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家妇(121)

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的功夫才算了结,淑娥的清白名声人人知道。这梅家自然也晓得,那为什么退婚之时还说淑娥坏话?

朱氏已经皱眉了:“说句不爱听的,王姑娘遇到这样事情,纵失了身,也由不得自己,做翁姑丈夫的,该念在她经历坎坷份上,多加疼爱才是,哪有反污她的道理?”

莫雪连连点头:“伯母这话说的是,况且淑娥妹妹清白,又没失了身,配他梅家小子,哪有配不上的,竟反要退婚,真是有眼不失金镶玉。”

婉潞也道:“淑娥妹妹的品性,雪妹妹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她受了这样侮辱,那里肯咽下这口气,竟带着下人到了京里,要寻梅家问个清楚。梅家已寻好了另一个媳妇,那肯让她进门?她一怒之下,跑去顺天府衙门告状,若是自己不清白,情愿撞死在这里。那件案子方过去没有多久,顺天府衙接了状纸,晓得棘手,只有往上奏去。陛下收了奏折,心里稀奇,当做一件稀奇事讲给皇后娘娘听,称娘娘为天下之母,这种事情就该天下之母来做主,娘娘传召了淑娥妹妹进宫,问过究竟,命宫里女官验过,晓得淑娥妹妹竟还是真正女身。大为叹息。”

说着婉潞就不讲了,莫雪摇一摇她的胳膊:“娘娘传召之后呢?有没有把梅家的传进来大加呵斥?”婉潞点一下她的额头:“你当是唱戏呢?娘娘只是问淑娥妹妹,是要继续嫁进梅家还是怎么?淑娥妹妹就道,这样人家也不想嫁,只是女子清白最为要紧,哪能容得别人在那里胡说自己受气?总要出来为自己伸伸头,才好为天下女子争气。娘娘大为赞叹,称这样好女子,哪能孤单一世,命女官晓谕京城,要为淑娥妹妹择一好男儿为配。”

莫雪听的一拍手:“好,我就说淑娥妹妹不是那样哭哭啼啼,只晓得以死证清白的弱女子,有皇后娘娘做了后盾,梅家哭去吧。”

朱氏的眉微微一皱,叹道:“这种事情我也见过,只是被污女子,多以死自证清白,而没想过,真的死了纵然你清白无比,也让爹妈伤心,倒是这样举动,我从没听过。”莫雪点头:“说的是,我们听过见过的稀奇事也不少,没见过淑娥妹妹这样的,这样女子,自然能当家理事。”

当家理事?婉潞的眉头微微皱起,是老太君有意求娶,而不是四太太,看来老太君是要给四房寻一个当家主母。莫雪已经拉一下婉潞的袖子:“姐姐,淑娥妹妹这样的,才不要嫁给你那八叔叔。”婉潞拍拍她的手:“自然不会嫁,我在给婆婆的信上写,不敢挟恩求报就是。”

莫雪点头,脸上露出快乐笑容,婉潞已经吩咐秋烟拿过纸笔来写信,朱氏笑着道:“只是我们家门第低了些,不然光听王姑娘所为,我都想为续宗求娶。”婉潞的笔停一停,除了这个,刚说过不敢挟恩求报,此时又为续宗求娶,还不晓得别人会怎么想呢?

赵思贤知道老太君要为八爷求娶淑娥,倒大加赞叹,婉潞心里早预备好了话:“你为八叔叔好我是知道的,只是我们虽不敢称君子,也不是那种挟恩求报的,拿这事出来说嘴,难免不会被人说。”自己妻子说的有理,赵思贤也就丢下这事。

婉潞的信到了京城,楚夫人本就抹不开月太君的面子,媳妇的信上又这样说,心里松了一口气,拿着信去回复月太君。月太君听的不敢挟恩求报,皱了皱眉道:“这也是你那媳妇细致的地方,既如此也就罢了,你做伯母的可要给老八好好寻门亲事。”

楚夫人忙应了,四太太在旁边酸不溜丢地道:“婆婆,真是远香近臭,现在小六媳妇在你眼里,可是怎么都是好的,要我说,这样的媳妇进了家门,定不会一味柔顺,到时别说是我这个做婆婆的,就算小八,也要被她管的死死的。”

月太君皱眉:“你晓得什么,我们家的媳妇能和那种小家子的媳妇一样只求柔顺吗?拿不起主意的人怎能当我们家的媳妇,不说别个?就说……”月太君想起潘氏,皱眉没有说下去,若是这个媳妇能压制住孙子,现在也不会闹的这么不可开交。

了了一桩心事,婉潞安心待产,十月初三,生下她的第三个孩子,是个小男孩,这让婉潞心里有点微微的失望,怀孕时候肚子不小,还当是双胞胎,谁知就只有一个小子。

不过这娃的个头比哥姐要大很多,哭的声音也要大的多。朱氏抱着外孙,笑的十分开心,那些烦恼早就烟消云散。

一家子在江宁过的十分和睦,转眼又是一春,赵思贤已经满任,要进京叙职,等新官到了,搬好交接,赵思贤奉着岳母,带着妻儿上船回京,来的时候一家三口,走的时候却是一家五口,智哥儿和瑾姐儿虽在船上也活泼蹦跳。新生的小儿刚四个多月,只是睡在那里什么都不知道。

一家人往京城行去,经过扬州换船时候,看着当年的码头,想起往事婉潞不由在想,不晓得淑娥的女婿择好了没有?

归来

-->

春风吹的人都有些懒,朱氏抱着新得的外孙在那里逗弄,见婉潞坐在那里一脸的若有所思,笑着问道:“你可是舍不得离开金陵?金陵虽好,终究不是你的家,你嫁进京城,京城就是你的家。”婉潞走到她身边坐下,伸出一根手指,襁褓中的孩子趁机抓住,咯咯地笑起来。

婉潞笑道:“娘,我不是舍不得离开金陵,只是看着这景色,想起淑娥妹妹来,也不晓得她有没有择到女婿。”朱氏哦了一声。楚夫人后面的信里面就没提到淑娥,婉潞再想问也问不到,只有回京里打听。

看着那亘古不变的长江水缓慢流淌,朱氏岔开话题:“你这回京,你浅妹妹也算有了个依靠。”浅草?婉潞的眉头皱起,出京之后也有信件来往,朱浅草的信里总是很平静,说些家务罢了,从没见过她信里有抱怨。

去年她丈夫方举人考中进士,虽没考中翰林,也是从榜下选了官,远去四川绵竹做了知县,浅草在家侍奉公婆没有随任。婉潞还怕她心里烦恼,写信劝她,回来的信里浅草对婉潞谢了又谢,还称公婆看顾自己极好,难道说她又出了什么岔子?

孩子在朱氏怀里发出哭泣,朱氏忙低头哦哦地哄他,哄了一会奶妈进来,把孩子抱出去喂奶。朱氏这才道:“你方妹夫呢,虽然有些耳根软,也还算的上是个好人,你浅妹妹和他结亲也有七八年,夫妻过的也和睦,生了两儿一女,本来这日子过的好好的,结果去年你妹夫中了进士,别人还没说什么,方亲家太太就对你浅妹妹左右看不上眼。”

这等轻狂,婉潞不由冷笑一声:“不过中了个进士,天下进士也不见的那么稀罕,每科上百进士,能入八座的不过也就七八人罢了,剩下的能在四五品的官位上就算不错,有些运气不好的,做几十年的老知县也有听说过的,这不过刚入仕,日后怎样还不知道呢,就这样轻狂,真是……。”

上一篇:侯门女 下一篇:小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