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悍女三嫁(68)+番外

“快,快,把这个给摆进去!”赵镇成亲,这当然是赵家的大事,上上下下都在忙碌。唯独赵镇觉得,有什么好忙的,她都嫁了两回了,难道还要把她当簇新的新娘子对待?

一想起这点,赵镇就皱起眉头。

“新郎皱什么眉头?阿侄?你可是因为要娶妻了,却不晓得怎么和妻子相处,这才皱眉?”赵镇身后响起打趣的声音。赵镇听的像是二叔赵德芳的妻子吴氏的声音,急忙转身对她行礼:“二婶,我并不是因为不晓得怎么和妻子相处,我只是,只是……”

吴氏已经叽叽咕咕笑起来,赵德昭和赵德芳之间年龄差了好几岁,赵德昭又是一成亲就生了赵镇,因此这位二婶大不过赵镇七岁,在别人家还能算是年轻媳妇。因着性情活泼,也很讨杜老太君的喜欢。

此刻吴氏这样笑起来,赵镇的脸更加红了:“二婶,我并不是……”

吴氏一副,没关系,我是过来人,晓得你害羞的神情,只对赵镇道:“得,我也不和你说了。二叔那边叫你呢,说给你寻了幅好画,要你亲自过去拿。”

赵镇喔了一声就要准备告辞,见他去的方向,吴氏赶紧喊了一嗓子:“哎,不是你二叔,是你二叔公。”赵镇回头瞧一眼吴氏,无奈摇头,自己这位二婶,还真是爱和人开玩笑。

见赵镇往另一边走了,她的丫鬟才道:“县君,若是这位小娘子进门,那这家……”赵德芳并不爱打战,反而喜欢舞文弄墨,因此在翰林院挂了个闲职。吴氏身上也有诰命。

“有什么这啊那的,还不是该怎么过怎么过,最好把这家计给接过去,我这么些年,累的慌。谁家媳妇一进门就当家的?”吴氏浑不在意,她的丫鬟已经急了:“可是,可是……”

这话怎么听起来那么不好,吴氏原本以为自己丫鬟就顺口说说,可听着这话完全不对,转身看着自己丫鬟,眼神凌厉起来,她虽爱开玩笑,但也是掌家那么多年的人,丫鬟被她一瞪就有些害怕,吓的立即跪下:“县君,是我那日听北府的人说,说等到胡大娘子进门,老太君定会把这家交给胡大娘子当,我们这些人,就没这么风光了。”

北府就是荣安郡王府,也就是赵匡义的府邸,两边只隔了一道墙。

北府的人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吴氏觉得这事有些不对,但她并不会嚷出来,只是道:“我权当你人年纪小,糊涂,若再让我听到这样的话,你也不用在我身边服侍了,从哪来的,就往哪去。”

吴氏身边的位置,自然是一等一的好位置,这丫鬟也是用了许多心力才得到的,此刻听到吴氏这样警告,当然不敢说一个字,战战兢兢谢了恩,这才起身。

赵镇到了荣安郡王府,管家立即上前相迎,没口子的恭喜着他。

赵镇晓得这是要赏钱,拿出一个荷包:“你们拿去分了吧。二叔公在哪里?我方才听二婶说,二叔公要寻我。”

管家谢过赏才道:“郡王在书房呢,他近来越发爱这些书啊画啊,还说什么,当世词人,成就最高的乃唐国主,只恨不得一见。”赵镇笑着道:“二叔公果然越来越不像先前了,只是送给我画,又有什么意思,我又不好这个。”

“这怎么说呢?您不爱,可难保那位大娘子爱啊!”听管家提到胭脂,赵镇真不晓得该做何表情,只淡淡一笑就进了书房。

赵匡义正背对着他,欣赏一幅话,他也快六十了,不过这些年养尊处优,比起原先在战场上拼杀时候,要白胖了些。听到赵镇进来,赵匡义并没转头,只是道:“阿镇,来来,来和我一起瞧这幅画,这画让我想起当初和你祖父并肩作战时候。”

赵镇应是后走到赵匡义身边,不过赵镇怎么都瞧不出这画妙在哪里,只觉得这画云里雾里的。赵匡义却看了许久,这才伸手把这画卷起,递给赵镇道:“你什么都不缺,你成亲我也想不出送你什么贺礼,幸好见到这幅画,想着你是你祖父的长孙,很该给你。”

赵镇忙行礼谢过,把这画揣在怀里才道:“听的管家说,二叔公想见一见唐国主,只怕再过些年,就能如愿得偿了。”

如愿得偿?赵匡义的眉头挑了挑,接着就叹气:“可惜了,我已经多年不上战场了,不然这样的事,岂不快哉。”

赵镇不敢打扰他,只是用手挠一下鼻子,赵匡义又唔了一声:“不过你外祖父能做这件事,很好。”

赵镇恭敬应是,也就告退出去。赵匡义看着赵镇的背影,眸色渐渐暗了,天下之事,哪是这样简单?

赵镇去给符夫人问过安,又去见了几位堂房婶娘,也就带着画回家,让人把这画挂在房里,只是怎么都瞧不出什么妙处,也实在太着恼了。

日子一过起来,就跟风吹过一样,很快婚期就到了,赵家送去催妆礼,胡府那边也把嫁妆发来,近些年日子渐太平,京城的嫁妆也不像前些年那样简朴,开始往奢华处走。

胭脂当初的嫁妆之外,又添上了许多东西,因此这幅嫁妆,看起来也耀的花人的眼。只是这样的嫁妆,还是挡不住有人的嘲讽,就不晓得这一回,胡家大娘子,要过多长日子,会被赵家休出?

胭脂坐在轿子里面,总是嫁过两回的人,并不像别人一样担心害怕,外头鼓乐喧天,轿子慢悠悠地转了许久,终于停下,胭脂晓得,这是已经到赵府了。

轿帘已经被掀起,喜娘笑着把盖了盖头的胭脂给扶出来,又往她手里塞了一段喜绸。胭脂头一次出嫁时候,婚仪还是从唐俗,并不是盖盖头,而是用一把扇子遮面。

而现在,数年过去了,这京城中兴起给新娘子盖盖头出嫁,甚至还有人引经据典,说最早出现在东晋,这也算是从了古风。谁知道是真是假,不过胭脂可以肯定,这盖头没有当初的扇子好,扇子好歹还能瞧见人,这盖头就什么都瞧不见,除了前面的脚跟。

自那日银楼之后,胭脂就再也没见过赵镇,也不晓得他此刻脸上是什么神情,定然十分懊恼吧?汴京城里这么多闺秀,偏偏娶了自己。而且,还是彼此都看不顺眼。

胭脂胡思乱想时候,已经进了堂内,喜娘在那指点着,该怎么下拜,最后礼成,送入洞房。胭脂只能听到耳边有人七嘴八舌地在说话,不外就是郎才女貌那些。

胭脂忍不住就着盖头抬头,也不晓得是谁能说出郎才女貌,当然不排除这人之前就见过自己。所以这么说。

☆、第56章 前夫

“周兄,你瞧新娘子抬头,是不是听到你的声音?”等新人被送进洞房,有人笑嘻嘻地拍着旁边一人的肩问。

被问的就是胭脂的第二个前夫,前开封府尹的长子周大郎,当然现在他父亲已经升为工部尚书,周大郎走了父荫的路子出仕,在外从一个县尉任起,此刻是外任已满,回京察考,不出意外的话,会再升上一升。

上一篇:春雨如酒柳如烟 下一篇:锦言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