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女赶海发家记(185)

海珠点头,“是的是的。”

侯夫人瞪她一眼,“太医说的话你忘了?”

“没忘,不过我喜闻乐见。”海珠笑眯眯的,“我不怕不能生孩子,我就没打算生孩子。”

听到这句话的人除了个六岁小孩不懂其意,其他人都皱起了眉头,韩霁多看海珠两眼,问:“这跟生孩子有什么关系?”

侯夫人叹口气,把太医的话跟他说了,“你这丫头,我本打算去了广南留你在府上住,事事有丫鬟代劳,你好好把身体养好。”

“那不行,这样的日子我过不来,会憋死我的。”海珠连忙拒绝,“义母,我知道你是好意,不过我有我的日子要过,而且我早有意向不生孩子,我的身体不利于子嗣正合我意。”她趁机在这母子俩面前表明态度,若是不能接受这个事,他趁早绝了念头,别来招惹她。

“你……”侯夫人面色纠结,她看韩霁一眼,海边的姑娘都这么…大胆?狂放?

韩霁看着海珠思索一番,心想可能是她过早地担上母亲的责任,没到嫁人的年纪先早早当了“娘”,所以绝了生养的念头。

他嘴唇动了动,说:“饭好了,我们去吃饭,吃了饭趁早赶路,尽可能在天黑前抵达驿站。”

侯夫人:……

她想再说点什么,但被韩霁强硬地推走了,进了营帐,她吩咐老嬷嬷熬一锅姜汤分给众人喝。

一听姜汤这两个字,韩霁跟海珠连带老管家都是心里一寒。

“齐姑娘,夫人让老奴给你灌了一囊姜汤送来,你路上渴了多喝两口,发发汗,把寒气逼出来。”老嬷嬷把水囊递给丫鬟,暗中给她使眼色,可把海珠给看住了,别让她再碰雪。

马车动了,海珠靠在靠枕上拧开水囊闻了又闻。

“姑娘,你在闻什么?”丫鬟问。

“没什么。”海珠拧上水囊递给丫鬟,姜汤味冲,药下在里面就是狗也闻不出不对劲,韩霁连带侍卫在船上中招属实不能说没防备,天冷了日日都喝姜汤,谁也没料到那晚的姜汤掺了药。

前方的马车上,韩霁把长命给他爹抱过去,他换了鞋坐进他娘的马车里,压低了声音说:“海珠的事您别勉强她,她是苦过来的,去年她爹死了,不出一个月娘就改嫁了,给她撇下了一对弟妹,一个五六岁,一个十来岁。另外她二叔瘫了,还有个不会走路的儿子,从去年年末起,这一大家子就跟着她住了,她二叔的伤病是她操心治的,三个弟妹也是她在养。海珠这当大姐的也算是操着当娘的心,三个小孩日日在眼皮下跑,她估计过够了养孩子的瘾,也厌烦了,所以自己不想生了。”

“她现在才多大?往后后悔了呢?”侯夫人摇头,“这丫头,命可真够苦的。”

“她只是日子苦了点,命不苦,不过现在日子也不苦了,她家可热闹了,弟弟妹妹都喜欢她。”韩霁语气轻快,他带着不自觉地欢喜和淡淡的仰慕说:“娘你别看海珠年纪小,她经过苦难,是个非常清醒和有主见的姑娘,她果断大胆识轻重,更重要的是她知足常乐,不慕权势和富贵,经得起风雨,更耐得住平淡,她自己做下的决定就不会后悔。”

侯夫人意味深长地盯着他,自己养的儿子是什么性子她是知道的,如此全面的了解一个姑娘,绝不是一时半会心血来潮。

韩霁没得到回应,他抬头看过去,撞上他娘那了然的眼神,他眸色动了动,垂下眼默认了。

“哼。”侯夫人阴阳怪气嗤一声,“人家姑娘怕是没对你动心思。”

韩霁惊喜抬眼,“这么说来您不反对?您不反对我就去追。”

“我反对你就歇下心思了?”

韩霁笑笑,“那倒也不是。”

“救命之恩,以身相报,海珠是为了救你身体受了寒,一个姑娘在刺骨的河水里泡了一夜,就是她没意,你也该负责。”当听到太医说不利于子嗣的时候,她脑子里头一个想法就是若是度过了难关,就让海珠进自家门,不让她下半辈子受苦。

“若是十年前,我指定不乐意,但你大哥不到二十岁就死了,这次你跟你爹也险些没命,硬生生在阎王老爷面前露了面,我也想开了,一个人怎么活,命长命短谁也说不准,权势富贵,祖上荣耀,这些都是面子活,人快活最好。至于子嗣,你祖父,你曾祖父,怕是也想不到你爹这一脉险些绝嗣,下一代,下下一代,那不是我们该操的心。”侯夫人捻着佛珠隔着车门往前方看,继续说:“我们离了京,我还担心龙椅上的那位不肯放过我们,你没了子嗣也好,娶个寻常人家的姑娘,免得遭人忌惮。”

“至于我跟你爹,我们也有孙子养,膝下不寂寞。”侯夫人笑了一声,她踢了韩霁一下,说:“娘祝你得偿所愿。”

第131章 什么时候动的心思

风雪夜, 韩霁一行人进入小镇,落了雪结了冰的官旗硬梆梆地杵在马车顶上。驿站的驿丞和驿卒得到信急急忙忙跑出去,看清是安远侯的车马路过, 驿丞和驿卒脸上的热忱和恭敬瞬间变得真诚。

“可还有空余的院落?”家将下马问。

“有, 小的这就让人烧地龙。”

韩霁从后方的马车上下来,他走到头一辆马车旁边,车门开了,他倾身抱起他爹连着被子一起抱下马车。

“带路。”他朝驿卒示意。

一旁的人群里响起窃窃私语声, 海珠抬眼暼过去, 跟着侯夫人一起走进驿站。

驿站的后院有院落, 按照品级,安远侯一行人住进最宽敞的那进院子,丫鬟和嬷嬷放下行李就开始收拾, 床上的被褥换上自己带的, 茶盏碗筷也都是路上用的那些,香炉撤去换上从京中带来的。

海珠坐在椅子上看得目瞪口呆,她不惊讶侯夫人讲究, 她惊得是这些丫鬟和嬷嬷的麻利劲, 一柱香的功夫,她们就把三间房收拾得有了家的感觉。

韩霁带着家将铲扫车上落的雪, 拉车的马已经疲累了, 驿卒扛来干草,提来温水,末了还拿出上好的豆饼来喂马。

“少将军您去歇着, 这些杂事交给小的们来忙活。”驿卒上前说话。

韩霁掏出几角碎银子给他, 说:“这些马多喂些好的,夜里多添几次温水。”

“不不不, 小的不图这些。”驿卒摆手,不收他给的银子,“您去歇着,这是小的该做的。”

韩霁看了他一眼,收回了手。

“小的可要去请大夫?侯爷可还安好?”

“尚好,有府医跟着。”

“那便好,那便好。”驿卒松了口气,再次躬身说:“您去歇着,外面天寒,屋里烧了地龙暖和。”

夜已经黑透,天上黑漆漆,韩霁拎着灯笼回院子见驿卒在扫路上的雪,他摆手说:“不必忙活,下去吧。”

进门听见海珠的说话声,她站在门口望着天说:“我们广南的夜色可美了,只要不是阴雨天,漫天的星星,夏日还有流星划过,嗖的一下坠进海里。”

上一篇:飞升到了魔法界 下一篇:地球三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