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见成姻缘(118)

琳箐的一张脸顿时烧红起来,敲丈夫腿一下就飞快地滑了下来离开丈夫膝盖:“你是坏人,我不和你说了。”说完琳箐怕秦长安再问出让自己还害羞的话,掀帘子叫六巧她们进来服侍自己梳洗准备睡觉。

六巧她们进来时候,就看见秦长安半躺在椅子上笑的手脚大开,琳箐在一边满面发红地啐他。对这种情形六巧她们已见怪不怪,只是抿唇一笑上前服侍琳箐梳洗。

詹三爷得罪了朱寒山这事可和他不举可以被隐瞒不同,过不得三四天,这件事已经全传遍了,为个妓|女争风吃醋的情况不少见,但朱寒山那日说的可是打抱不平不是抢一个妓|女。况且那日詹三爷从那个妓|女那里出来后,那妓|女数天都没再接别的客,听说被折腾的出了许多的血,将息身子呢。

这样的私隐自是投了众人的肺腑,有好事者不由去打听詹三爷怎能如此威猛,一夜究竟做了什么才让老妓出了许多的血?谁知那妓院的大茶壶倒说詹三爷下面一根早不中用了,这才百般地用别的法子来折腾这些妓|女,下面总是皮肉做的,又不是铜墙铁壁,哪能经得起他那样折腾?

这朱寒山也是来探妓|女时听到这话,不由怒向胆边生要去讨个公道。詹三爷怎会把那些用银子能换来的快活放在眼里,见朱寒山来的时候嘴里不干不净了几句,惹的朱寒山大怒,这才嚷起来。听说朱寒山格外恼怒,说要等学政来时,问问学政这举人如此行径可还配这功名?

内里备细既被打听清楚,不由有人想起当日张家和詹家要断亲的事,难道说是张家知道了詹三爷不举,只怕七姑娘肚子里的孩子不是詹三爷的,这才要断亲。可詹家被戴了这么大顶绿帽子,怎会不放七姑娘离去而是在那百般要七姑娘留在詹家?内里到底有些什么?

一时这詹三爷得罪了朱寒山被朱寒山要寻晦气的事被人放到一边,而詹三爷和七姑娘的事众人十分感兴趣,纷纷想打听出里面的蛛丝马迹来。这消息也传进琳箐耳里,她算当事人,当然晓得里面的话传的有多离谱,不过静待罢了。

过的几日另有消息说詹三爷婚后不久就不举,为怕张家断亲编造了张家无数的谎言,说不举全是张家害的,张家这才要行断亲之举,可是谁也没想到临到要做时候七姑娘反倒不肯,说生死都是詹家的人。张大老爷这才说出无论生死都不是张家人的话。此话一出,有人就讥笑七姑娘未免太过死心眼,虽说丈夫为天,可这样的丈夫实在难以当得一个天字。

这消息虽离真相有些远,但已是最接近事实的了,琳箐不由对秦长安笑道:“这话只怕你也在背后推波助澜?”秦长安也笑了:“娘子果然聪明。”琳箐不由啐他一口:“轻嘴薄舌的。”但面上微微红色泄露了她心中喜悦,秦长安眼神有些深邃:“我只是想让他知道,不是谁都可以任由他诬陷。况且他既这么喜欢造流言,就让他一次听个够。”

☆、99 第99章

琳箐瞧着丈夫说话时面上的坚定,不由伸手拉着他的袖子晃了晃:“得,又在这邀功了。”秦长安伸手回握住妻子的手,眼里的笑容都快漫出来:“老师待我恩重如山,能为他做些事我很高兴。”琳箐笑的眼都弯起来:“只为这个吗?”秦长安握紧她的手:“自然不止如此。”

这还差不多,琳箐唇边的笑也越来越大,瞧着丈夫没有说话,只是和他相视而笑,有难以言状的甜蜜弥漫在屋里,久久不散。

虽说秦家姐弟决定上京,但也要和族内人还有亲戚故交说一声,毕竟若不出意外,这回上京后要好几年才又会回转,对秦家姐弟来说,最牵挂的就是父母的墓。虽有族内的公祭,但每到节庆时的私祭才是最主要的。

原本琳箐是想托张大太太代为祭扫,嬷嬷听得秦长安决定再次上京,虽心里十分舍不得,但嬷嬷也知道秦家族内这些人,若秦长安一帆风顺也罢了,若遇到什么挫折,他们是绝不会伸出援手甚至落井下石者众。

晓得秦长安姐弟担心父母坟墓,嬷嬷就自请留下来照看秦家父母的坟墓。这让秦长安大喜之外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力劝嬷嬷和自己姐弟一起上京,到时也好享几年福。见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这样惦着自己,嬷嬷心里又是欣慰又是难受,笑着对秦长安道:“你别劝我了,我老了,原本跟着你们娘,后来又来到这个地方,这么些年下来,已把这地方当成家乡了,我晓得京城自然是好的,可我已经老了,再去一个新地方也待不住了,倒不如在这里替你们守守家,照顾你们爹娘的墓。”

说着嬷嬷就看向秦长乐:“我原本牵挂着你,想陪你嫁进汪家,可这些日子下来,我瞧着姑娘你和原来不一样了,已经有主见,新姑爷我也打听过,听说人很好。大爷又亲自去看过,日后只怕也要做官的,这在外做官,又不是家中长子,不用奉养婆婆。姑娘你以后的日子也不用我多操心。你们现在那份家业也不过刚够过日子的,我又何必去京里吃闲饭?还不如在这帮帮你们。”

秦长乐泪已盈睫,吸吸鼻子像小时候一样偎到嬷嬷怀里:“嬷嬷,若没有你和春景,我们姐弟两人的日子只怕更难过几分。”嬷嬷面上露出慈爱笑容,轻轻拍打着她:“姑娘,做人最要紧的能对得起自己良心。”这是秦老爷生前常对秦长安姐弟说的话,今日又重新听到,姐弟两人又别有一番思绪,只是轻轻点头。

爹娘的坟墓既然安排好,秦长安又去汪家和汪太太说了打算举家进京,不忍姐姐一人留在京中,也要把姐姐带去的事。汪太太是晓得琳箐有了身孕的,未免问了几句为何不等生产完再去京中?

倒是汪德铭听到秦长安来急忙走过来,听到自己娘说这话就笑道:“娘,明年就是会试之期,到时舅弟妹的身子正好是重的,若留在这边,阿舅到时又不放心又要去会试,倒不如举家进京,阿舅的岳父是在京中做官的,定惦记女儿,这样算来比留在家乡便宜许多。”

汪太太见儿子一口一个阿舅,不由瞟儿子一眼才道:“这说的是,只是媳妇既进了京,到时完婚难道又送回来?”汪德铭有些急了:“娘,您怎么忘了,到时我不也一样进京赶考,到时若……”

汪德铭只说了半句,见自己的娘含笑瞧着自己,那脸渐渐有些红,声音越来越低,闭口不言。秦长安的主意打的和汪德铭是一样的,只是自己家是女家,先开口总是不好,见汪德铭这样就端起茶杯佯装喝茶以示躲避。

汪太太不由在心里叹句,果然这有了媳妇,儿子就对娘没那么贴心,不过汪太太不是头回做婆婆,知道这些总是难免的,况且做老人的,心里也想着小夫妻过的好才好,那叹息很快就消失,望着秦长安殷切地道:“说的也是,等你姐夫进了京,到时考完了,不管是中也好没中也罢,就在京中完婚,那时一起回来也好。只怕秦阿舅会嫌这样办事显得着急草率了些。”

上一篇:玫兰曲 下一篇:小寡妇与杀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