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贾家大少(48)+番外

两人回到府里,早有下人在门口等着,一看是宫里的人送了两位爷回来,赶紧进去禀报。不多时,大总管赖大就亲自迎了出来。不过来人不肯进府,只说太子有吩咐,命他送了贾大公子回家。赖大赶紧奉上赏银,又叫人把车上的东西搬了进去。贾瑚又跟送他回家的人说了两句,方进了府门。

由于先前只说宫里来了人,并没说是什么事,贾家上下都被惊动了,齐聚在荣禧堂的正房。众人见只有贾瑚和贾珠两人进来,都有些不解,不是说宫里来人了,怎么没请进来。贾瑚方笑着说,那是太子见他东西太多,一辆马车根本装不下,就派了人帮他送东西回来,已经回宫复命去了。

史太君闻言就说贾瑚不懂事,那是东宫的人,他怎么不客气待着。贾瑚莫名其妙,东宫的人怎么了,就是两位小公公,他天天都见到的,有什么稀奇,再说他是给了赏钱的,没让人空手而归。

贾瑚暗自在心里腹诽着,倒也没有反驳史太君的话。等她说完了,就把打赏和猎物分给了众人,史太君和贾赦夫妇、贾政夫妇分到的都是上好皮毛,是皇帝赏给贾瑚的。而他自己打的小东西,兔子分给了贾琏和元春,山鸡送到了大厨房炖汤,狐狸他和贾珠分了,估计一人能做一副手套。至于那对大雁,贾瑚打算送给贾珍,东府下个月要向张家下聘,活雁可比木头雕的气派多了。

史太君再是偏心,这个时候也得表扬贾瑚,她收的狼皮可是皇帝赏给贾瑚的,这等荣耀,自从贾代善去了,他们府里再没有过。贾赦和张氏不用说,肯定是以儿子为荣,收到什么根本不在意。贾政和王氏的心情就很复杂了,不高兴是肯定的,可还不能表现出来,不然岂不是不给圣人的面子。

隔了两日沐休,贾瑚拎着一对活雁去了东府,贾珍高兴坏了,搂着他连声叫好兄弟。下给张家的聘礼,李氏早就准备好了,足足六十四抬价值五万两,唯独差了一对活雁,显得有些不好看。

第029章 礼物

有了贾瑚带来的这对活雁,东府的聘礼就算是齐活了,只等吉日一到,便能送到张家去。两家的婚期也都已经商定好了,就在来年开春,届时贾珍十八岁,小张氏十六岁,都是正适合的年纪。

贾珍为了表达谢意,给了贾瑚两条他珍藏多年的小玉鱼。这两条小鱼的来历可不一般,是贾演早年征战之时从宫里得来的,一条由白玉雕刻而成,温润细腻,白璧无瑕,另一条却是墨玉雕就,通体乌黑,晶莹剔透。除了材质和颜色不同,两条小玉鱼的形状一模一样,就是鱼鳞都是如出一辙。更神奇的是,两条小鱼合在一起,就是个完整的太极图案,真可谓是巧夺天工,独具匠心。

贾瑚见到两条小鱼就很喜欢,入手更是爱不释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小白鱼触及肌肤,立时就有温热之感,而小黑鱼摸上去,却是冰凉刺骨,看来雕刻这两条鱼的原石,都不会是普通玉石。

跟贾珍讨论了半日功课,贾瑚告辞回家。两条小鱼揣在怀里,一冷一热,愣是让贾瑚体会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一回到自己房间,贾瑚就把小玉鱼掏了出来,他琢磨着,这两条鱼属性相反,估计只能带一条在身上,两条都带着,有自讨苦吃的嫌疑。贾瑚不假思索,就挑了小黑鱼,他不怕冷,没必要把小白鱼挂在身上。然后他就想到司徒景了,他是个格外怕冷的,程度远超常人。

翌日进宫上课,贾瑚把小白鱼带上了,还在午休的时候,把它送给了司徒景。司徒景收到东西有些意外,就问道:“不年不节的,为何突然送我东西?”身为司徒景的伴读,贾瑚不是没送过他礼物,只不过往常都是年节,而且是家人按例准备的,他原样奉上即可,毫无由头的,却是第一次。

见司徒景面露讶色,贾瑚也有些惊奇,身为太子的嫡长子,司徒景每年收到的礼物不知几何,其中大部分,他只怕看的兴趣都没有,自己不过送他一件玉石雕刻的小挂件,他何至于如此惊讶,可还是老实解释道:“我昨儿得了两条小玉鱼,一条温热,一条寒凉,皆有养身之效,想到殿下畏寒,就把小白鱼给了殿下。”虽说只是伴读,可贾瑚某些时候,还是把司徒景当作了同学。

既然是同学,互相赠送小礼物岂不是很正常,贾瑚并不觉得他的做法有何特殊,只要司徒景不嫌弃他送的东西太过简薄就行。谁知司徒景把小白鱼握在掌心,沉默半晌方道:“贾瑚,谢谢!”

贾瑚闻言一愣,差点就回了句“不客气”,亏得他反应及时,中规中矩回道:“不过是件玩物,殿下喜欢就好。”司徒景展颜笑道:“我很喜欢。”他容颜冷艳,可笑起来,却是意外地明媚。

司徒景没有告诉贾瑚的是,他是除了皇帝和太子之外,第一个送他礼物只考虑他是否喜欢而不图回报的人,这在司徒景而言,是很新奇的。他甚至有想过,明年贾瑚的生辰,亲手送他点什么。

贾瑚却没有想这么多,小白鱼送出去了,司徒景看起来也很喜欢,他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了。

数日过后,吉日已到,东府正式向张家下聘,李氏忙不过来,正好张氏又不管家,就请她过去帮着料理。一边是堂侄子,一边是亲侄女,张氏于情于理,都没有置身事外的道理,就去帮忙了。

徒留王氏在西府,满肚子的怨气,她算是看明白了,贾赦和张氏两口子都不是好人。前些年,张氏产后身体不佳,王氏就从史太君手上拿到了管家的权力,她当时是很得意的,以为自己可以挖官中的墙角,尽情贴补二房。岂不料贾赦和张氏都不是傻子,贾家凡是外面的庄子和铺子,如今都在贾赦手里,每年的收益也是他经手,多少入官中,多少入库房,王氏根本没有插手的余地。

张氏早年也是管过家的,西府每年日常开支多少,红白喜事额外开支多少,心里都是有数的,于是贾赦划到官中的银两,也就有了限度。王氏管家的头两年,贾家还在守孝,全家人都不出门,没有油水可捞很正常,王氏也就忍了,她想的是出孝以后,各种往来多了,她就有了出手的机会。

谁知张氏心里明白得很,贾赦每年划到官中的银两,就是只够维持开支,王氏想要捞钱都没地方可以下手,她要是敢克扣银钱,西府上下数百人,只怕会闹到史太君跟前去,可她要是不捞钱,岂不成了白给长房管家的,辛辛苦苦忙活几年,什么好处也捞不着。好容易碰到东府办喜事,贾敬就贾珍一个儿子,婚事务必大办特办,结果李氏就把张氏请了过去,存心看不起她是不是。

王氏很纠结,觉得管家权就像个烫手山芋,拿也不是,丢也不是。继续管下去,官中就那么点钱,外面的产业和家里的库房她都摸不着,纯粹是给长房做嫁衣,可是王氏也不能说银子不够使,让贾赦多划拨点,张氏当初就是这么过来的。可她要是不管,以后就更没机会了,贾瑚再过几年就该娶媳妇了,张氏管不得家,可以交给儿媳妇管,她必须抓紧这几年的机会,好好捞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