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女赶海发家记(249)

丫鬟进来先把衣裳搭架子上,又递来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说:“安嬷嬷熬的汤,驱寒的,你喝了再多泡会儿热水澡,免得着凉了。”

海珠接过尝了一口,有甘草的味道,不苦,她趁热一口气给喝完。

“姑娘,可要我帮你洗头?”丫鬟知道海珠洗澡的时候不愿意被人看,她站在她背后说:“你靠在桶壁上,我坐后面帮你洗。”

“行。”她累了,懒得再动。

海珠后仰着头眯眼,丫鬟的动作轻柔,不像她洗头发时胡拽猛拉,还会按摩头皮,她舒服得几乎要睡过去。

头发擦干,浴桶里的水也不热了,海珠在丫鬟出门后也穿上衣裳出来,开门时一股花香扑来,她长吸一口气,浑身轻松地去吃饭。

都还在等着她,她到了菜才端上桌,侯夫人和长命已经用过晚饭,祖孙俩没进去打扰,坐在廊下逗星珠。

当脚步声走出来,侯夫人回头,她递过孩子,说:“夜深了,不留你们,早点回去歇息,提心吊胆一晚上,都累了。”

“好,伯娘,你也早点睡。”海珠说。

长命跟出去送客,一直送到大门外才进来,他跟着他祖母往后院去,路上说:“我小婶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是个心善又有主见的姑娘,你二叔能遇到她也算是运道好。”侯夫人送长命到卧房门口,嘱咐道:“早点睡。”

镇上大多数人已经睡下了,夜陷入了安静,夜深人静时,海边燃起了黄纸,吹过的海风染了火灰的味道,打幡的人一路走一路喊,喊在海上迷路的人回家。

守卫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当海边恢复了安静,火堆里的最后一点火星熄灭,一阵风袭来,轻薄的黑灰打着卷散向各处,又在午夜来临时,潮水淹没了沙砾中残留的痕迹。

当黑夜褪去,东边的天空升起朝阳,新的一天开始了。

“大嫂,我问一下,海珠是住在哪一家?”

提着便桶的妇人往巷子里指,说:“门上用黑炭画了三只猫的那家就是,你们是?”

“昨晚被救的几户人家。”

八个渔民挑着担,他们准备了谢礼敲响海珠家的门,见海珠就在院子里,他们纷纷放下礼筐,又是一番真情实意地感谢。

“家里不缺这些东西,你们拿回去吧。”海珠说。

“这是我们的心意,你一定要收下,不止你,还有沈参将,我们正要给他送过去。”带头的男人说。

见状海珠不再说什么,她送他们出巷子,叮嘱说:“往后再临近禁海期了,你们别再往远处跑,就在浅海撒撒网得了。”

“是,吓了一次就长记性了,以前总是仗着胆子大心怀侥幸。”

出了巷子,海珠没再送,她站了一会儿拐回来。

“海珠。”二旺奶端一箩肉包子快步走出来,“我今早蒸了包子,蒸的多,你端一箩回去尝尝。”怕海珠拒绝,她把竹箩塞过去就走。

海珠看了看热气腾腾的肉包子,道了声谢高高兴兴端回去。她刚到家没一会儿,对面的邻居从食肆买了早食又送一篮子过来,对面的邻居刚走,巷尾住的一个男人又提了两只活鸡送过来,他说他昨天在海上要不是听到锣声,回程的时候可能会粗心大意掉进漩涡里。

“开官船去海上是沈参将下的命令。”海珠解释。

“是你跟你三叔回来报的信,你又跟船去带路,我听同船的兵卒说了,你还抱着龟下海听声辩位,很危险的。”男人说完扔下活鸡就走。

海珠怕还有人再上门,她连忙去关了门,送来的饭再加上锅里熬的粥,一顿还吃不完。

第176章 露天聚餐

经由海上漩涡一事, 禁海期提前了五日,渔民不能再出远海,船也要在五日之内搬离海湾。

守卫敲锣通知后, 租齐老三渔船的那个渔民上门去退租, 去的路上他想了想拐进布庄扯几尺花布,出来了又去猪肉铺买二斤猪肉,付钱的时候他闲聊道:“今天的猪肉卖的挺快,就剩半拉肋骨了?”

“都买走了, 这是第二头猪了, 估计多半都进了海珠的家里。”猪肉佬往外看, 玩笑说:“沾了她的光,我今天的生意红火,待会儿我也凑热闹送几斤肉过去。”

“我也是给海珠送去的, 我听人说她为了不错过求救的人, 抱着养的海龟跳船趴在木板上被船拖着走。”租户啧啧道,都是出海的渔民他明白其中的危险,那个时候坐在船上的人都害怕, 她还敢下海, 那是真在赌命。

“那你快去,我数了数, 最少已经有三十个人过去了。”猪头佬说。

男人提着肉拿着布, 出了街拐进巷子,他还没走进青石巷就遇到大声说笑的熟面孔,都是经常出海的, 大家伙都脸熟。

“你也去海珠家?”对方问。

“哎, 她在家吗?”

“在家,快去。”话落他又昂首挺胸往外走, 路上看见眼熟的人就搭话:“好些人买了谢礼给海珠和沈参将送去,我也去了,你去了吗?”

“去了,我住的近,一早就去了,去的时候她关着门不要,我就把东西放门外了。”

此时海珠家里的院子里堆着各式的东西,拿去街上摆摊,在她的摊子上能把吃的喝的穿的荤的素的买齐了。她已经放弃挣扎了,坐在院内每逢进来个人她先道谢,来道谢的人一愣,满腔琢磨好的话噎了一下愣是忘了,东西放下再夸几句谢几句出门离开。

“又来人了——”巷子里的孩子扯着嗓子大声喊。

“来人了。”长命一溜烟跑进来,他跟风平充当海珠的左右护法,站在身后守着。

胡三郎被冬珠迎了进来,他笑眯眯的,在一帮小孩的围观下他觉得挺有面子,东西放下了说:“齐兄弟,禁海期提前了,我来还船,你跟我去海边检查下你的船。”

家里的确用不上他,齐老三跟人出门。

他们刚走,巷子里孩子的声音又起,沈遂多看了两眼,问:“这是在扮演通传的小厮?花里胡哨的。”

“你不懂,可好玩了。”红珊说。

沈遂的确不懂,但他能想象到海珠的尴尬,看见冬珠和潮平面带微笑地迎出来,他走进去看到海珠脸上木然的笑。

“哈哈。”他大笑两声,视线扫过院子里摆的东西,说:“你比我收的谢礼多是怎么回事?”

“大概你是顺带的。”海珠又高兴又为难地看着地上的东西,鸡鸭蹲在地上拉屎,猪肉堆在筐里,还有水嫩嫩的青菜和自家晒的鱼干蚝干,墙角竖了五把扫帚,扫帚边上放着个竹篮,竹篮里放着洗锅的竹刷,这些都是渔民送来的。

“这些你打算怎么处理?”沈遂问,“我那里也有不少,我都给你拿过来,我明天就走了。”

“行,那你拿过来吧,这些能吃能喝的我做成菜,傍晚的时候在巷子里摆几桌,谁愿意来谁过来。”

天热,肉就是腌了也搁不住,大家为表心意送了谢礼,海珠也不缺这些东西,索性再摆几桌席,吃吃喝喝大家都高兴。

上一篇:飞升到了魔法界 下一篇:地球三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