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女赶海发家记(112)

“好。”海珠应了。

走在路上,风里的鱼腥味格外重,路上好些从海里挑水的人,走到巷子里,家家户户都敞着门在清理捞回来的鱼获。

齐老三刚挑了两桶海水回来,又忙着坐在院子里劈竹条,齐二叔也拿着小刀把竹节劈成细条,见海珠回来了抬头看一眼继续忙活。

“回来了,是你做饭还是我做饭?”齐阿奶问。

“我做饭吧,焖锅米饭,炒个青菜炒钵鱿鱼?”海珠放下网兜去洗手,“这些都晒成干?”

齐阿奶点头,“会有干货商来收,比湿货的价钱贵多了。”

海珠先去生火,锅里添上水,淘米的水篦下来洗菜叶,剥葱洗姜的时候冬珠端一箩鱿鱼进来,头里的内脏都掏出来了,就剩薄薄两层皮。

海珠闻了闻,腥味重鲜味也重,都是才死不久的,她挑了几只个头小些的打算白灼。

控米饭的时候,她单独舀了一瓢米汤起来,放至温热了把准备白灼的鱿鱼丢进去泡着。她先炒青菜,青菜起锅了再爆炒鱿鱼,鱿鱼肉嫩,葱姜蒜爆香后倒入鱿鱼片在油锅里走两圈就起锅装盘。

“饭好了吗?”风平探头进来问。

“好了,洗手摆桌子吧。”锅洗干净了,海珠舀瓢凉水进去盖上锅盖,烧水的空隙她调了半碗料汁,甜酒兑着老醋,舀勺秋油边倒边搅,有咸味了就罢手。

“锅里冒烟了,还要煮什么?”齐阿奶进来问。

“再煮几只鱿鱼,你们先端饭。”揭开锅底挑起泡在米汤里的鱿鱼放进开水里,沸腾的水平息下来,转瞬又开始冒小泡,水面也起了白色沫子。

不用盖锅盖,水开煮两滚鱿鱼就熟了,海珠用筷子挑起来装盘,端着料汁碗出去,说:“好了,开吃吧。”

一家老小都饿了,人坐齐了就端碗扒饭,鱿鱼片格外下饭,又嫩又鲜,嚼碎了满口的汁水,一起扒进嘴里的米粒都染上了鲜味。

海珠挟一只白灼鱿鱼沾料汁,醋酸掩盖了腥味,配着淡淡的酒味尤为开胃。她琢磨着哪天出海了,逮到活鱿鱼现煮现吃,那绝对是腥味最轻鲜味最浓的时候。

吃饱肚子继续干活,剖洗干净的鱿鱼乌贼和章鱼都丢在海水里过道水,海鲜用海水腌最够味。

竹条撑在鱿鱼上,绑上绳子挂在竹竿上晾晒,滴滴答答的海水先沥了下来,咸味晒进肉里,肉里的汁水腌了出来,又在灼热的阳光下黏在触足上。

乌贼个头大单独晾晒在杆子上,章鱼的个头最小,也最先在日光下干巴萎缩,晚霞满天的时候,它摸着已有二三成干了。

忙了一下午把桶里的东西转移到了竹竿上,天黑了又忙着抬竹竿进屋,海珠扫着地上苍蝇蚊子围着嗡嗡乱飞的碎肉内脏,心想明天太阳一出来,院子里就又腥又臭。

天都黑了,齐老三被她连人带车推了出来,他推着车去河里打水,连夜冲洗院子,嘴里不住嘀咕她瞎讲究。

“哪个渔家院子里没鱼腥味?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你还嫌弃起来了。”

海珠不理会他,他嘀咕他的,她该使唤还是使唤,天明了就让他把竹竿上悬挂的章鱼鱿鱼和乌贼挪到隔壁的食肆里晒,不然她做梦都是埋在咸鱼堆里。

齐阿奶撇嘴,等海珠不在家了,她跟二儿子说:“这点随了她娘,她娘也是个嫌弃鱼腥味的。”为了家里干净,宁愿把死鱼扔了也不晒咸鱼。

晒的鱿鱼乌贼刚有七八成干,干货贩子就推着木板车挨家挨户敲门收货了。于来顺也干起了这个生意,他找上海珠让她牵个线,青石巷的鱿鱼乌贼和章鱼都被他收走了。

海珠留了十斤的干乌贼,她琢磨着切成条先卤后炒看能不能成道菜,如果能成,她继续去海上打捞乌贼和鱿鱼,这些天海面上多多少少还飘着死鱿鱼。

有五只海豚在,它们总能找到最新鲜的,她跟在后面捡漏都能捞不少。

晒干的时候是海水腌,泡发的时候也是用海水,干硬的乌贼丢进海水里,海珠扣两个大碗压着,然后开始琢磨调卤汁。

乌贼干肉少,卤出来不会像卤猪肉一样汤水滋味浓厚,那么底汤就要下功夫,味重了会盖住乌贼的味道,味道轻了又压不住味。最后她去街上买只小嫩鸡先熬底汤,再佐以干鲍鱼提鲜,既有了肉味又保留了鲜味。

乌贼干泡发了,海珠先切片丢进去,再丢进卤料包。

风平见她盖上锅盖,边掂起火钳问:“姐,烧大火还是小火?”

“大火烧开,小火慢熬。”海珠坐在一旁看着他,手里划拉着树枝,随口问:“你要不要学认字?”

风平摇头,他挺忙的,没时间学那玩意。

“不识字小心以后变傻,被别人骗。”海珠说。

“你们都不识字,咱家也没有傻子。”

第78章 人豚合杀海鳗

海珠听到他说的这句话笑了, 也不再问他,以他这个年纪,可以不用考虑他的意见。

“你看着火, 我出去一趟。”她说。

“好。”风平应声。

海珠出了巷子去了沈家, 沈遂还没回来,她直接去找沈母,她也没兜圈子,直接说:“伯娘, 我听六哥说沈家有私塾?”

沈母点头, 她闻声知来意, “可是想让你小弟过来跟着老先生学识字?”

“是有这个打算,他天天跟着我摆摊烧火也不是个事,还是要识些字懂点理, 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海珠不想风平以后跟她三叔一样, 听话归听话,但少了些主见和胆识,人多了就想躲, 这样是不行的。

“我不指望他能靠读书出头, 家里的事也不能全丢给我,我的意思是让他下午过来跟着老先生读读书认认字, 往后如何端看他自己的意思。”海珠说。

“行, 我晚上跟你伯父说一声,你明天下午带他过来。”沈家在家里养了个老先生,只教自家的儿孙, 沈母跟海珠的想法差不多, 不指望儿孙在科考一途上有多大的作为,只指望他们读书明理, 心中有主见,出门不怂,见人不怯。

“私塾可以让姑娘进去吗?您也知道,我还有个妹妹。”海珠不好意思地笑笑,比起风平,她觉得冬珠更适合读书养性,冬珠在半懂不懂的年龄突逢家破父亡,性子有些尖锐,往后遇事容易钻牛角尖。

“行啊,我家的孙子孙女都是一起去私塾念书的。”沈母笑了,能让妹妹也来识字,她高看海珠一眼。

海珠松口气,“唉”了声说:“我不太会教孩子,冬珠和风平有老先生管教着,我也轻松了。”

正说着话,沈二嫂过来了,她进门说:“我从外面回来,路过青石巷闻到香味了,是不是海珠你又在炖什么?”

“香味儿出来了?那我得赶紧回去看看,伯娘,我改天再来看您。”

“也别改天了,炖的什么?出锅了给我送一碗来。”

海珠大声应了,快步跑了出去。

“年少的姑娘就是活泼,像条活蹦乱跳的鱼。”沈二嫂感叹。

上一篇:飞升到了魔法界 下一篇:地球三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