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宁为长生[重生](376)+番外

古朝安和老侯爷对视一眼,纷纷看明白了彼此眼中的深意:损,太损了!

御书房,早朝后。

东升太监小心的从宫人手中接过参茶,递向皇帝道:“陛下,太医今日要来请平安脉,您看什么时候见他方便?”

“再过一个时辰让他过来。”

贞元皇帝将参茶一饮而尽,口中只有一点淡淡的味道,他皱了皱眉,放下茶盏对东升太监道:“去传旨,午后让董相、左右两相还有侍中令入宫议事。”

“是,陛下。”

东升太监小心地收走茶盏,才下台阶,又听身后贞元皇帝开口叫他,他赶忙回身,恭敬地俯首听命。

贞元皇帝却好似忘了要说的话,静默了一下,又让他下去了。不多时,东升太监来报说:“陛下,皇后娘娘那里派人来问,说是贤妃娘娘身体不适,镇北侯府的老夫人想要带孙儿进宫探望,不知可否允准。”

“镇北侯吗?”

贞元皇帝一想起此人,便想到宁衡,以及两人的糊涂关系,顿感头疼。

“也罢,他虽袭爵却为弱冠,不必太过苛责。你让皇后处理便是。”他顿了顿,原本还想对东升太监吩咐自己当日也会去探望贤妃,但又觉索然无味,便就让东升太监下去了。

第二日,老夫人盛装打扮,穿上一品诰命的朝服,朱定北也换了朝服,祖孙二人一早便往皇宫赶去。先去拜见了皇后,之后才往贤妃娘娘的长寿宫赶去。

后宫之中大起大落,如今越发冷清起来,没有皇帝陛下的垂青,这些女人也懒得斗了,有子嗣的几个还因为皇子皇女见的矛盾而多上几句嘴,没有子嗣的便是尊贵如朱贤妃也常常闭宫不出,除非皇家宴会甚少再现人前。

贤妃这次也是因风寒病了半个月,这才惊动了老夫人。

母子二人重聚自然有许多体己话要说,朱定北体贴地等在了外殿,等她们二人出来眼中还能看见泪痕。

老夫人心疼女儿,她现在的日子其实和守活寡也差不多了,她自己早年便受这样的苦自然知道其中艰辛。而女儿又在这深宫孤苦,她又不能时常相聚探望,心中本就忧愁。此时见她病后憔悴的容颜,不免哭了一场。贤妃还算好些,其实现在的虽然比以前孤独,但好歹也算风平浪静安稳度日,朱家也好好的没有再受磨难,她便心满意足了。

见了朱定北,朱贤妃脸上的笑容便真了几分,她让他近前来,好生一番打量,道:“果然长开了,模样越发俊俏了,我听阿娘说家里已经给你定了亲——也不知是哪家的姑娘,神神秘秘的。不过等你弱冠之后,应当就可成亲了,到时候姑姑或许不能出宫参加婚礼,但你可记得让新媳妇进宫来看我,不然,这侄媳妇的见面礼我可就不送了。”

朱定北笑嘻嘻道:“是,姑姑,小侄谨记于心。”

他眉眼中有着朱家儿郎的硬朗飞扬,朱贤妃看着他便想起自己少年在家中的时光,很难不动容。

“长生啊,姑姑不能在你祖母祖父身前尽孝,还总让他们为我操心。我这当姑姑的不孝,他们却要你一个孩子照顾着,哎,我这心里……”

“姑姑切莫如此,我如今也是一家之主了,自然得奉养祖宗,您就放心吧,他们身体都好,阿爷还总出城打猎呢,前几日还和秦家阿爷打回了一头鹿,不知道多得意呢。”

他眯着眼笑着说一些宫外的事情,还有朱家的小辈闹出的一些趣事,口中生花滔滔不绝,让老夫人和朱贤妃听着展颜而笑,戏谑说他是鬼灵精。祖孙两在宫中用了午膳,又去拜别了皇后这才离宫。

马车上,老夫人才道:“皇后娘娘看起来病得也不轻,大殿上都能闻到药味。只是从来没听说她有什么不妥,看来马府对自己的嫡女也不像以前那么关爱了。”

朱定北颔首。

想当初他刚回京城的时候,虽然帝后不和,但皇后娘娘的威仪还在,马超那小子还仗着皇后内侄的身份在为非作歹耀武扬威,哪里像今日这般萧条。

不过,或许过几日,他们就会发现现在的日子已经是无上的尊荣。

待回到镇北侯府,陪着老侯爷用过午膳的宁衡还在府中,正被老侯爷抓在演武场上过招。朱三管家命人来传话这才打断了他们,利落地收拾了,一人去内院见老夫人打听女儿的情况,一个去小院里与朱定北说话。

宁衡此行带来一个消息——皇帝陛下的暗卫,已经挖开暗道。

第278章 寿数难长

贞元二十九年,九月下旬。

西南军主将被擒的消息传进洛京,皇帝陛下当廷大发雷霆。

羌族内斗多时,地方军队的管理自然相对松懈了些,是以就算议和书才签订不到两年,羌族的边境军便有干起了以前打家劫舍扰乱大靖边境军的勾当。

从前只听说掳走良家女,打劫害命的事情,现在可好,竟然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羌族小兵军队,杀上了二品主将的巡防队,还活捉了主将!一捉就捉了俩!你道那羌族兵兵力雄厚战力威猛?放屁!那不过才二三十人的羌族军队,是一贯打家劫舍的标配!就这点人手,竟然能把二品大将的巡防队打得落花流水还趁乱将头目擒拿劫走,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现在可好,不仅劫走了,那羌族边境军更是厚颜无耻,要让大靖用粮食牛羊把人换回去,要的数目更是狮子大开口。

皇帝如何不怒?

“堂堂二品大将,五十亲兵,号称西南军中精锐!被这些宵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更将主将活捉当货物要与我大靖朝廷买卖!你们倒是说一说,这个价,朕是出还是不出?!”

百官噤若寒蝉,不敢应允。

贞元皇帝咬牙切齿,道:“此事闹得天下皆知,朕的百万大军竟然护不住两名二品大将,被逮了一个又一个!真是好一个战无不克的雄师,一群废物!”

甄右相硬着头皮出列,执笏道:“陛下,羌族边境军此举有违我朝与羌族签订的议和书,请陛下给臣五日时间,臣自让人交涉,将两位将军带回。”

这些粮食牛羊当然是不能给的,给了成什么样子?!再说,今日他们能捉走二品大将,来日再抓个三品、四品,或者干脆对文官下手,讨要“货款”,那他们大靖颜面何在?此事必须杜绝,必须讨回公道来!

众臣纷纷附议,声讨羌族不义之举。

贞元皇帝冷漠地看着,等他们骂的口干舌燥了,才看了东升太监一眼。后者赶忙高声唱“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话音未落,贞元皇帝已经甩袖离开。

不想,过了两日,事情又有了转折,却是那范大刀不堪折辱引颈自尽了!

这下,原本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摩擦顿时升级为两国仇恨,西南边境军的号角吹响,大军压境,就等陛下一声令下,为范将军讨回公道。

军心义愤,可这冤枉战是万万不能打的,否则受苦受累的就是无辜的百姓了。何况……这事说起来着实丢人,那羌族军那点人手就把大靖二品大将给抓了,道理站在大靖这边,可实在是面子里子都丢干净了。