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家主母(104)

初雪扶一把她:“你大病初愈,就在这安心歇着,寻人的事老太太亲自过问,定不会把你胡乱出嫁,到时做了别人家的主母,岂不比在三太太手下做个妾要好?”这话是实话,秋蝉笑一笑,但这不是自己心里的话。做了丫头,万般都由不得自己,说来这也算主人家的好意,不然这深宅后院里面,不得宠的妾守一辈子无依无靠悄无声息死去的又少了?

见秋蝉露出笑,初雪这才把管家叫了进来,和他说了明白,管家听了这话,欢喜无限地道:“这是老太太和太太抬举小的,小的怎敢不允?”说着管家就对秋蝉打一拱:“妹妹安好。”

秋蝉还了一礼:“妹妹见过哥哥。”见他们认了兄妹,初雪也笑了:“好,好,秋蝉,你日后出嫁了出去,也算有了娘家。”秋蝉和管家两人又谢过初雪,初雪又叮嘱他们几句,也就离开这里。

过不了几日,那位管家就来报初雪,说风声放了出去,也有几户人家来求,多是小康之家,还请初雪拿个主意,初雪回了万老太太。万老太太看中仪征一户姓王人家,家里也有百来亩地,前头媳妇死了刚一年,丢下一个三岁的女孩,想寻一个能管家、会过日子的管家娘子过门。

只是这没结亲的穷人家女儿尽有,可是他又嫌别人不够能管家,寻来寻去寻不到合适的。他亲戚在扬州城里开了个小小布庄,和万家也有来往,听说万家的管家有个寡妹要寻人家,这种大户人家的丫鬟,也是经过见过的,算起来二十五岁虽大了些,也正在盛年。就忙带信给他,他细细想了周到,就托个人来问问。

万老太太既挑中了,又让人去问过秋蝉的意思,秋蝉此时只在家里做些针线,听到万老太太派人来问,只说由老太太做主就好。万老太太就定了这姓王人家,那边知道应下婚事,忙带了几色礼物来行媒下聘。相看那日,秋蝉见这王姓男子相貌也算一个忠厚老实,不似那种奸猾之人,只是垂头不语。

王姓男子一见秋蝉,只觉得魂灵都快飞出天外,果然这大户人家做过使女的人,和那些村姑是两个样子,说话轻声细语,容貌标致非常,听说还有一份嫁妆,恨不得立时就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好让美梦成真。

两边既已相看得准,择了三月二十八的好日子,把秋蝉嫁出去,一样也是三媒六聘、大吹大擂、鼓乐喧天成就好事。那位管家姓章,秋蝉也就随了他的姓,出嫁后就称章氏,杜姨娘此人,从此万家再没有。

了了秋蝉的这件事,万老太太也觉得轻松一些,家事有两个媳妇掌管,平日就和几个孙女玩笑,这日子越发过的快。等到文琦出嫁,文如也定了亲,眼看着万老太太六十五的寿辰就要到。虽不是七十大寿,可万家也要大办,早一个月前就让人去南京定了名班大戏,又遍请扬州城里亲朋好友,门外搭了戏台,连唱七天七夜的戏,又借了旁边一户人家专门摆了流水席,凡是来贺寿的,不管是什么样人,都有一份酒席可吃。

又在城门口搭起粥棚,连施一个月粥,至于各寺庙里的香火钱,那更送了不少出去。这样的热闹,让万家门外是人声鼎沸,那来贺寿的人,从门口就长长排到街尾再拐个弯又回到门口。

自然那些拿了请帖的人走的不是这条路,而是要走大门,吃的也不是流水席,听的戏更不是在外面连唱七天七夜那种戏,而是坐在花园里,由专门请的名班在台上伺候。

这样的热闹,在外人看来是极其孝顺,可在初雪和杨氏那里,是操劳的苦不堪言,李氏已经称病许久,除了年节绝不过来走动。所有的事都是她们妯娌做的,一连数日都有人来拜寿,就算偷着空歇息,也让人面色有些憔悴。

这日陪着几个客在花厅里闲坐喝茶,厨房给杨氏送上一盏参汤,杨氏接过喝了一口,旁边的女客就笑着道:“这几日就见大太太和二太太操劳,倒是三太太得了空闲,我就今早见她过来了一下,就不见了。”

杨氏喝完参汤觉得好受了些,笑着道:“三婶婶病了这好几年,这家都是两个侄女管着,怎好再让她操劳。”下手坐着的一位马太太点头:“说的是,若不是三太太病了这几年,无法照管家里和儿女婚事,三老爷也不会在杭州娶了个两头大。”

马太太说的很平常,但杨氏顿时愣住,眉头紧皱:“马太太,这话怎么说起?”马太太听到杨氏这样问话才觉得自己失言,话已经说出口,难道还能再说自己说错了?厅内顿时安静下来,马太太旁边的吴太太也迟疑开口:“原来这件事情,贵府竟不晓得?”

有人打圆场地笑了:“说起来二太太是做嫂子的人,哪能去管小叔子房里的事,杭州又离的那么远,万三老爷不肯说,谁会去管他在那边是娶了两头大还是纳了几房小呢?”马太太的脸色这才恢复正常,笑着道:“说的是,这种事情,谁也不会去着意打听,要不是这次我家老爷去杭州的时候,正好被三老爷请吃了一顿酒,也不知道三老爷在杭州有这么个人。”

众人打着圆场,说着别的话,把这个话题扯开,不一会儿文珏她们陪着万老太太出来,又拜寿行礼,各自入席喝酒,这事也就当没人提起。

到了晚间初雪和杨氏在万老太太房里回一些别人送来的寿礼都该怎么处置的话,万老太太躺在那里,身后有个小丫头捶着肩,对她们道:“你们也辛苦,那些寿礼,合用的就留下用,不合用的就放在库房,遇到合适的就转送出去,只是必要记得是哪家送来的,不然到时原封不动地送回去,那才叫丢脸。”

初雪笑了:“这话说的,难道媳妇们就这么丢三落四,况且这收寿礼的事有二侄女呢,她向来稳妥,从不会记错。”万老太太点头,又对杨氏道:“倒是不巧,我本想接着我过寿的机会让大姑奶奶多回来住几日,可偏又碰上她有了身孕,那边不肯放人,不然倒显得我们不体恤。”

文琦出嫁已经一年,这喜信是两天前才传来的,杨氏只恨自己不得分|身去瞧女儿,只有命身边心腹人带了东西去瞧,叮嘱一定要养好了。初雪笑着道:“算起来,大姑奶奶生产坐月满,恰好是大侄子娶媳妇的时候,那时再把大姑奶奶接过来,婆婆也能抱一抱重孙,这才叫三全其美。”

这话说的万老太太顿时笑的眉眼都看不见,仿佛已经能看到重孙躺在自己怀里,家的外的算起来,这算是万老太太第一个重孙。正在说笑,丫鬟匆匆进来:“二姑娘和三老爷嚷起来了,快……”

不等她说完,杨氏已经给丫鬟使了个眼色:“二姑娘和三老爷说话,不过是稍微说重了点,哪是嚷起来,你也不分轻重就往这里回。”丫鬟被杨氏这一喝也明白了,初雪已经站起身:“婆婆,媳妇去瞧瞧,只怕是三叔叔喝多了两口酒,和女儿说重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