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品恶妇(87)

既然茭娘都这样安排,吴能夫妻也就连声说好,柳氏提醒还要再请上苏母,茭娘自然不会忘记这件事,三人吃完早饭,吴能夫妻因昨晚没有睡好,又要补会儿眠。茭娘安置好他们,也就去给苏母问安,并把柳氏今天为何不能过来的事和苏母说了。

苏母听完就笑:“果然这亲家是许久没见媳妇,见了媳妇就十分高兴,竟高兴的一宿都没睡。”茭娘也微笑,婆媳二人正在说话,刘三嫂就来报王太太来了,茭娘急忙出去见客。

王太太是出入县衙久了的,见了茭娘也只说了两句套话就笑着道:“听说奶奶的爹娘昨儿来了,我们既是县尊治下之民,也该来拜访。前儿呢,宋太太就和我商量,如果一起来拜访,倒让老人家劳累,倒不如在我们家中,摆上一桌酒,请吴太太和奶奶移驾,奶奶以为如何?”

茭娘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应酬等着,略想了想就道:“是我自己的娘来了,倒要累你家摆酒这可不好。我听说城外香积寺的素斋不错,想奉了婆婆和我娘去尝尝,也好为来年祈福。再说上回的事儿都还没有谢各位,倒是不用各位破费,我就拿出私蓄,请各位尝尝素斋,如何?”

王太太没想到茭娘这样打算,笑着站起身:“原本想请苏奶奶的,没想到倒让苏奶奶破费了。”说着王太太沉吟一下就笑了:“既然如此,那天的香火钱,苏奶奶就不用预备了,我也沾苏奶奶一个光。”

茭娘见王太太起身,也站起身点头:“那这样,我也不推辞了。还请王太太替我出面,问问那天还有哪几位要来。”这样小事,王太太当然应了,正要走时,茭娘又叫住她:“只一件,你告诉她们,这回啊,可没有聚资的事儿了。”

王太太停下脚步转身微笑:“奶奶又开玩笑了。这一回啊,定要把人都请来。”这边商量好,王太太出了县衙就去相熟的各家去请。听说茭娘有这么个打算,自然个个都愿意去。王太太出了宋家就进了钟家,钟太太也满口答应,王太太见钟太太答应的爽快,就笑着道:“其实呢,还有件事想托付你,钟太太一向和柳太太极好,我想着呢,柳太太这从不和苏奶奶见面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都是要来往的。况且满城士绅,只有她不和苏奶奶来往,看着怪不像的,不如我们就去请柳太太。”

钟太太听王太太说完这话就双手直摆:“这可使不得,也不是我瞒你,上回不是聚资做这事,后面我在柳太太面前夸了两句苏奶奶,就引来柳太太几句言语,说不过是沽名钓誉之举,你说这话,还怎能往她面前说去?”

☆、第72章 误认

王太太的眉不由皱紧:“还有这等样事?”钟太太思索一下凑到王太太跟前:“还有件事,我也只能告诉你,你可千万只记在心上,不能说出去。”王太太点头,钟太太轻声道:“想来你也有些猜到了,因着去年消寒会时,苏奶奶在席上说了那番话,我们几个待沈太太,也不似原先一样了。柳太太还有些气恼。”

王太太的眉皱的更紧:“如此,倒还真是。哎,你说,苏奶奶那天说的,还真是十分有道理。”钟太太拍拍她的手:“所以这些日子,我也待她没有原先那么亲热了,只怕她还要在心里怨我们自降身份。可就忘了女子不分贵贱,只看她嫁了什么人这句老话了。”王太太也点头,两人又说几句闲话,王太太也就告辞。

既然柳太太这样想,那王太太也就没去请柳太太,等到了去香积寺那天,虽算不上合城士绅太太奶奶都出门,也有那么二三十位太太奶奶跟了茭娘一起去香积寺。再加上各家都有管家婆子丫鬟跟随,也是浩浩荡荡,有那么上百人往香积寺去。

主持早已得到消息,知道本地知县家的奶奶要带了太太奶奶们来烧香,早让人把山门附近打扫的干干净净,等茭娘她们到时,主持带着合寺僧众出来迎接。柳氏在上轿时候见那么多的人,心里就在嘀咕,怎么如此多的人跟了去。等到了这里,又见主持亲自迎出来,柳氏在轿中还定了定心,才下轿。

迎儿自然也跟着柳氏来瞧热闹,见了这样就对柳氏悄声道:“婶婶,瞧这些,都是和以前不一样的。”柳氏还担心自己给女儿丢脸,因此还有些端着,这会儿听到迎儿这话,就对迎儿悄声:“你怎么忘了我在家嘱咐你的话了?”

迎儿哦了一声,急忙低眉顺眼站好,也不往四处乱看。惠儿跟在茭娘身边,听到柳氏的话就对迎儿悄悄地做鬼脸,迎儿狠狠瞪了惠儿两眼。茭娘已经和主持说过话,在知客僧的陪同下,请柳氏苏母在前,自己和裘娘子在后,各位士绅家的太太奶奶们簇拥着,走进寺内。

柳氏已经把心绪整理好了,也学着苏母的样子,面上露出微笑,扶着迎儿的手,缓步进了寺内。先去参拜了各殿神佛,也就进到禅房歇息。知客僧人很有眼色,安排的禅房也是各自分开的,茭娘柳氏苏母王太太在一间禅房,其余人由裘娘子陪着在另一间禅房。

知客僧人亲自端了一轮茶,也就对茭娘笑着道:“好启奶奶的示下,鄙寺这会儿也有几棵梅花在开,奶奶的素斋,就安排在这梅花附近,也好赏梅,可好?”茭娘望向柳氏和苏母,见她们都没有异议,也就对僧人点头。

僧人退下之后,王太太才笑着道:“我倒忘了,这寺内还有梅花,往年这会儿也就开了。”

柳氏喝过了一杯茶,也就对王太太笑着道:“我在苏州的时候,家里也种过一棵梅花,一到这个时候,开的很好。”

“娘,我怎么不记得了?”茭娘的话让柳氏笑了:“你自然不记得,那时你还小,也淘气,有一回也是下雪,那梅花开的很好,雪中赏梅,那景色可好。你那时候也就三四岁的样子,说担心梅花会冷,等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把开水浇上,浇了那么几回,就死了。”

茭娘用手捂住脸,柳氏轻轻地拍了女儿一下才对王太太微笑:“我们是市井中人,说话村,王太太别见怪。”王太太怎么会见怪,对柳氏笑着道:“这哪是什么村话,照我瞧来,这是苏奶奶从小就有善心,不过因为年纪小,不晓得花是浇不得热水的。”

苏母也笑了,众人说笑一会儿,柳氏见这应酬也和在苏州时候差不多,不过就是她们笑的更端庄,说话更文雅,喝茶吃点心的样子也更好看些。也没有什么难学,柳氏的心慢慢放下,等素斋摆好,众人各自在席上坐下时候,柳氏也学着她们样子,偶尔插上几句嘴,席面上和乐融融,笑语欢声。

素斋才上了三道菜,就有个管家娘子走到王太太身边:“太太,方才外面的人说,柳太太来了。”这是王太太没想到的,她把筷子放下:“这,她怎么会来?”管家娘子还要继续往下说,茭娘已经听见,对管家娘子道:“既然柳太太来了,今儿诸位都在,不请也不好。惠儿!”

上一篇:寡妇恩仇记 下一篇:淑女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