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家主母(106)

这几句话气的万老太太差点气死,拿起拐杖就往儿子身上打去:“你,你要活活把我气死才行?贺寿,你不是回来给我贺寿的,而是回来气死我的?那个什么娥再好,三太太才是你的结发妻,万家的产业,也只有她的孩子才可承受,你别以为我会认那边的孩子做我的孙子。”

此时门已经在几个粗壮婆子的合力撞击下被撞开,几个丫鬟进去扶出文珏,文珏正好听到万老太太的话,扑到万老太太怀里委屈地叫了声祖母,那泪又下来。万老太太难得与这个孙女这么亲近,一手搂着她就对万三老爷道:“你也瞧见了,三太太才是你孩子的亲娘,你又……”

万三老爷已经跪了下来:“原本儿子是想等过几年孩子再长大些再跟娘说的,娘既然这样说了,儿子就告诉娘实话吧,儿子入赘鲁家的,素娥生的孩子已经三岁,入的是鲁家族谱,和这边毫无干系。”

万三老爷还待再说,万老太太手已经一抖,白眼一翻就晕了过去,好在初雪和杨氏紧紧扶住,才没有倒在地上。初雪见万三老爷还要开口,急忙道:“三叔叔你先少说几句,快些让人请医生来,再拿藤椅把婆婆抬回屋里才是正经事。”

万老太太这一晕,文珏文瑜也忙跟着众人回她上房,文珏看万三老爷的眼里透着不高兴,文瑜的眼很复杂,但这种事情,按道理是不该做女儿的管,只要爹爹还要自己就行。文瑜这样,文珏往她脑袋上点了一指头:“你啊,越来越笨了,爹爹现在说还要我们,可是等以后那边孩子长大,怎会再管我们?”

文瑜皱眉,初雪虽忙乱还是注意她们两个,听到这样的话忙拉一下文珏:“二姑娘,这种话怎可轻易乱说,旁的罢了,三叔叔对你们几个孩子,关心体贴处也是人人都能看到的,此时说出这样的话,岂不让他寒心?”

初雪难得这样严肃,文瑜点头,素来最乖的文珏反而提出反对:“可是爹爹做出这种事情,我们也心寒,他可曾想过。”这话就说到点子上了,初雪眼里露出几分感叹,摸一摸文珏的发:“二姑娘,你这话说的对,做人啊,总不能只顾自己不顾旁人,也不能只把心事藏在心里谁也不肯透露。”

文珏张嘴想再说些什么,文瑜已经开口:“大伯母,您说的是不是爹和娘?”初雪低头,这两个孩子个子快有初雪高了,不再是初来万老太太身边时要弯腰才能和她们说话的小孩子。看着文珏文瑜的眼睛,初雪点头:“是,当年你爹娘但凡一个为另一个多想一点点,事情也不会闹成现在这样。你们姐妹日后都是要去做人媳妇的,做媳妇的,受委屈是在所难免的,到时归宁时候就和大伯母说,大伯母再慢慢告诉你们怎么做媳妇。”

文珏文瑜双双点头,少女的脸如同花瓣一样,初雪头一次意识到自己开始渐渐老去,轻声道:“还有件事你们要记住,不管三叔叔在外做了什么,他毕竟是你们的爹,哪能说出那样伤人心的话?娘也好、爹也好,都该一样心疼才是。”

文瑜先点头,文珏过了会儿才低声道:“大伯母,我知道了。”初雪晓得文珏心里定不高兴,可是这种事本不是她们做女儿的能管的。

万克己掀起帘子走进来,走到初雪身边压低了声音问:“到底怎么回事,娘怎么会昏倒?”初雪见到丈夫,想起另一件事来,轻声问道:“你知不知道三叔叔在杭州讨 了个两头大?”万克己面色变了变,刚说出个不字来就被初雪瞪了一眼。

万克己不由搓一搓手:“我也只听说了一点风声,都没仔细问过三弟。”守在万老太太身边的丫鬟传来惊喜的叫声:“啊,老太太醒了。”初雪停下盘问丈夫的打算,和他双双上前,见万老太太一双眼重又清亮,不似方才浑浊,初雪这才放心。

万老太太已经看见长子,伸手让他过来:“你和你媳妇留下,我有话要问你。”万三老爷进来正好听见这句,忙上前一步:“娘,事情是儿子做的,您要打要骂就怪儿子吧。”万老太太看也不看他一眼:“出去,我就问你们大哥。”

杨氏担心地道:“婆婆,医生都还没来瞧过,您先不要动气。”万老太太喘定了气才对杨氏道:“我自己身子自己知道,你们出去吧,等医生来了,让他开贴安神药就是。”她既然这么坚持,众人也只有退出去,留着万克己夫妇在此。

85息事

初雪走上前给万老太太整理一下枕头,轻声道:“婆婆,事儿已经出了,为今之计,外面都只晓得三叔叔在杭州娶了个两头大,详细情形都不知道,听到的也只有那几个丫鬟,把丫鬟们叫过来,一一告诫,这样的话不许传出去。”

万老太太喘了几口粗气,如同没听到初雪的话一样,万克己走近一步,低低叫了一声娘,万老太太的眼这才转向他:“这事,你到底知道几分?”万克己犹豫一下,万老太太已经拿起旁边的枕头砸过去:“好,你们一个个都翅膀硬了,这样的大事,瞒的我好,若今日不是有人说破,明朝我依旧去坐席,岂不要被人笑话死?”

时令近秋,用的还是竹枕,万老太太虽然扔的力气不重,但万克己不敢回避,那枕头重重砸在他额角,初雪唬了一跳,急忙过去瞧,额角肿起一个大包,但没破也没出血,这才稍稍放心。

万老太太见儿子不闪避,心里的气还是没有消:“好,好,你是越发想气死我?那个女子究竟是个什么样人?娶做两头大也就罢了,他竟去做赘婿,难道是想气死我?”万克己急忙跪下:“娘,这事儿子也不大清楚,只晓得是个寡妇,鲁家在杭州也是过的去得人家,这样人家,既舍得女儿做两头大,自然三弟也要吃亏些,毕竟不是正经婚事。”

两头大不过是遮人耳目的事情,虽然一样也是三媒六聘,但毕竟没入这边的族谱,生下子女也多不带回家乡,论起来,名分就要吃亏。肯让女儿做两头大的,不是小户人家贪了钱财。就是只有一个女儿,怕她嫁的不好后日吃亏,倒不如寻个好一点的行商,让他入赘自家,却不更名,更不改姓,只要所生子女上了那边族谱,平日再顶门立户,至于他家乡有妻也好,无妻也好。只要他肯认了那边为妻,永不带回家乡,不和原配见面,不低了一头,谁也不去寻他的根脚,外人虽心里明白,但在行商人家这样事情并不算少见,也一样应酬来往,过了这世。

万老太太听了万克己这番话,眼睛直直地盯着床顶,半天才道:“你这样说,是要我咽了这口气,当做这事从没发生过?”万克己膝行一步:“娘,晓得您此时气恼,但儿子说一句您别生气,您此时就算让老三不去杭州那边,断了那头,老三的心也收不回来了,况且他和三弟妹如何,娘您是清楚明白的,好容易过了几年平安日子,又何必再生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