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古典名著同人)[红楼+聊斋]我在红楼话聊斋(471)+番外

作者: 玄月扶摇 阅读记录

若是宅院太大,难免就有金销粉饰之嫌,在这地广天宽的映衬下,更多三分俗气。

史太君点了点头,“这个地方,倒是十分也适合养老。”

环境空旷,车马稀少,他们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了。

大约又走了两刻钟,马车停了下来,他们听见傅玉衡在外道:“老公爷,老太君,已经到地方了。”

鸳鸯上前掀开了车帘,有小厮摆好了条凳,扶着他们一前一后下了车。

这边傅玉衡早就让人送上了拜帖,已经有家僮在门口等着了。

因着他常来,这宅子又不大,里面的人都认识他了。看见他就笑呵呵地迎了上来,“侯爷,您可算是来了,老太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出门在外,肯定不能再喊老圣人,所以老圣人就变成了普通人家的老太爷。

傅玉衡和人寒暄了两句,又介绍了贾代善夫妇,三人便一起跟着那家僮入内。

这里的小院子都是最早的那一批,统一的三进。

只是后来,商业街的六层高楼兴起,老圣人看着那水泥建造的楼房新鲜,就让傅玉衡把他宅子最里面那一进推倒了,建了个三层小楼。

虽然楼只有三层,但老圣人想要的电梯也一并置办了。

建成之后,他自己住在三楼,二楼是棋牌休闲室,一楼就做待客所用。

放在后世来说,他的这套宅子的建筑,可谓是中西合璧,里里外外都透出一股既矛盾又和谐的感觉。

这一点,得感谢晋江出版社充当设计师的画匠们。

若非他们妙笔天成,建筑成品也不能出来这样的效果。

老圣人就在会客厅里等着他们呢,三人进去之后,贾代善夫妻二人立刻下拜,倒把傅玉衡衬得不懂礼数了。

老圣人道:“行了,都起来吧。”

又说贾代善,“从前也没见你这么规矩过,这会儿倒装上了。”

贾代善呵呵的站起来,就把老妻也扶了起来,“这不是久未相见,总得尽尽君臣之宜嘛。”

“哦?”老圣人笑了,“那我是不是还得赏你点什么?”

贾代善:“赏不赏的随意,只要心意到了就行了。”

老圣人哼了一声,“赏你二十板子!”

贾代善苦了脸,“若是早二十年,莫说二十板子,便是四十板子也不在话下。可是如今么……老臣可接不住了。”

“你个老匹夫,不是不服老吗?”老圣人笑骂了一句,给他们赐了座,“行了,都别傻站着了,还等我请你们坐下不成?”

傅玉衡夸张地松了口气,拍着胸脯道:“老荣公一来便大礼参拜,小婿思及自己以往的惫懒,当真是惶恐至极呀。”

玩笑归玩笑,该落座的时候,他却一点没含糊。

如今的老圣人早已不是当年的陛下了,放下了对皇权的眷恋之后,被他忽略多年的天伦之乐突然就成了香饽饽。

做臣子或许不是傅玉衡擅长的,但如何做晚辈,他可太知道了。

因此,老圣人退位之后,反而更喜欢这个女婿了。

见他耍宝,老圣人也不恼,反而瞪了贾代善一眼,“这个老东西,年轻的时候不见他有多规矩,老了老了,反而迂腐上了。”

行了一个大礼,被连着怼了两次,贾代善不由苦笑连连。

其实他哪里是迂腐了,分明就是因为征安南之前的兵权问题,深刻地意识到了君心难测的道理。

心中的敬畏多了,自然就难以维持曾经的心性了。

方才他还敢大着胆子和老圣人开玩笑,那都是因为对方已经退位了,自己也已归隐,牵扯不到家族晚辈了。

只是这些,他敢说吗?

但他不敢说,老圣人却偏要说。

“唉~”老圣人叹道,“我知道因为安南的事,你心里对我有怨……行了,别跪了,我不是要问罪于你,只是想着咱们老哥儿俩说说话而已。”

刚起身要跪的贾代善身形一僵,却还是讪讪地解释道:“老臣不曾怨恨陛下,只是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往太过自负无礼,心中愧对罢了。”

这话半真半假,说出来不过是大家面子好看罢了,老圣人如何听不出来?

老圣人无奈道:“行了,代善哥。如今你不是领兵的大将军了,我也不是太和殿上的君王了,咱俩和小时候也差不了多少了。不管有多少恩怨,就此一笔勾销吧。”

一声“代善哥”,就把贾代善拉回了很久以前的曾经。

那时候,他还是个十五六的小少年,老圣人也还是个五六岁的小娃娃。

那时候的太_祖刚刚自立不久,他也才被父亲从老家接过来,被安排做了小公子的伴读。

当时还是将军的太_祖之所以选中他,一是因为他们都是同乡,值得信任,有意让他跟着读书明礼,日后委以重任;二就是因为他自小天赋异禀,同龄人七八个都不是他的对手。

有时候打了败仗,大家一起逃窜,贾代善就把老圣人背在背上,跟着奶娘孙氏一起出逃。

小孩子不懂事,难免怕苦怕累,年幼的老圣人趴在他的背上,经常问他,“代善哥,咱们为什么又要跑?是爹又打了败仗吗?”

及至后来,太_祖有了稳定的地盘,他陪着老圣人在安全的大后方,老圣人就会问他,“代善哥,爹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昨天晚上,又看见娘对着月亮烧香了。”

贾代善是个大老粗,哪有那么多细腻的心思?

每次被问这些问题,都是绞尽脑汁地去想好一些的说辞,不想让这个弟弟太害怕。

奈何老圣人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凡的天资,简而言之就是不好哄,每一次都把他问得词穷。

虽然他十六岁,老圣人五岁,但两人是一起读书认字的,而且对方总比他学得快,让他这个大哥哥觉得,自己在弟弟面前很没有面子。

后来被打击的次数多了,他也就认命了:比不过就比不过吧,反正将来他是君我是臣,他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呗。

后来的很多年,贾代善都是老圣人手中最听话的刀,他剑锋所指,便是贾代善勇武所趋。

贾代善是一如既往的没太多心眼,这让老上人很满意,也很信任他。

可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的两面,曾经让他放心信任的优点,也会变成让他无奈气恼的缺点。

当他觉得贾代善在军中的势力过大,需要他退避三舍的时候,无论怎么暗示,这老东西就是个榆木疙瘩,始终不开窍。

如果不是顾及他荣国公的面子,早让人拉出去打一顿板子了。

突然有一天,贾代善上折子称病了。

那种惊喜,对老圣人来说,不亚于操碎心的老父亲看见儿子终于开窍时的欣慰。

但退位之后,老圣人回想曾经的种种,才发现对于这个问题,他本来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解决方式。

那就是直接告诉贾代善:老哥哥,我要平衡朝堂势力,需要你交出兵权,给其他人一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