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古典名著同人)[红楼+聊斋]我在红楼话聊斋(475)+番外

作者: 玄月扶摇 阅读记录

不过这也很正常,随着万年县这个附郭县越发昌盛,京城中的贵族富户乃至平民百姓,有了空闲都喜欢到这边来游玩。

因为这里不但有高档的餐饮娱乐,还有许多平价的平替品。

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升斗小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几天之后,她留在国公府的心腹给她传来了两个消息,一好一坏,一生一死。

——伺候大老爷的李姑娘有了身孕,伺候二老爷的万姑娘滑胎了。

她下意识皱了皱眉,“这个老二家的……”

其实她心里也知道,这件事之所以会发生,不但是二太太王夫人的狠辣,二老爷贾政的万事不理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那位万姑娘以为攀上了贾政,贾政就会是她的依靠。

殊不知贾政自小习惯了别人的给予,任何人对他好他都觉得是理所应当,万姑娘对他的讨好,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既然是理所应当的,又凭什么找他要回报呢?

同样是男主人不靠谱,李姑娘遇到了一个大度的主母,虽然和万姑娘有相同的际遇,结局却截然不同。

“二太太是如何处理的?”

赖大家的禀报道:“因着万姑娘是二太太陪嫁庄子上的人,属于家生子,二太太照例赏了他们家二十两银子,又自己出钱买了一副好棺木将万姑娘发送了。”

史太君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你私底下再给他们家送二十两吧。”

好好一个姑娘,就这么没了。

而且二房发生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

“我记得,政儿身边还有一位周姑娘吧?”

赖大家的道:“老太君您没记错,的确是有一位周姑娘。那位周姑娘是个安分老实的,这么多年一直勤勤恳恳地伺候二老爷和二太太。”

这话说的,就属实昧良心了。

周姑娘是什么情况,又究竟是为什么沉寂,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仆人,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但因着主子们讳莫如深的缘故,这几年新进来的丫鬟小子们都不知道,还以为周姑娘天生就是个稳重人呢。

史太君微微点了点头,“如此勤恳侍奉主君和主母,也是个有功之人。

你回去告诉政儿媳妇,就说我说的,周氏安分有功,把她正式提做姨娘吧。”

赖大家的神色一凛,急忙恭谨地应道:“是。”

她明白,老太太这是在敲打二太太。

之所以选择周姑娘而不是别人,就是因为周姑娘早已年老色衰,而且没有生育能力,能提醒二太太要收敛,却又不会真正威胁到贾珠和元春。

赖大家的到来,给她带来了家里的消息。

等赖大家的走了之后,却有一个朝廷的消息从京城传来,整个万年县都沸反盈天,可见京城那边是多么的热闹。

——文宣部尚书敬王爷,正式把一个资历深厚的女记者,提为了六品主事。

虽然早几年,记者团队扩编的时候,就陆陆续续有识文断字的女孩子到文宣部去应聘做记者了。

但记者并没有正式的官职,就相当于衙门里请来的帮闲。世人也只是暗中嘀咕几句:女孩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那时候众人之所以没人站出来反对,一是因为此事是敬王主导的,二就是没有真正触犯他们的利益。

但是女子入朝为官,还一上来便是六品,怎不让人侧目?

这个变故的发生,也坚定了林如海要留在京城的念头。

原因有二。

一是林如海有种预感,朝廷将因此迎来一次变革,而变革往往意味着机会。

像他这种为父母丁忧的官员,虽然尽了孝道,维护了名声,但他原本的官职,不可能一直空在那里等着他,早就被人顶替了。

他想要重新回归体制内,少不得上下活动,从低一阶甚至三阶的位置做起,相当于重新再奋斗。

以上这些,是平稳时期的流程。

若是出现了变故,他便有了火中取栗的机会。

风险会有,可一旦成功,回报也是巨大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贾敏也劝他留下。

贾敏是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也是一个优秀的贤内助。

但从她为了办学,在江南撒下弥天大谎就可以看出,她骨子里并不是一个甘于困守四方内宅的人。

只是她年轻时世道如此,她也不得不遵从罢了。

但她遵从,却不想让自己日后的女儿,也重复这样枯燥的历程。

是的,如今还住在他们家里的辛八娘,曾经向他们夫妻透露过,等他们夫妻的女儿出生之后,辛八娘才算是功德圆满。

贾敏是知道自己将来肯定会有一个女儿的,她不想让女儿重复自己的命运。

所以她得到消息之后,就力劝尚在犹豫的林如海留下。

这些年,一切新事物的兴起,都是从京城开始的。这场变革若是开启,也只能是由中央到扩散到地方。

只有留在京城,才能掌握第一手动态,吃到第一波红利。

至于会不会因牙口不好而崩了牙,那就得看个人的手段了。

犹豫就会败北,努力才有希望。

事情也果然不出林如海所料,这件事发生之后,还没等到第二天,弹劾敬王的奏折已经堆满了甘露殿。

林如海也随大流上了一份,但他不是弹劾敬王的,反而还力挺敬王。

其实朝堂上所有官员都知道,敬王之所以敢这么干,背后肯定有圣人的支持。最起码也是和圣人报备过,得到认可的。

他们之所以弹劾敬王,也不是真的要把敬王怎么样,而是要通过弹劾这种方式,向圣人表达自己的不满。

一时间,京城内外,“牝鸡司晨”这个词,查重率不要太高。

林如海之所以敢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上书力挺敬王,当然是他认为圣人虽然仁德宽厚,却绝不是前朝孝宗那般的懦弱之君。

群臣联合,妄图携众意以挟君,必然会触怒圣人。

而圣人的手段,丁忧期间时刻关注朝堂的林如海,作为旁观者看得可太明白了。

圣人的反应速度也远胜以往,没过多久,林如海的推测便成了现实。

五城兵马司直接出动,按官职排序,把所有为此事上书官员的前二十名,全部缉拿归案。

罪名当然不是弹劾敬王,圣人还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阻塞言路。

圣人给出的罪名,就是煽动官员,蒙蔽视听,妄图挟众势以迫君。

“此等行径,与逼宫何异?”

这是圣人的原话,令人闻之胆寒。

就像是一盆带着冰渣子的凉水从头浇下来,未被缉拿的官员,那上头的热血一下子就冷却了下来。

只有冷静下来,他们才会认真思考:跟着那些大人物做这件事,对他们又有多少好处呢?

敬王不过是提拔了一个女官而已,就算是提拔一百个,又能影响什么大局呢?

只怕他们有生之年,女官的数量也不可能占朝堂总数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