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女赶海发家记(53)

“那行,我这就去让我奶跟我三叔收拾东西。”海珠不磨蹭了,她快步去她二叔家说一声,出来就去找村长,让他给村里人说说,大家心里也有个防备。

村长听到这个消息慌了,赶忙去找族里人商量。

海珠又去了魏金花家,“郑叔,魏婶儿,你们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永宁?我过去了借沈家的势租房住外面,你们若是过去,我们租两个相邻的院子。”

搬过去住那开销可就大了,魏金花犹豫了,说:“匪寇也不一定会来。”

“来了没命了,你收拾东西,我喊人把河里的船抬回来锁家里,明天跟海珠一起走。”郑海顺发话,活着才有钱花,现在不是抠搜的时候,他赌不起。

“明天还要撑船去码头,船别搬进来,去码头了花钱寄存。”海珠拦下他。

交代完了她就回家收拾东西,埋在米缸下的五十两金子挖起来带走,衣裳就简单地收拾两身厚的两身薄的。

“对了,二嫂,六哥之前把珠女送到村里来了,你们知道吧?”海珠问。

沈淮当即黑了脸。

沈二嫂也觉得头疼。

“带不带走?”海珠把这个麻烦抛出去,“她那个烂赌的兄长还活着?”

“哪有闲心关心这污糟事。”沈二嫂摆手,“我不管,小六惹的事该他哥操心。”

“小六救她一回还能管她一辈子?又不是卖给我家了。”沈淮拒绝揽事上身,“各有各的命,各有各的造化。”他不管,也让海珠别操心,“说到底她跟我们没关系,你操心她还不如操心你族妹。”

“小六就不是让人省心的,家里的丫鬟多半都是他救回去的,说他侠义心肠,他又没扫尾的能力,人救了往家里一丢不管了。”沈二嫂揽着海珠开玩笑说:“我这个小叔什么都好,心肠最好,就是惜弱太过,分不清好坏,这种男人当兄长是极好的,谁捡回去当夫君谁遭罪。”

海珠赶忙撇清关系,“我对他可没想法,谢二嫂提点我了。”

“是个聪明的姑娘。”沈二嫂哈哈大笑。

沈淮在一旁重重咳一声,没人理他。

事后他埋怨她嘴巴碎,胳膊肘往外拐,“六弟现在不开窍便罢,过两年万一对海珠动情了,到时候要是知道这一出,他恨死你。”

“恨我做什么,我说的是实话。人家海珠也不是个眼瞎的,小六这臭毛病不改,小心以后没好姑娘嫁他。”隔着墙,她听到村里人在讨论匪寇的事,有娘家在河上游的,都琢磨着要拖家带口回娘家住。她想到家里的婆婆,那是个挑剔,海珠要是看上小六,那苦头可不少。

念着海珠救了她孩子的爹,她得提点一二。

海珠正在跟五堂叔说挖地窖的事,他扬了下下巴说:“有人来找你。”

是珠女,她想搭船跟着海珠一起回永宁。

“回永宁的商船天天都有,你搭村里的船去码头就行了。”海珠纳闷。

“我兄长……”

“哎,我们无亲无故的,我没法多照顾个人。”海珠指着七嘴八舌满面忧虑的族人,“这些跟我有血缘关系的我都没能力照顾,你有家你就回,不愿意回就租房住。”

“可六哥说让你照顾我。”

“谁给你说的你找谁去。”她心想再见到沈遂要揍他一顿。

第35章 找个营生

村里的事后续如何海珠不清楚, 她次日一早收拾了家当先撑船把冬珠风平和老龟送去了码头,有齐阿奶在码头看着,她、齐老三和郑海顺又撑船回来接第二波。

门上落了锁, 撑船前海珠回头看了一眼。

“舍不得啊?”沈二嫂问。

“是有点舍不得。”村里民风好, 族人友善,若不是有危险,海珠不愿意搬走。搬离了宗族,去了外面可没有事事忍让你的人了。

住在海边以出海打渔为生的宗族尤为团结, 除非涉及生死, 口头矛盾都不会往心里去, 因为出了海,命除了握在自己手里,还握在同伴手里, 不定哪一会儿就需要对方施援手, 若是结仇那就是害自己的命。源于这个原因,村里平时挺和谐,吵架打架的几乎没有, 可能刚吵起来, 族里的人就出面调停了。

对内团结,对外一致, 她要是搬出去了, 日后跟其他人有矛盾,她就是一对多。

“年后还回来的。”沈二嫂劝慰,她转移话题问:“你怎么还要把海龟带走?放回海里不就行了。”

“那等我明年回来就找不到它了, 我出海的时候它都是跟我一起给我放哨的。”拐出河道, 海珠升起船帆,不用划船了她收起船橹坐在船舱里, 说:“老龟也是我家的一份子了。”

沈淮觉得这姑娘挺有意思,有时候成熟有时候又显得天真,跟小六有点像,脑子里成天琢磨的跟常人不同,这种人的日子不会无聊。

齐老三的船走在最后,他坐船舱里跟他二哥说:“以后我们就跟着大侄女混了。”

“那你可要听她的话。”齐二叔笑。

齐老三瞅他一眼,这说的像话吗?他是长辈啊。

三艘船在码头靠岸,郑海顺下船帮忙把齐老二扶到齐老三背上,他跟海珠去存船。

码头上的驻军也负责看守停泊的船只,一天十文钱,海珠交了一个月的船费,郑海顺也跟着交一个月的。

“一起出去再一起回来。”他说。

“郑叔,你有没有考虑过换个地方住?”海珠问。

郑海顺笑了,“不考虑,怎么?你想搬走?”

商船来了,海珠摇了下头,“走,排队上船。”

至于大几十斤的老龟则由两个男人抬上去,检查户籍的守卫木着脸看他们动作。

有沈淮在,船上的管事给他们安排了三间住舱,一路不受寒,说说笑笑半天就过去了。

在船上的时候海珠已经跟沈淮说好了出去租房住的事,下船了他就派人出去打听,不消半个时辰就租了两间相邻的小院,就在沈家的后一条街上,不愁安全问题。

海珠把行李放进去,喊了魏金花带着齐老三出去买日常用的东西,房子里有锅有灶没柴,柴要买,油盐酱醋少不了,花椒胡椒八角桂皮之类炖肉的香料也要买。海珠带来的东西少,买的东西就多,进了馆陶铺像是进货的,吃饭的碗、炒菜的盘、盛汤的钵,炖肉的罐,紧着可心意地买。齐老三拉都拉不住。

“我们就住一个月,对付对付就行了。”齐老三挎着大竹筐跟在后面劝,“木盆买这么多做什么?人一个龟一个不就够了?”

“洗菜的、洗脸的洗脚的、洗澡的、龟泡澡的。”海珠购物欲上来了,可劲地买。

“洗脸洗脚的两个就够用了。”

海珠不听他的,七个人哎。

买了一堆的东西,付了银子拿不回去,海珠还去码头雇了个挑夫把东西送回去。然后把啰嗦嘴齐老三打发了,她自己在街上逛。

至于魏金花,她看海珠掏银子肉疼,早走了。

受渔村被屠村的影响,有关系有钱的都搬来永宁保命,又加上快过年了,街上格外热闹,叫卖的小贩笑得嘴都歪了。

上一篇:飞升到了魔法界 下一篇:地球三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