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下无双(27)

月英笑道:“媳妇虽然不才,却也常听戏文上说的,宠辱不惊,才是好人,想来那刘进士,当年方中的举,就抛了这边的婚约,也不是甚有大成就的人。”王氏点头,叹道:“做父母的,也不望你们有甚大成就,只要一生平安乐顺,就好。”

喜儿起身道:“奶奶有这样念想,定会如愿的。”王氏正欲再说,这时丫鬟进来报,说又有媒婆上门了。王氏起身出去,就留的玉莲她们。

喜儿见王氏不在了,说话也少了些顾及,笑着对玉莲说:“姐姐,这些说媒的,有个好的,跳一个,也省了奶奶悬念。”玉莲听的又有人说媒,心中正在思量,见喜儿这样说话,笑着对她道:“喜儿,你没出嫁之前,服侍了我,也有十来年了,难道还不知道,我并不是那种心高的人。”

喜儿听了她的话,默然垂首,玉莲正色道:“身为女子,能找你一知己,此生足矣,人品为上,功名为次,家世更是次之。”月英不解,笑问道:“姐姐为何又要非进士不嫁?”

玉莲笑道:“为男儿者,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男儿家连进取之心都没有,谈何顶天立地?”月英听了玉莲的话,笑道:“姐姐,我明白了,姐姐要的,不是家世,不是才名,而是必要个好人。”

玉莲轻轻点头,喜儿不解:“姐姐既要挑人品,只是人心隔肚皮,像那刘老爷,在我家时,不也是温文尔雅,教书又教的极好,这才不过几年时间,就。”说着喜儿摇头。

玉莲站起身,扶住喜儿的肩头,看向远方,嘴里道:“所以,才说不纳妾,并不是为了争宠,而是。”玉莲停了停,月英扶着肚子站起身,轻轻地说:“愿得一人之心,生生世世不离分。”

玉莲听到弟媳妇这样说,轻轻一笑,也没说话,喜儿有些被弄晕了,半天才道:“姐姐,这样说来,只要一生一世?”玉莲看着喜儿,只是微微一笑,对她道:“喜儿,你平日看戏文,难道不知道,负心之人,是不可原谅的吗?而纳妾,也属负心。”

这时王氏一脸不满,走了进来,瞧见她们三个,还在说,坐下之后就怒道:“这家姓刘的,真是不知道起到,方才打发来的媒人说,要把陈家娘子休掉,娶你过去,真是没识断的。”

喜儿一愣:“不是今日才到的,怎的就让媒婆过来了。”王氏接了玉莲递过来的茶,余怒未息:“那老乞婆,怎的以为,我家就任她欺凌,我也没好气,把媒婆赶出去了,告诉守门的,日后再有媒婆上门,一律不见。”

喜儿见王氏发火,起身笑道:“闲坐白话这许多时,也该告辞了。”王氏点头,叫过香儿,香儿把喜儿拿葡萄过来的篮子里,装了一篮子梨,这才递给喜儿,喜儿谢过王氏的赏,告辞回家。

这刘母却是自那日陈千金卖了云儿彩儿,又摔了一屋子的摆设,在陈千金面前,也不敢再摆婆婆的架子,再则刘大智也说了,还要仪仗陈家的门第,也就忍了下来,只是在衙门里,除了面前服侍的人,就再也看不到别人了,衣食虽然无缺,总没人说话,刘母过的几个月,就去和刘大智说,要回乡养老。

刘大智去找陈千金商量,陈千金眼皮都没抬,就道:“婆婆既然嫌衙门里闷,住不下,回乡也是好事。”刘大智得了媳妇的话,忙去和刘母说,刘母听了儿子的话,气得手脚冰凉,只是却是自己先说的话,再反悔的话,岂不惹人笑话,还是整理了行装。

陈千金见婆婆要走,又离了一个眼中钉,给她准备的礼物,也是十分齐备,再加上各家士绅听的知州家的老奶奶要回乡,纷纷送来了礼物,故此刘母这趟,行李也十分沉重,刘大智怕走海路,遇到强盗,特意让她从运河起程,经南京回来。

刘母见儿子想的恁般周到,本来有的怨言,烟消云散,又见陈千金送自己上路之时,喜笑颜开,顿时一片心里,全是对儿子的怜爱,一路上只在盘算,等回到家乡,见了陈家老夫人,定要好好在她面前,说说她女儿的不是,最好能把那悍妇休了,再娶个贤良之人,转念又想,她们是母女,定会袒护,还不如好好挑房妾。

却是下了船,上了岸,刘家留在乐清守宅子的家人得了信,来接了她,上轿回转,路过宋家,见有媒婆从宋家出来,在前面住了轿,叫住老李,知的玉莲还没出嫁,微微一笑,嘱她去宋家再去说媒,如此这般交代了,见老李面露难色,顺手从袖子里掏出块碎银子,老李见了银子,虽知道这趟不好跑,还是回转宋家。

却被王氏赶了出来,也顾不上歇息,就去给刘母回话,刘母到了家,守宅子的管家都来给她磕头,还新买的两个丫鬟,跑前跑后,老奶奶不离口,刘母在徐州,却也受了几个月秦妈妈的暗气,猛地到了这种境界,笑的眼都何不拢。

听了老李说的,宋家这般这般,登时大怒,哼道:“这等不识抬举的,以后再不上门。”老李心说,那宋家也不想你家上门,只是唯唯而已。刘母又叮嘱老李留心谁家的姑娘,年纪小些,容貌好些,性子辣些,有宜男之相的,却要预备给刘大智做妾,性子辣些,才好去和陈千金分庭抗理。

老李拿了辛苦钱,应了刘母的话,告辞走了。

宋家自叮嘱了看门的,不许再让媒婆上门,倒也清净,听的刘家要在这乡间寻妾,王氏更是摇头不已,这样的婆婆,怎能过的清净日子。

此时却是地里的活计,都已做完的时候,王氏带着女儿媳妇只在家针黹,宋大爷只在庄上闲逛,芹哥不时出去会文,以备来年秋试。

宋家后院,却有一小门,可出去外面,王氏平日,常带了香儿,从那出去,在槐树下,和庄上的人谈笑,一起做些针线。

这日也似往日一般,王氏在那和人谈笑,远远见来了一乘轿子,却是前呼后拥,看那跟随的仆从的穿着,也很鲜亮,有尖嘴的道:“这样人家,难道又是那刘老奶奶出门了?”王氏看眼说话的,原来刘母回来这个把月,却是日日大轿呼喝,到处去访亲串友,只恨别人不知道她现今风光一般,就算不顺路,都要特特从宋家门前过。

旁边有人道:“这次却不似,那刘家虽然风光,却是跟随的仆从没那么多,而且刘家的仆人,平日是极趾高气扬的,这家的,虽然仆从甚多,却都低头而行。”

正在说话,那轿子跟前的一个管家过来,见里面王氏穿着虽然普通,却是人人都以她为首,忙给王氏行个礼,道:“这位奶奶,我家老夫人在轿中有些晕,想下来歇歇,奶奶能否行个方便?”

王氏见这个管家说话谦和,笑道:“既这样,就请进我家歇歇。”说着就命一旁的香儿去带路,管家见王氏身边还有丫鬟,心知定不是普通人家,心里暗自庆幸,又行一礼,这才走了。

王氏却起身回家,吩咐丫鬟们准备好茶水糕点,方完备。香儿从前面进来,说人到了,王氏忙迎出去,见正门那,站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夫人,身上虽穿的普通,那料子却是上好的,手上拿着一串佛珠,旁边两个丫鬟垂手侍立。

上一篇:当悍妇遇到孝子 下一篇:侯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