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品恶妇(119)

堂哥也脸红红地开口:“茭娘,其实呢,我晓得不该开口,毕竟当初我爹娘做的那些事,连我这个儿子都说不出什么好话,这会儿呢,你要愿意,就托你去和二叔说一声,若不愿意,也就算了。”

茭娘低头思索一番就笑了:“这是爹娘的铺子,爹娘要租给谁,我做女儿的还真是不能开口,不过哥哥嫂嫂都这样说了,若我还不肯多说一个字,那我成什么人了。”茭娘说着就吩咐惠儿进到里面把吴能请出来。

听着茭娘对丫鬟吩咐,请亲家老爷出来时候,堂哥突然想起自己的爹当年曾经对自己说的,等柳素生下儿子,儿子长大了,做了官,那时柳素就是老封君,那时候自然就有荣华富贵,就再也不怕人嘲笑了。

那时并不是说心里没有指望的,后来渐渐才明白,这些话,不过是空中楼阁,要过好日子,还是要踏踏实实地赚钱。堂哥把心中突然升起的那点情绪抹掉,对茭娘露出笑容,现在只要茭娘不对自己冷脸相向,日子终究是会慢慢好起来的,毕竟现在,没人再说自己是陈家妾的哥哥,会提起的,是苏家奶奶的堂兄。

吴能已经走出,堂哥堂嫂忙对吴能行礼,堂哥又把方才的话说了一遍,吴能没想到自己侄儿倒有这个主意,仔细看着堂哥却不说话。堂哥怎不明白吴能的意思,忙又给吴能打拱:“二叔,这事,侄儿也晓得您必是为难的,只是那毕竟是侄儿的父母,就算再如何,侄儿也是想父母晚年能过的好一些。”

吴能扶起堂哥,对堂哥叹气:“不是这句话,也不是这回事。只是想起一点往事。你愿意,那我也就把铺子租给你,等过了年,你也就择个吉日,好好开张。”堂哥喜欢地对着吴能连连拱手。堂嫂也在一边谢茭娘。

等到他们一家子要走时候,茭娘送他们出去,将到二门处,堂哥这才转身,对茭娘似乎十分艰苦地吐出一句:“茭娘,我知道这话不该我说,若你,见到陈太太,就说,若有必要,还请能请个医去瞧瞧我妹妹。就算……也发送的好些。”

说完堂哥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茭娘想起柳素,最后一回见她,是在自己家门口吧,那时茭娘在楼上,还是能瞧见大门口的柳素的,那时她穿金戴银,带着小丫鬟,那是她一生中不多的,荣耀的时候吧。

纵然能猜出来当初在后面捣鬼的定是柳素无疑,可是现在知道了她的下场,而所能求的不过是她死的时候能稍微好受一些,而不是真正的冻饿而死,茭娘对她曾有过的怨恨也烟消云散,选了不同的路,于是有了不同的结局,也是平常事。

茭娘回头看去,夕阳正在落山,那阳光金灿灿地散在空中,踏踏实实地,不怕任何流言地走下去,这就够了。茭娘露出笑容,这样,就什么都不怕。

堂哥第二天就请了人来立券,从头到尾,都没见到吴大伯夫妻,吴能按下立券手印的时候忍不住在心中感慨,如果不是当初吴大伯行的事太过分,吴能当年不是没有动过要把家产给侄儿的念头的,毕竟茭娘在世人眼中,只是个女儿。吴能担心自己身后,茭娘母女争不过吴大伯。可是现在,茭娘已经成为官太太,吴能当然也可以很放心地把这点产业留给女儿而不需要给别人。

过年总是有很多应酬,这一回也不例外,茭娘在应酬时候也碰见过陈太太,陈太太还是和原来一样端庄,茭娘在私下,很隐晦去转达了堂哥的话。陈太太的眉只是微微一挑就对茭娘道:“当初我小姑在新渝时候,曾经对苏奶奶有些得罪,正待要描补,这样的小事,苏奶奶放心,就算我替小姑道歉了。”

茭娘听了这话,晓得柳素只要老实,以后的日子会过的稍微好一点,甚至也许会被保住一命,嫁给个农人。不过这些话,陈太太没有明说,茭娘也不会再问,只对陈太太行礼道谢,表示知道了。

等陈太太离去,茭娘才轻叹一声,原来自己,已经不怕这些应酬了。

过完年,苏桐也就上京谋缺,很快京中就传来消息,苏桐在户部谋了一个主事的缺,要茭娘带上全家人上京。茭娘接了信,也安排下去,举家上京。这一回,茭娘在船上回头看向家乡,就不知什么时候才回回来,那时,又是怎样情形。不过茭娘知道,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懵懂地,有点害怕地踏上赴任路的少女了。

云月和月兰也十分乖巧地偎依在茭娘身边,茭娘往船舱看去,柳氏正在和苏母说笑,船驶离码头,茭娘的对前路,从没有过如此笃定。

☆、第99章 一品

时光像运河的水一样流淌,苏桐在数次迁转后,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坐了数年,这离他中进士的时候,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了,当年的翩翩少年郎,已经成白发苍苍的老翁。

那个曾有些稚气的少年官员,现在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么多年苏母被奉养在任上,已经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老封君了。

有些事变了,有些事并没有变。茭娘在此后十数年的岁月中,也生养过别的儿女,不过除了三个女儿,别的竟都没有长大。

每个孩子夭折,茭娘都会哭一场,苏桐见妻子这样伤心,更是对妻子体贴入微,尽管同僚也好,乃至交好的人也罢,也曾叹息过苏桐膝下没有儿子。

不过苏桐并不肯听,在家中也不许人提。这样的体贴让茭娘和苏桐之间,恩爱更笃。

吴能夫妻在跟随苏桐任了几任官之后,觉得思念家乡,还是回了家乡。他们住在太湖边的庄子上,一推开门就是太湖的烟波。茭娘每逢年节都遣人问候,吴能也给女儿写信,说堂哥常来看望,春来赏花,夏日乘凉,秋日是最好的季节,螃蟹肥了,桂花香了,湖中的菱角也熟了。采了桂花做酒,蒸两只蟹,煮一锅菱角,这日子,真是神仙样的快活。

冬日虽然有些冷,但已经早早地翻晒了被子,在屋里生起大大的火盆,若是有落雪时候,听着雪落在树上瓦上的声音,温一壶酒,烤几个芋头,实在是快活。

茭娘和苏桐回乡时候也曾去探望过他们,那时苏桐还笑说,等到将来致仕,也要在太湖边置这么一个小庄子,好让日子像这样快活。

不过随着苏桐官位越来越高,这归于林下的话,不过说说罢了。

茭娘也知道那辞官的话,不过说说罢了,日子就这样缓缓流淌,这一天茭娘起床梳洗看着镜中的自己,眼角的皱纹已经不少了,正在给茭娘梳头的丫鬟见茭娘不说话,有些惊讶地问:“太太,您这是怎么了?”茭娘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是在想,这两天操办老太太的寿宴,我突然想到,我今年也五十多了,老了。”

“太太您哪里能称老,您瞧瞧,您就眼角笑起来有些皱纹罢了。”丫鬟都是巧嘴的,这些话只能听一半,茭娘微微一笑也没十分放在心上。管家娘子走进来,她就是当初段太太要送给苏桐的那个妾,后来做了刘三嫂的儿媳,周围人都叫她小刘妈妈,她这些年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见茭娘在镜前感慨就急忙笑着上前:“给太太问安,大姑奶奶二姑奶奶的信都到了,还有三小姐……”

上一篇:寡妇恩仇记 下一篇:淑女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