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女赶海发家记(212)

“胡思乱想什么?你舍得离开我,我还舍不得离开你们呢。”海珠伸手给她抹掉眼泪,“我离嫁人还很早很早,我们还住在一起,以后就是嫁过来了,你们也跟我一起过来,我们做邻居。”

冬珠不想哭的,就是管不住眼泪,她用袖子抹去眼泪,缓了一会儿还带着哭腔说:“那行吧。”

“怎么越大越爱哭了?走了走了,我带你去逛书铺。”

姐妹俩在书铺里晃了半个时辰,又去茶楼吃茶点听评弹。打听到府城有个书院,海珠下午让下人驾车送她去书院,到了才发现书院里空空荡荡的没有人,不仅没有学子,连夫子也不在。

“禁海期的时候开课,其他时候各有各的事忙,学生凑不齐,索性就停课了。”打理书院花草的豁牙老头跟海珠说,他瞪着混浊的老眼打量她,问:“可是要送你兄弟来念书?禁海期再来,这时候做点什么不好?别耗在学堂里听天书。学了忘,忘了学,年年都在磕磕绊绊背那几本书。”

海珠失望而归,次日她让府上的下人在府城寻找能写会读的女子,两天后,府上来了十二个识字的人,七个未嫁的姑娘,五个已婚的妇人。她问这些人可愿意离开府城去官塾教书,只有两个姑娘愿意试一试,剩下的十个人海珠也没放她们离开,而是给了新职务,她们十人两两组队,每月排班跟船去各个码头上的官塾巡查。

做完这些事,海珠带着冬珠跟韩霁去岛上看砗磲。砗磲剥去了外层的壳,波浪形状的纹路还在,内里被打磨得光滑,如瓷器上了釉一般温润,又像珍珠一样夺目,通体乳白,配着一只佛手,的确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

“喜欢吗?”韩霁问,他绕着砗磲走一圈,说:“我有意让工匠把佛手改个样子,你喜欢什么样子的?雕个龟?到时候搬进将军府里,盛上水可以养龟。”

“养龟?”冬珠回神,“你家又不缺池塘,你用这个来养龟?这不就像拿金纸擦屁股。”

海珠憋笑。

“我只是打个比方。”韩霁被逗笑了,继续说:“这么大的东西,放哪儿都碍事,到时候可以铺上被褥给你当床睡,你要不要?”

冬珠心动了,她比划着说:“两半壳,我跟我姐一人一半。”

“行,等你嫁人的时候给你当陪嫁抬过去。”韩霁点头,他跟工匠说:“找管家要些好木头打个合适的床撑,做两张床。”

冬珠高兴了,她兴致勃勃跟工匠讨论要打什么形状的床,韩霁趁机拐走了海珠,这几天有冬珠霸占着她,他一直没找到两人独处的机会。

“我们的婚事你没有觉得勉强吧?”他一直想问这事,“你不是看在我爹娘的面子上才答应这桩婚事的吧?”

“有区别吗?”海珠问。

“当然有,对我不公平。”

海珠白他一眼,“得了便宜还卖乖。”

“你是喜欢我的吧?”韩霁拉着她躲到一棵树后,凑近了问。

海珠仰着头靠在树干上,不言不语地看着他。

韩霁在她的目光里退却了,他退了一步,自问自答道:“也是,以你的性格,你要是不喜欢我就不会答应这桩婚事。三月初六是好日子,初六的早上我送我娘和媒人上门提亲,你记得在家等着,别跑了。”

这下海珠点头了,“我明早回去,你送我们回去。”

“姐——”冬珠看不到人大喊一声。

两人从树后走出去。

……

离三月初六还有近二十天,海珠回去后把消息告诉了家里人,隔天就带着齐老三出海采燕窝,丝毫不受婚事的影响,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有半个月没来燕岛了,这趟没带老龟过来,海珠也担心再遇到虎鲸,老龟要是再入鲸口,不定还有命能活。

但她一连大半个月都没看到虎鲸的影子,燕岛平平静静的,她每日跟着齐老三半上午的时候抵达,爬上崖顶采一个多时辰的燕窝,在正午过后太阳西垂的时候归家。

其间韩霁过来送了两回药,买在她家隔壁的房子也建好了,两座小院扒了重盖,院子里种上了花和树,桌椅板凳也添置了新的。

官船经商也有眉目了,消息已经传达到各个码头各个村落,这些日子渔民打捞的鱼获格外受欢迎,退潮的时候海边全是人,海鸟都没有落脚的地。往石屋林立的村落一走,家家户户院里院外晒满了咸鱼虾干蛤蜊干和贝肉,树枝上搭的都是海菜。

齐老三跟海珠每天回来的时候都是一路撒网,逮的鱼到岸上就被抢空,没人挑拣是死鱼还是活鱼。

第150章 虎鲸告别(推翻重写,看过的重看)

三月初五这日清早, 十艘官船从岛上扬帆起航,五艘往东去,五艘往码头去。官船刚靠岸, 码头上拥挤的小商小贩争先恐后递上路费, 连挑带扛的上船,各找地方存放商货。

打头的官船上载满了人和货先扬帆往西行,码头上剩下的行商登上第二艘船,在日头高升的时刻, 他们欢欣鼓舞地挥别相送的家人, 怀着发财的念头乘船离开府城。后面三艘空船紧跟其后, 五艘船相继离开,码头上空荡了许多。

“走了,回去了, 他们乘官船, 船上还有杀过匪寇的将士,指定出不了事。”老汉这趟送儿子登船出门是不忧心的,他还惦记着家里晒得海带, 推起木板车离开。

跟他相识的人一道离开码头, 回府城的路上遇到将军府的马车,他们推着木板车往路边走, 马车驶过撒下串着红绳的铜板, 他们赶忙放下手里的东西扑过去抢。

“少将军大喜,尔等沾沾喜气。”

“少将军大喜?”拾捡铜板的人抬头,纳闷道:“谁家的姑娘?怎么没听到音信?”

“前些日子我在街上看到将军府的下人出来采买, 好像是买了不少红布红绳。”有个婆子接话。

“哪家的姑娘?”

“这我不清楚。”

一行六辆马车已经走远, 有好事的人又拐去码头,沿路搜寻遗漏的铜板和花生桂圆红枣, 到了码头发现停泊在海湾里的官船已经走了,她打听道:“你们可知少将军要娶的姑娘是哪家的?”

“永宁码头的,说是去年还跟船出海剿匪了。”

“那个姑娘我知道,我家二小子回来说起过,说她下海潜水很厉害。”

“这么说来少将军夫人是我们广南的丫头?”织渔网的老汉闻言大笑,“少将军好眼光,我们广南的丫头可能干了。”

消息传开,众人议论一二也就放下了,各有各的事要忙活,忙起来了饭都顾不上吃,哪有心思琢磨跟自己无关的事。

傍晚时分,官船从满载而归的渔船中间穿过直奔永宁码头外的海岛,船上的车马上岛,只等明日天亮再跟着主人去提亲。

“这是海珠养的龟,它经常跟她一起下海,它在岛上就表明海珠今天没出海。”韩霁跟他娘说。

一旁的守卫动了动嘴,等将军夫人离开了,他才跟韩霁说:“海珠今天出海了,她这段时间每天都出海,早上不等退潮就走,傍晚退潮了才回来。”

上一篇:飞升到了魔法界 下一篇:地球三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