不知道看了多少。”

她只是替姐姐骄傲,随口说了几句,等散会之后,凤姐见了傅悠,也当做奇闻随口说了。

两个接力说嘴的都是无心之言,偏傅悠这个转了两道弯才听见的人动了意。

※※※

没过多久,发行全国的《京城周报》和一系列晋江出版社发行的杂志上,都打上了同样一条广告。

——诚邀天下少年英才,以诗会友。

要求很简单,只是年龄在十岁以下,把《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读通了的,都可以在当地报社投稿。

所有稿件皆会汇总到京城总部,由礼部尚书林大人为首的一众儒学名家,和《海棠诗社》期刊上公认的诗词大家们共同审稿。

接到的所有来稿,无论好坏,都会通过《海棠诗社》刊出,以示评选标准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海选稿里的前一百名,可以进阶第二轮评选,这一百人投的诗稿,不但可以刊登在《海棠诗诗》,《京城周报》上也会分出专门的版面刊载。

比起小众的《海棠诗社》,显然是《京城周报》的发行量更大,影响力更广,吸引力更足。

人生在世,所求无非名利二字。

太史公说的好: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作诗投稿这件事,除了一点笔墨费,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可一旦胜出写,却能获得巨大的声望。

如此一本万利……不,几乎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但凡是个会做诗的,谁不愿意来掺一脚?

在收稿的一周之内,全国各地投来的诗词有将近两万首。

如果不是征稿启事上明确规定了,一个人只能投一首,只怕收到的还能更多。

这是个大工程,整个出版社和海棠诗社,都前所未有的忙碌了起来。

他们一边筛选评定诗稿,一边按照来稿顺序,陆陆续续把那些诗词刊登在《海棠诗社》月刊上。

甚至于为了能把来稿尽量快地刊登完,原本一个月只出一期的《海棠诗社》,那个月硬生生出了三期,其中两期别的内容都没有,全是各地投来的诗稿。

虽然这些诗词的水平良莠不齐,但有诗赛的噱头在,还是有很多好事的人愿意买来看一看的。

如此一来,销量竟然暴增,得来的钱财竟勉强足够这次的运行经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